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一直都是勝利者書寫的。在傳統史學中,“歐洲中心論”長盛不衰,這是因為近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都誕生於大航海時代之後。研究學者們從生下來開始,眼睛看到的世界就是“一個歐美國家發展水平領先的世界”。思維慣性導致了他們一直以來研究都是圍繞著歐洲這個世界中心展開的。美國算是英國法國在美洲開的分部,也是歐洲文明的延續。但英國曆史學家彼得弗蘭克潘告訴傳統的歷史學者們,他們錯了。
彼得弗蘭克潘的作品《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被認為是顛覆傳統史觀的一部作品,風靡全世界。它的顛覆性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作者認為:在大航海之前,世界的中心一直都在亞洲。在人類文明史上更長的篇幅裡,絲綢之路才是全世界文明的核心。
不僅如此,作者在書中還糾正了很多人的偏見。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絲綢之路是中國提出的。這沒錯,不過中國是絲綢之路的起點,卻並不是最重要的核心區域。絲綢之路的核心是中東。這是一條商貿通道,文化傳播通道,也是宗教思想的交匯通道。三大宗教都在絲綢之路上誕生並且傳播。
今天博主聊的是在絲綢之路上產生和傳播的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伊斯蘭教。回想一下伊斯蘭教為什麼在誕生之後能夠迅速地傳播到歐亞非三州,成為世界級宗教。
誕生時偶然中有必然
這是一個興起於7世紀的宗教,至今有1400年的歷史。它誕生比佛教、基督教都要晚,但卻成為了目前全世界信徒最多的宗教。截止2018年的資料,全世界穆斯林約有16億人口,佔同期世界人口總數的23.4%。也就是說,全球每4個人當中就有一個穆斯林。在亞非40多個伊斯蘭國家中,穆斯林佔全國總人口的大多數。中東和北非相當多的國家把伊斯蘭教定為國教。
不管你如何看待他們的“聖戰”和“恐怖主義”做法,這個龐大的信眾群體都是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
回看伊斯蘭教的誕生,有一種“鷸蚌相爭漁人得利”的偶然。它一直都在“夾縫中生存”,可以說是偶然性和必然性兼具的結果。7世紀初期,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半島的西賈茲地區誕生。當時,拜占庭帝國和薩珊波斯兩個國家為了搶奪東西方的商路和勢力範圍經常發生衝突,戰爭連年不斷。夾在兩大帝國之間的阿拉伯地區,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阿拉伯半島周圍這片地方,多數是荒漠,偶爾有點綠洲。綠洲地區可能有點農業,大部分部落的居民是遊牧民。在石油成為全世界工業不得不依賴的戰略能源之前,這個地方能發展的就只有商貿。不過商貿發展有個前提就是農產品和畜產品等這些有剩餘。有剩餘才會產生交換的需求。正巧到了7世紀這個時間節點,農業和畜牧業積累到了一定階段,各部落手裡有了點剩餘。於是,商業發端,商人這個群體在阿拉伯地區開始越來越多。
但當時,商人群體並不只在阿拉伯地區有,波斯人和拜占庭也有很多。而且,這兩撥人佔據的地盤新月沃地、伊朗高原和黑海、地中海沿岸是7世紀以前商人們通行的舊商路。這兩個帝國的經濟要更發達,發展程度更高。但這兩撥人常年打來打去,走舊商路風險太高。商人們不得不另闢商路。走阿拉伯半島和紅海沿岸成為了新選擇。阿拉伯的商業後來逐漸超過了波斯。阿拉伯帝國的誕生和伊斯蘭教的興起始終都伴隨著這個商業的基因。
識時務者為俊傑
隨著商業的逐漸興盛,商業的連結屬性讓阿拉伯地區各個部落之前比較鬆散的聯絡逐漸緊密起來。在這種情況下,阿拉伯各個部落越來越想要聯合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和國家。“阿拉伯人”這個民族群體的意識開始出現。當時在這個地區已經有猶太教和基督教的傳播。不過信徒並不是非常廣泛,民眾基礎並不太強。阿拉伯人中的一些聰明人開始思考自己民族的精神意識是什麼。先知穆罕默德就是其中之一,他是麥加城裡的一個商人。
據阿拉伯的傳說,穆罕默德在將近40歲時,經常到麥加城郊區西拉山的一處山洞裡靜居隱修,整天沉思冥想。在公元610年的一個晚上,終於想通了。據說穆罕默德在山洞裡得到了真主安拉的啟示。安拉派遣天使向他傳達旨意,啟示了《古蘭經》的經文,授命他作為在人間的使者向世人傳話。後來,穆斯林們把這個夜晚稱為“授權之夜”。後來,穆罕默德接連線到啟示,受命宣揚安拉的指示,教導人們信奉伊斯蘭教。從此,穆罕默德便成為了伊斯蘭教的先知,開始了他的傳道事業。
伊斯蘭教在誕生初期能夠傳播開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的傳播次序非常合理。從穆罕默德身邊的人開始,關係由近到遠,傳播群體由小到大。他的妻子,弟弟這些屬於第一波信徒。什葉派的領袖阿里是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這些人是他的“種子使用者”。這是傳播的第一個圈層。種子使用者再傳播給自己身邊的人,接受他的教義和傳道的就是穆斯林。
他傳的教義後來被寫下來,整理成為了《古蘭經》的經文。“古蘭”這個詞的本意是誦讀。穆斯林認為,安拉透過穆罕默德傳遞的啟示,組成了一部誦讀的經典。《古蘭經》是真正安拉的諺語,源自儲存在第七層天上的“天經原本”。這是傳說,小夥伴們真假自辨吧。
不過,以理性的分析來看,《古蘭經》的教義符合了當時底層人民的精神需求是它傳播到第二個外圍圈層的重要原因。在伊斯蘭教誕生的時候,猶太教和基督教已經誕生並傳播了許多年,在民眾當中有一定的基礎。穆罕默德聰明地利用了這個基礎。他想盡辦法與基督教、猶太教和平共處,一直強調他們之間的相似性,而不是不同。穆罕默德提出的“宇宙一神論、天啟經典、先知與使者”等關鍵理念和元素都是和基督教、猶太教相同的。
《古蘭經》中記載的很多故事和傳說,與《聖經》相同的數量達到1500多節,佔全書的四分之一。例如,《古蘭經》中所記載的基本教義和信條,包括宗教義務和制度、各種規定和禁令,我們都可以輕易的在猶太教、基督教的經典中找到相似的出處。
以至於當時的歷史學者認為,伊斯蘭教並不是一個新生的宗教,而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可見伊斯蘭教誕生之初為了傳播自己的教義,多麼費盡心思地融入當時人們的信仰。當時,穆罕默德帶著信徒和猶太人談判,雙方約定和平共處。在伊斯蘭教和猶太教的早期,這兩波人無比地和諧。信徒相互保護對方,完全沒有對抗。
這種不斷強化自己和舊宗教的共通之處是伊斯蘭教得以在民眾中紮根和傳播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在這點上可以看出,穆罕默德和他的繼任者們都是“識時務的人”,他們從未對抗強勢宗教。如果一個新生事物在誕生之初,力量尚在弱小時就不斷地挑戰舊事物,那很有可能根本無法紮根,就迅速枯萎了。
(全文完)
博主才疏學淺、漏洞百出,希望各位小夥伴留言提出建議討論。如果覺得寫得不錯,那就點贊、關注或者“在看”吧,多謝閱讀。
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來自:微信公眾號“合子的獨白”。
(未完待續,圖源網路,侵聯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