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的移動固態硬碟產品,無論是內建機械硬碟的行動硬碟還是採用SATA協議的移動固態硬碟或者已經是很先進的NVMe協議的移動固態硬碟,大部分都還是USB 3.0的介面。速度已經算不上高速了不說,USB 3.0的各種版本是在混亂的得令人頭大。
這其中有USB 3.1 (Gen 1)、USB 3.1 (Gen 2)、USB 3.2 (Gen 1)、USB 3.2 (Gen 2)還有USB 3.2 (Gen 2×2),五花八門,速度各不一樣,同樣看起來USB 3.0介面的移動固態硬碟,速度可能相差很多,弄得消費者也很頭疼,挑選產品的難度增大。
好在前年開始,USB4規範被推出了,除了速度大幅度提升到40Gbps之外,還規定了統一用Type-C介面,這意味著對於消費者來說,以後的USB介面可能會趨向統一化,大家的線材也比較方便通用。
對於移動固態硬碟產品來說,選購採用USB4規範的移動固態硬碟產品無疑好處多多,不用再去勞心勞力的辨別不同的USB 3.0的速度區別,還可以獲得目前頂級的移動固態硬碟傳輸速度,並且也將大大簡化手上各類電子裝置的線纜方便出差攜帶。國內的儲存廠商朗科最近新推出的產品朗科ZT5移動固態硬碟就是這樣一款採用USB4規範的移動固態硬碟。
本次測試的這款朗科ZT5移動固態硬碟容量是1TB的,具體型號是朗科ZT5 1TB移動固態硬碟,詳細規格如下:
散熱與精美融合的設計
朗科ZT5 1TB移動固態硬碟的包裝延續了朗科自家移動固態硬碟產品一貫的包裝佈局,容量版本貼在右上角,正面資訊顯示了其採用Type-C介面,支援正反插拔、UASP傳輸協議,介面速度規格為USB4,即最高提供40Gbps的傳輸速率,當然,這只是介面的最大理論速度,對於朗科ZT5 1TB移動固態硬碟本身,其最大資料傳輸速率是3000MB/s。整個包裝盒偏黑色的設計,相比朗科ZR系列移動固態硬碟的藍色的外包裝盒顯得更加沉穩大氣,一般黑色都象徵著高階,而朗科ZT系列確實比朗科ZR系列定位高階很多。
背面則是更詳細的介紹了產品其他規格資訊,比如尺寸和系統相容,此外還有醒目的貼紙包含有防偽資訊和序列號,右下角還指出該產品提供5年質保,同樣看出其高階產品不同的待遇——相比朗科ZR系列的3年質保多了2年。
開啟包裝取出朗科ZT5 1TB移動固態硬碟之後,首先其最大的特點應該是較為沉重的手感了,外殼摸著應該是金屬的,金屬外殼的好處是增加了熱容,並且金屬的導熱性也不錯,所以這樣的外殼設計可以提供不錯的被動散熱效果,並且金屬材質也讓其手感倍佳,與採用工程塑膠的產品相比質感提升不是一星半點兒。
朗科ZT5 1TB移動固態硬碟的最大資料傳輸速率是3000MB/s,相當於旗艦級PCIE 3.0 SSD的速度了,高速的資料讀寫意味著高發熱量,所以良好的散熱是很重要的,朗科ZT5 1TB移動固態硬碟除了採用金屬外殼來加強散熱之外,還將正面設計成類似鰭片的造型,成倍的增加了正面的散熱面積,並且這個設計非常美觀,對稱美學加上黑金配色顯得高階大氣。
原配的線材需要重點說下,這是一條USB Type-C to Type-C的資料線,與其他一般的Type-C to Type-C線材不一樣,它是支援40Gbps的資料傳輸速率的,儘管線材上面沒有雷電logo標識,但是可以理解為一根雷電4資料線,所以一定要保管好這根線材,如果改用其他的一般Type-C to Type-C線材則會無法發揮這款移動固態硬碟的全部效能。
測試平臺及說明
測試平臺筆者使用的是華碩 ROG MAXIMUS Z690 EXTREME主機板,CPU則是Intel Core i9-12900K,記憶體是影馳 GAMER RGB D5-4800 32G(16G*2)C40,系統盤是十銓引領者EXPERT PCIe 2TB SSD,使用主機板所提供的雷電介面來進行測試。
基準效能測試
朗科ZT5 1TB移動固態硬碟的CrystalDiskInfo截圖如上,從軟體識別可只它裡面是一隻NVMe協議的移動固態硬碟,支援的NVM Express規範是1.4版本,相比於NVMe 1.3,NVMe 1.4具有三項重大改良,包括:NVM Sets、PLM (Predictable Latency Mode) 及 RRL(Read Recovery Level)。
NVM Sets改良分工機制,比如1個4TB的SSD(內部4通道傳輸),NVMe 1.3只看成「單一4TB」空間,只將資料隨意寫入4TB任何區域,導致各通道互相擠塞。但憑NVMe 1.4 的NVM Sets新指令,4TB 將劃分為「4 個1TB」空間,每條通道只獨立存取1個1TB空間。所以NVM Sets可以有效縮短延遲時間,兼減少刷寫損耗。
值得注意的是介面的識別,如果是USB 3.2的移動固態硬碟 ,這個介面會識別為USAP,而採用USB4的朗科ZT5 1TB移動固態硬碟直接識別的是NVM Express介面,這裡的影響在於下面一欄的傳輸模式,USB 3.2的NVMe協議的移動固態硬碟傳輸模式是檢測不出來的,而用USB4的朗科ZT5直接可以識別出是PCIE 3.0 x4。
CrystalDiskMark真實效能
CrystalDiskMark峰值效能
用CrystalDiskMark測出來這個移動SSD的最大連續讀寫速度為2860/2077MB/s,4K Q32T1隨機讀取速度為527MB/s,隨機寫入速度為442MB/s,以IOPS速度來看隨機讀寫的話,讀取大約是128K IOPS,寫入是108K IOPS,延遲方面CrystalDiskMark峰值效能測試的結果是最大延遲也就是最壞的情況,可以看到讀取延遲是242微秒,寫入是293微秒。
這個成績非常恐怖了,對比此前筆者測試的一款採用USB 3.2 Gen 2x1介面的高階移動固態硬碟ROG Strix幻影S500,可以看到朗科ZT5 1TB在各方面都完全是秒殺前者的存在,平均各項資料都提升到了2.5倍左右的程度,4K Q32T1隨機讀取速度更是ROG Strix幻影S500的2.8倍,讀取延遲也只有ROG Strix幻影S500的的1/2.8。
而適合表現實際效能的Q1T1的連續讀寫速度則是2531/1689MB/s, 4K Q1T1隨機讀取速度為47MB/s,隨機寫入速度為93MB/s,以IOPS速度來看實際隨機讀寫的話,讀取大約是11K IOPS,寫入是22K IOPS,延遲方面可以看到讀取延遲平均是85微秒,寫入平均是43微秒。
一般來說,移動儲存裝置的隨機效能並沒有內建儲存裝置那麼重要,因為儲存的基本上都是連續的大檔案,零碎的東西相對沒內建SSD那麼多,一般關注連續讀寫就行了,從CrystalDiskMark的測試來看,朗科ZT5 1TB移動固態硬碟的效能還是相當不錯的,峰值效能也接近官方的宣傳值3000MB/s,不過看起來這個數值指的是最大讀取效能。
用ASSSD測出來的結果則是2541MB/s的連續讀取,1736MB/s的連續寫入,28MB/s的隨機讀取,84MB/s的隨機寫入,讀取延遲是155微秒,寫入延遲是113微秒,整體表現和CrystalDiskMark的真實效能測試結果接近,最終總分4001,已經是高階內建NVMe SSD的分數了。
PCMark 10是UL Benchmarks最新的整機系統測試工具,它的儲存基準測試中有一項資料盤基準測試,是旨在測試用於儲存檔案而不是應用程式的磁碟測試,非常適合測試行動硬碟、隨身碟、儲存卡和其他外部儲存裝置。
朗科ZT5 1TB移動固態硬碟的PCMark 10資料盤基準測試頻寬為223.78MB/s,平均存取時間為108微秒,這個成績也是目前市面上頂級的外部儲存裝置的測試成績了,相比USB 3.2 Gen 2的移動固態硬碟差不多有翻倍的效能,最終得分為1473分,很強。
Blackmagic Disk Speed Test可以比較直觀的告訴你這款移動SSD的效能可支援哪種格式的影片編輯,測試出來朗科ZT5 1TB移動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是1728/2131 MB/s,可支援4K 60幀的ProRes 442HQ影片格式,4K 60幀Cinema DNG RAW格式,以及4K 60幀的10bit YUV 4:2:2格式的編輯,在這些規格內的影片可以直接在這個移動SSD內進行編輯,而很多高階的移動固態硬碟還不能直接編輯4K 60幀的10bit YUV 4:2:2格式影片,只能支援到4K 30幀。
我們用TxBENCH的全盤寫入測試來檢測朗科ZT5 1TB移動固態硬碟的SLC Cache大小,它的SLC Cache空間約是50GB,在這個寫入量內可以一直保持2000MB/s左右的高速寫入速度,之後會進入到一邊整理SLC Cache一邊寫入的狀態,寫入速度有個V形的波谷,之後就一直維持在300MB/s左右直到全盤容量用光。
總結:將內建高階SSD的效能體驗隨身攜帶
總的來說朗科ZT5 1TB移動固態硬碟採用了高階奢華的設計風格,除了採用金屬外殼來加強散熱之外,還將正面設計成類似鰭片的造型,成倍的增加了正面的散熱面積,對稱美學加上黑金配色顯得高階大氣。
除了外觀的高階奢華,效能表現方面更是真正的高階所在,作為一個外接的移動儲存產品,不管是順序讀寫還是隨機讀寫效能抑或延遲表現,都達到了高階內建PCIE 3.0 NVMe SSD的表現,讀取速度的峰值測出了2860MB/s的速度,接近官方的宣傳值3000MB/s,實際寫入速度也可以達到2000MB/s左右,並且有50GB的SLC Cache空間可供持續高速寫入,足夠滿足大多數常見的一次性寫入場景。
朗科ZT5 1TB移動固態硬碟只對一類使用者不太適用,那就是經常需要一次性連續寫入量超過500GB的使用者,由於其緩外的持續寫入速度只能算中等表現,對於一次性連續寫入量超過500GB的情況會耗時較長,與主流產品相比無法顯示出優勢。但是其實這種一次性連續大量寫入的情況對於大多數使用者來說是極少發生的,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