先秦時期,月氏人又稱為禺氏、禺知、月支,主要活動在河西走廊一帶。秦漢之際,月氏人實力達到頂峰,連匈奴的頭曼單于都要把他的兒子冒頓作為質子交給他們。為了掠奪牧場,月氏不斷侵擾烏孫人,還一度讓西域諸國臣服。
對於這段屈辱經歷,冒頓念念不忘,殺父自立為單于後,他先是打敗了東胡,又在公元前174年兵鋒直指河西走廊,擊敗了月氏人。老上單于時期,月氏王被活捉,頭顱作了飲器。此後,大部分月氏人被迫西遷,史稱“大月氏”少數月氏人留在敦煌一帶,史稱“小月氏”,他們先是與羌人融合,後來歸順了漢朝。
月氏的西遷並不順利。他們遷到伊犁河流域時,與世代遊牧此地的塞族人發生了激烈衝突,塞族人失敗,大部分遠徙到克什米爾地區,小部分南遷至塔里木盆地。還沒等月氏人喘口氣,匈奴人又和烏孫人一起找上門來。
公元前160年,被打敗的月氏人再次西遷。越過帕米爾高原後,他們穿過費爾干納谷底,在今天阿姆河和錫爾河之間的地區定居下來。這裡是原來的大夏人(中原史書對巴克特里亞王國的稱謂)的地盤。
亞歷山大大帝死後,馬其頓帝國四分五裂,其部將塞琉古建立了塞琉古王朝。而大夏國則是從塞琉古王朝中分裂而來。不得不說,大夏國工商貿易十分發達,城市業十分繁榮。不過,作為少數希臘人統治的國家,大夏國王軟弱,政局混亂,這給了月氏人可乘之機。大月氏人站穩腳跟後,不斷向阿姆河以南地區擴張。
到了公元前135年,大月氏人征服了河中地區(阿姆河與錫爾河流域)。從此,月氏人不再逐水草而居,他們學習大夏人的生活方式,或從事工商業,或當起農夫,國力日漸強盛。公元前128年,張騫歷經萬苦,到達了大月氏,打算完成皇帝交給他的使命,說服大月氏共抗匈奴。出乎意料的是,大月氏人普遍不願返回故地,不想再與匈奴對抗。
大月氏人佔領大夏故地後,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將轄境一分為五,每部由稱為翎侯的酋長統領。這五部分別是體密翎侯、雙靡翎侯、貴霜頜侯、勝頓翎侯和都密翎侯。起初,五部尚能相安無事,時間一久,他們為了爭奪領土,衝突愈演愈烈。
東漢初年,貴霜翎侯丘就卻統一大月氏各部,以貴霜為國號,定都藍氏城(阿富汗北部的巴克爾),建立起貴霜帝國。他又趁安息內亂,將花刺子模吞併入版圖。然後南下奪取犍陀羅、克什米爾等地。
丘就卻活了八十多歲,他死後,其子閻膏珍繼位(公元65一75年)。他進一步南下,建立起恆河上游的統治權。
到了迦膩色伽統治時期(公元78一102年),貴霜帝國的實力達到鼎盛。這是一個與同時期的漢朝、安息、羅馬並稱四大帝國的國家。首都從藍氏城遷到富樓沙城(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其疆域東到蔥嶺,西接伊朗高原,北抵鹹海、裡海之濱;南部延伸到恆河河谷,疆域空前遼闊。
迦膩色伽一世曾與東漢發生過一次戰爭,據《後漢書.班梁列傳》寫,漢和帝永元二年(90年),貴霜派遣他的副王謝,率領七萬人馬攻擊班超。班超兵馬少,軍士都很驚恐。班超曉喻軍士說:“貴霜兵雖然多,可是跋涉數千裡,翻越蔥嶺來犯,交通運輸極為不便,有什麼可憂慮的呢?只應當收藏好糧食,堅守不出,敵人便會因飢餓而投降。不過幾十天便會擊敗敵人的。”月氏副王謝率軍攻打班超,沒有佔到便宜;又進行搶劫,也一無所獲。班超想,敵人的糧草已經消耗殆盡,必然會去求救於龜茲。於是就派數百人在東半路伏擊。月氏副王謝果然派人送金銀珠寶去向龜茲求救。結果被班超打了個伏擊,殺光敵人,派人將貴霜使者的腦袋給副王謝看。謝大吃一驚,立即派遣使者到班超這裡來請罪,只要求讓他能活著回去。班超就放了貴霜副王謝。貴霜從此受到極大震動,從此每年都向漢朝進貢。兩國關係又重修和好,自此貴霜軍退回蔥嶺以南,兩國保持和平關係。
月氏人善於畜牧,尤其是費爾干納出產的汗血馬,更是聞名天下。貴霜帝國的手工業同樣發達,他們的工匠手藝精湛,市場上的商品琳琅滿目。而且,貴霜帝國位於絲路中心,各國商賈往來於此,因此商業十分繁榮。 貴霜商人將各商品按照香料、水果、木材、寶石、動物分門別類,推選一名經驗豐富、財力雄厚的商人擔任首領,由他聘請一群武藝高強的勇士做商隊保鏢。貴霜帝國十分重視商業,商人往往能兼任外交使臣,或者作為官商,為君主和貴族們牟利。他們向西經安息、敘利亞,然後渡海抵達羅馬,或者埃及,購得奴隸、葡萄酒;向東經過西域,抵達長安,換來絲綢、漆器。靠著東西兩線貿易,貴霜商人賺得盆滿缽滿。貴霜帝國商業發達,因此需要大量貨幣。仿照大夏國貨幣的樣式,他們鑄造了有貴霜特色的銀幣、銅幣。後來更是進行了貨幣改革,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的金本位國家。
貴霜帝國不僅是貨物的中轉站,同樣是文化的中轉站。公元前6世紀,佛教誕生於尼泊爾境內。公元前3世紀,在阿育王扶持下,佛教迅速發展,傳播到了北方的健陀羅、迦溼彌羅一帶。貴霜立國後,繼承了之前的佛教信仰。尤其是迦膩色伽,在成為佛教徒之後,更是極力扶持佛教發展:他舉行了佛教第四次大結集。在此之前,佛教教義依靠口耳相傳,難免產生紛爭。接受了脅尊者建議,迦膩色伽立廟於迦溼彌羅,由世友尊者召集五百羅漢,進行佛教結集。結集完畢後,將論文鏤刻於赤銅牒上,再藏於石塔之中。除了第四次佛教大結集,迦膩色伽還在佛教的發展史上,推廣了犍陀羅佛教藝術。
亞歷山大大帝東征,給中亞地區帶來了希臘的雕塑藝術。佛教興起之初,本沒有佛像,以腳印、寶座、菩提樹、佛塔代表佛的形象。健陀羅地區的希臘裔佛教信徒首先塑造出佛陀形象:波浪式頭髮、橢圓面部、修長眉毛、高鼻樑、身穿希臘大褂。正是在迦膩色伽及其繼承者的推廣下,健陀羅佛教造像藝術迅速傳播,阿富汗興都庫什山一帶常常能發現佛陀造像,而巴米揚大佛就是其中傑作。在貴霜帝國統治層扶持下,佛教不但成為帝國的國教,一批貴霜僧人,更是沿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原傳教。
考古和文獻都指明,在西漢末年,佛教透過陸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原。公元前2年,五經博士弟子景盧向貴霜人學習了《浮屠經》,這是佛教傳入中國的最早記載。東漢明帝年間,更是發生了著名的白馬馱經的典故,證明佛教從此進入漢朝統治者視野。當然,佛教在中國的發展起初並不順利,成為普遍的精神信仰是魏晉以後的事了。
貴霜帝國內有著許多如同藩王政權一樣的不同地區,包括商業發達的城市,也有農業和遊牧的地區,貴霜帝國面對不同地區,只得採取不同統治方法,對中亞的一些小邦,如花刺子模,只要其納貢稱臣,就允許其保持半獨立的狀態,對於印度河、恆河流域各邦,征服後往往殺其君長,再命副王統治,可見貴霜帝國本身不是一個高度集權的政治實體,要靠經常的反覆征服來維持。迦膩色伽晚年欲北上,然國內人民已對戰爭無法容忍,爆發內亂,貴霜開始衰落。迦膩色伽死後,貴霜帝國實力大減,最先獨立的是花刺子模。緊接著,阿姆河以北的索格底亞那也分裂出去,建立了以貴霜尼亞城為中心的新國家。
3世紀時,薩珊伊朗奪取了馬爾吉安納。貴霜王朝在印度的領地,由興起於印度北部笈多王朝的興起而漸漸衰弱,最終帝國瓦解成若干小邦。現在印度賈特人是他們的後人。貴霜帝國衰落瓦解之後,另一支貴霜人部落在寄多羅率領下,約於360年在犍陀羅、旁遮普、克什米爾建立統治,史稱寄多羅貴霜國。該國定都富沙,在4世紀末國力頗為強盛,向東南擴張,多次與笈多帝國發生衝突。5世紀該國亡於噘噠人。
大月氏王寄多羅之子建立的國家,又稱小月氏國,地處犍陀羅及印度河流域,都城在白沙瓦。420—438年間建國,5世紀中葉,被噘噠人所滅。伊朗史料記載,寄多羅王朝在阿姆河以南,巴里赫與馬魯之間;《魏書.西域傳》分別稱第四貴霜王朝即寄多羅貴霜和寄多羅之子分領的富沙地區為“大月氏國”和“小月氏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