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我們常常形容一個美女,稱之為,明眸皓齒。
唇紅齒白,古人和現代人一樣,對於牙齒的審美都是牙齒整齊,潔白。
這也說明在很早之前的古代,人們就開始注重對口腔的清潔。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在那些沒有牙刷牙膏的年代,古人們是如何清潔牙齒的。
在還沒有發明牙刷之前,古人用漱口來作為主要的牙齒清潔方式,一直沿用到近代。
而古人用的漱口水也是五花八門。
最常用的是鹽水,不光用鹽漱口,還能用鹽擦牙,比如在《紅樓夢》中,就有提到我們的寶哥哥就有每天清晨用鹽來擦牙的習慣,另外作為寶哥哥的官配,林妹妹也有用“揩齒布”清理牙齒的記錄。
這主要是因為鹽的確有殺菌消炎的作用,還能一定程度上預防牙周疾病和牙齦出血。
不過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裡,鹽屬於奢侈品,普通百姓用不起,便想到了用相對便宜些的物品來代替。
比如茶水、酒、醋和明礬等。
據說明礬水能有效預防口瘡,直到現代有些人還會將明礬水加橄欖用於漱口的,可以去除口臭。
而茶水本身就有脫牙垢的效果,飯後用濃茶漱口,既可清除牙齒縫中的食物,有利於堅固牙齒,又有清熱解毒、化腐去淤的功效。
到了隋唐時期,“刷牙”這個概念開始逐漸形成,那時候的人們管它叫“揩齒法”。
據說這種清潔牙齒的方法來源於古代印度,和佛教有關,這種“揩齒法”源於古印度,和佛教有關。
相傳,當年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佈教,圍繞在周圍的弟子們口臭相當嚴重。於是釋迦牟尼開始勸說人們重視清潔牙齒,並教弟子們如何用樹枝製造牙刷。後來,隨著佛教傳入中國,“揩齒法”也傳到了中國。
而在唐朝也有相關的記錄,說是每天早晨需要洗漱的時候,就拿楊柳的嫩樹枝將頭咬軟,沾上少許清潔藥粉,然後仔細清潔即可。所以後來人們又管楊柳枝叫作齒木,是中國最早的刷牙工具,當然也有人因為某種原因,直接用手指代勞的。
不過古人也稍微會有些講究,在手指上包上一小段布,這種布條又被稱作“揩齒布”。
到了宋朝,中國終於出現了真正的牙刷,叫作“刷牙子”。
最初的牙刷毛多是用馬尾巴製作的,一寸多長,置於牛角之上,反正形狀跟現代的牙刷類似。不過,馬尾巴比較稀缺,製作成本較高,於是人們就採用了價格相對低廉的豬毛代替。甚至在南宋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專門賣牙刷的店鋪。
而且不要小看古人的智慧,那個年代的牙刷整體形狀已經和現代我們用的牙刷很接近了,甚至有些牙刷還會特意在牙刷柄上刻上裝飾用的花紋。
那麼可能有人就要好奇,這麼精美的牙刷貴不貴呢?
曾有人做過一個換算,大概一支牙刷在當時賣25文錢左右,大約價值相當於一根蠟燭,不算太貴,一般老百姓還是能用得起的。
那麼牙刷有了,牙膏又是什麼時候出現的呢?
聰明的古人又發明了牙粉。
牙粉其實可以分為膏狀和粉狀,裡面的成分大概有皂角、生薑、升麻、地黃、旱蓮等中草藥,可能會再放一些鹽。
在那個時候,牙粉絕對純天然,貨真價實,沒有化學成分。
甚至在歷史書上還記載了大文學家蘇軾曾經配置過牙粉的故事。
而且古代牙粉也在價格上有差距,好的牙粉用料珍貴,價格自然就高,如果大家穿越到古代,可以考慮賣牙粉,按照奢侈品來賣,保準發家致富。
除了牙粉,同一時期,還發明瞭一種叫作“牙香籌”的物品,簡單來說就是用香料和藥材透過模具壓成牙刷的樣子,用小袋子裝好掛在腰上,每天有需要的時候拿出來擦完牙後用水漱口就行,方便實用,是旅途必備佳品之一。
另外需要說明一點,古代也有牙籤,只不過當時人們更喜歡用牙籤來清理牙齒,而不單單是用來剔牙。
除了這些,古人還發明瞭類似於現代口香糖功能的小藥丸,比如唐代最常用的是一種叫做”五香丸“的東西,據說是用豆蔻、丁香、藿香、零陵香、青木香、白芷等11味藥研成末,再加蜂蜜做成大豆那麼大一丸,含在口腔裡慢慢地吞嚥,白天3次,晚上1次,而效果也很神奇,據說可以達到,用五天,嘴巴香香,用十天身體香香,用半個月衣服都是香的,甚至如果堅持時間久了,你只要往那裡一站,蝴蝶都會被你吸引過來。
當然這話也有誇張的成分,不然古代可能就不止一個自帶體香的“香妃”了。
不過結合上面的內容可以知道,古代人對於清潔牙齒這件事情的重視,要不然大家一張嘴就是臭氣轟轟的,估計啥也不用幹,光躲避來自周圍的化學攻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