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
之前添置了遊戲顯示卡,準備錄4K HDR的時候,遇到了兩個阻礙:一個是限電了,而且限電的日子比不限電還要多,這個還真沒啥辦法。另一個就是,理論上,錄製4K HDR 60幀需要PCIe的採集卡,而我機子已經在跑遊戲,本子和NUC都插不了。其實,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內建硬體編碼的外接型採集盒,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下Elgato 4K60 S+採集盒。
這玩意兒外包裝仍然是採用藍色底,白色LOGO和文字的配色。比其他採集卡和採集盒大了一點兒,因為本體比較大,配件也比較多。而且整個重量比較沉,等下開箱看看裡面。
Elgato 4K60 S+採集盒與一般的採集卡或者採集盒不一樣,它內建了硬體編碼晶片,可以以H264(AVC)或者H265(HEVC)進行硬體編碼操作。這樣一來,原來USB3.0(USB3.2 Gen1x1)頻寬不足以支撐4K 60幀的問題便解決了。既然已經內建集成了編碼,不能脫離PC內錄在SD卡內就說不過去了,這個盒子支援脫離PC直接內錄,也支援訊號透過Type-C傳輸到PC進行處理,支援4K HDR 60幀環出。但我想說的是,它有自己主攻的使用場景,並不是讓玩家無腦完全替代Elgato HD60 S+或者Elgato 4k60 PRO的,等一下會跟大家詳細分析。
由於加入了內錄功能,所以至少要有一個按鈕是開啟錄製的。正面中間的圓形按鈕既承擔了指示燈的使用,也是開始/結束錄製的按鈕。同時右邊還有另一個指示燈,按鈕內/外圈和小指示燈用不同的顏色、組合和閃爍方式,就把各種狀態提示全部包括了。
包裝內,給了好幾條的線,以及幾個轉換頭。電源和另幾個轉換頭則包在採集合本體下面的盒子裡。
由於盒子內建編碼晶片,對供電的要求較高,無論是獨立錄製,還是接到PC上,都需要額外接供電。包裝內給了2條Type-C,一條接PC一條供電,還有一條用於環出的HDMI2.0線。
所有的轉換頭加起來有6款,算是無論什麼樣的插座都能夠用了。
輸入方面支援100-240V的寬電壓,配合齊全的轉換頭,基本上就是全球通行無阻。輸出方面則是5.0V,3.0A的功率,我們電腦的USB標準的功率,2.0是5V 500mA,3.0是5V 900mA,所以只接到PC上是撐不起來的。
接下來來看採集盒本體。正面中間是錄製按鈕,內圈中心和外圈都有燈,右邊還有一個小燈,指示的各種狀態就不羅列了,說明書裡有。右邊是一個SD卡槽,官方推薦是U3或者說V30以上規格的SD卡,你如果卡的規格不夠,要麼跟不上導致錄製停止,要麼就得降位元速率,那確實還不如不要。左邊一個LINE-IN,可以接入TRS介面的3.5mm音源,麥克風或者LINE-IN都行,但是經我實測,最好是有源輸入,等下開始用了再詳談。
背面是4個介面,最左邊的是USB口,用於接PC用的,第二個是電源口,都是Type-C。最小電流需求是2.4A,所以傳統的雙頭USB線,接倆到USB3.0上也還是不夠用的,必須使用電源介面卡。另外兩個就是HDMI訊號輸入,和訊號環出了。
有編碼晶片工作的發熱,肯定比沒有要來得高,所以盒子底部是給了兩條長長的防滑橡膠,同時墊高機身,再透過底部一整排的開孔來散熱。
事實上,這東西上手就感覺很沉,仔細摸的話就會發現它全身六面的外殼用的都是金屬材質,質感、散熱以及成本都上去了。
側邊和頂面的花紋都非常具有設計感,而且對散熱和防滑也都有幫助,重量大一點就忍忍吧。
通電並接入HDMI輸入裝置之後,如果有放SD卡,採集卡便會進入準備狀態。具體什麼燈對應什麼情況,就不一一列舉出來了。實際上,盒子的一些設定還是需要SD卡來做的。
在初始化一次過後,會在SD卡根目錄生成一個文字檔案,裡面透過編輯引數的方式來設定Elgato 4K60 S+採集盒的工作狀態。第一個是檔案容器格式,預設0的話是MP4格式,但是這個格式極易損壞,之前我直播的時候遭遇跳閘便已經體驗過一次。我之前提過,這裡要再重複一遍:現在H264及以上影片編碼的MP4容器,一旦損壞,能救回的機率基本是0,網上的工具都是老舊無效的,我都幫你們試過了。
所以不管是我之前的分享也好,OBS設定時也好,以及上圖的註釋也好,都推薦錄製為MKV格式。具體原理不細談,總之就是一旦發生意外,MKV只會損失末尾的少量內容,前面錄的都還有效。所以重要的事情說三遍:用MKV,用MKV,用MKV。
至於SD卡的規格,盒子只支援FAT32或ExFAT,而FAT32有眾所周知的4GB限制,儘量格成ExFAT吧。容量方面,官方是寫1T已經經過了測試,2T未經測試無法保證有用……呃,目前V30以上的卡512G的算是比較大的了,2T的我也沒有條件測試。
第二個引數是編碼器。設定為0是自動選擇,根據說明,在非HDR(SDR)下用H264,HDR下用H265。實際上經我試驗,H264只支援SDR,以及8Bit,如果輸入是10Bit的SDR,一樣是H265。當然,全部強制用H265其實也沒什麼問題,相容8Bit SDR,而且壓縮比更高。
第三個選項是最大位元速率設定,由於是硬體編碼,並沒有像PC上錄製那麼多選項,只能根據解析度選擇最高位元速率。4K解析度預設是80M的位元速率,雖然註釋裡寫最低要求V10的卡(80M位元速率每秒10M資料,Byte和bit的8倍轉換我不再科普),但是一般用的時候都傾向於多留點餘地,或者位元速率開再高一點,所以V30的卡是官方,也是我的建議。
最後一個是音源設定。首先是輸入源,可以選擇HDMI,LINE-IN,或者兩者混合,但是並不能分軌。而LINE-IN的音量設定也有一個引數,最小0,最大176,我試了一下,預設176最大,再透過有源麥克風來除錯是比較合適的一個方法。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游戲機直錄的效果。第1張圖是遊戲機桌面直錄截圖,第2張圖是開啟了HDR的遊戲裡的截圖。實際上截圖出來HDR效果就已經丟失,觀感沒法恢復的,見諒。在進入遊戲的時候,螢幕是會黑一下的,目前的真HDR方案,不管是遊戲機還是PC還是其他播放器,只要經過了切換都會這樣。隨之而來的,就是錄製也會被切成兩段。
實際上,對比兩個檔案的資訊就能看出來,第1個檔案並未開啟HDR,但是由於為10Bit顏色,仍然採用了HEVC編碼。第2個檔案則明顯可以看出HDR資訊,同時幀率為59.940,色彩空間BT.2020,取樣420,顏色範圍為有限(預設有限多為電視用,我忘了調了)。由於現在的編碼都有最佳化,第1個檔案在桌面下畫面變化有限,實際只有23M的位元速率,而進入遊戲後錄製的則基本吃滿80M位元速率。
至於HDMI與LINE-IN的音訊合錄,我試過不同的麥克風,像一些相機麥自帶的小麥克風是完全沒有任何聲音的,必須接發射器,再把接收器插在採集盒上才行。出於音量調整的考慮,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案,畢竟盒子並不帶直接的音量調整。
再來看看接入PC錄製的表現。在官方的表格裡,Elgato 4K60 S+是明確寫明瞭接入PC會有250ms的延遲。這一點很明顯是由於訊號要經過內建編碼晶片壓縮,事實上,任何訊號的傳輸和處理都會造成延遲,我們所謂的無延遲,也只是“無額外或明顯延遲”,以後我再單獨出個影片跟大家分享。
我看見有人吐槽說,這個採集盒不提供訊號直通PC的選項,就是說沒有辦法像其他不帶硬壓晶片的型號一樣,不壓縮就把訊號傳給PC。呃,這不是當然的嗎,不壓縮的話USB3.0的頻寬根本就撐不起來4K HDR 60幀影片呀。
上圖的顏色已經是經過Elgato 4KCU軟體HDR轉SDR的,所以基本觀感還算正常。
而在使用PC進行錄製的時候,音訊輸入、位元速率這些是可以由PC軟體設定的。Elgato 4KCU軟體能夠設定的最小位元速率68.8M之下,每小時有30.2GB的容量佔用,也是挺可怕的了,512G的SD卡也只能扛不到20小時。這個位元速率下畫面基本也無損了。
不過,在把玩的過程中我也發現軟體的一點小BUG。4KCU預設位元速率是100M出頭,但在這時候,錄製下來的檔案位元速率卻高達1000M,68M的時候就沒事兒,估計是內部換算公式寫錯了哈哈。
關於4K內錄時,最低位元速率可以開到多少,我也試了一下,在10M位元速率的時候,猛烈轉身可以看到色塊,隨後零點幾秒內又恢復,這種情況一般是GOP或者B幀最佳化不夠,或者乾脆就是位元速率不夠。但由於這些細節引數無法自行設定,我還是推薦把位元速率堆高。上圖忘了由HDR轉SDR,顏色發白,湊和吧。把位元速率繼續推高,直到60M,在錄地平線5的時候,畫面高速變化下還是會 有點模糊,看來官方預設的80M還是有道理的……
所以,高階的食材……呃,採集盒還是得配上高階一點的卡。如果按照80M位元速率來算,每秒寫入是10M(大B和小b除8的換算我不再科普,但是不提又會惹來槓精),對SD卡的最低要求是V10規格,採集盒最高支援的位元速率是140M,由於目前V標只有V6/V10/V30/V60/V90五種規格,並沒有所謂的V20,所以上V30的卡是必要的。同樣是V30的卡,最大讀寫速度又有差別,這裡我添置了雷克沙的1066x儲存卡,讀取速度高達160MB/s,這樣在從卡里把錄影往電腦上拷的時候,才不會造成瓶頸。遺憾的是現在1T及以上的這種規格的卡很少,我就先買了512G的。同時還一起入手了讀卡器,這麼高的速度普通讀卡器是扛不住的。
SD卡還有一個收納盒,貼心。而讀卡器是有兩個槽的,支援SD卡和microSD卡(TF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插頭是Type-C的。讀卡器本身是UHS-II規格,可以支援到312MB/s的卡。
之前我曾出過影片科普儲存卡的選購,這裡也再簡單聊一下。儲存卡有很多規格標識已經舊了,沒有意義,比如Class10這種,頂天就10MB/s。現在買儲存卡,主要看兩個標識:一個是V標和U標,目前這兩個區別不大,但是V標新出的,範圍會更廣一些,U標好像到U3就沒後續了。V30和U3都代表SD卡最低能保證的連續寫入速度,主要用於4K影片拍攝,更高階的卡V60、V90的都有。另一個是A標,A1、A2等,主要是保證隨機讀寫的IOPS,多用於手機APP零碎檔案的讀寫用。
跑一下速度,120MB/s的寫入和160MB/s的讀取基本都達到了,差個幾兆問題不大。
順便說一下,這個讀卡器是雙盤的,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同時可以讀取兩張卡,SD和TF各不干擾,有2個碟符。有的讀卡器雖然兩種卡都能插,實際上卻只能同時讀一張卡,原因也很簡單,由於SD卡和TF卡觸點一樣只是卡的大小有區別,廉價讀卡器為了省成本只有一套電路,觸點互相連通,當然就只能同時讀一張了。
測試時用60M位元速率錄了一段影片,18分鐘7.44G。如果按照80M的位元速率來算的話,一小時差不多得有33G的容量,512G勉強能撐一天的錄製,還真是有點可怕。
如果對畫面質量要求極高的朋友,還是預設80M位元速率,或者乾脆推到最高的140M位元速率吧。60M位元速率我試了一下,在動得厲害的時候,影片暫停還是可以看見有一點畫質損失的。
至於在OBS裡的表現,大家可以對比一下。OBS目前仍只支援8bit,HDR就更不要想了。說到底,現在的直播串流協議也仍然停留在H264,而OBS本質還是個直播軟體。是有辦法透過LUT或者調色盤之類的校正顏色,但是我覺得意義不大了,不如選購其他產品。
在Elgato的官網上,也列出了幾種採集卡/採集盒的具體規格區別,可以看到,目前功能最全的仍是4K60 PRO,除了沒有硬壓晶片外,高幀率和更多解析度都支援。在一些細節上,4K60 S+採集盒是有點區別的,首先它不支援2K和高幀率,也就是說2560x1440解析度並不支援,想必應該是硬壓晶片的限制,另外120Hz之類的高幀率也不支援,就算只有1080P也是一樣。也就是說,目前的採集卡和採集盒系列,各有千秋,並沒有一個完全可以替代其他裝置的方案,4K60 S+採集盒主要還是偏重於脫離PC錄製,或者給一些真的非常老的電腦減輕負擔用。
現在解析度和顏色規格的暴漲,確實給相關硬體帶來了不小的頻寬壓力,HDMI規範和NVIDIA的驅動也都紛紛出了420之類的壓縮方案來緩解。而USB的頻寬更別說了,除了自帶編碼晶片,一時半會是緩不過來勁的。Elgato這類產品也可以連在監視器中間,給相機當錄影機用,具體怎麼樣就看各人需求了。
感謝大家觀看,如果對你有用,不妨點個關注和贊吧。我們下期再見。
雷克沙(Lexar)NM620 1TB M.2 NVMe SSD固態硬碟PCle3.0四通道 傳輸速度3300MB/s 遊戲電競
¥699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