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飯後應該不能馬上運動,安靜休息才是養生之道。不過,也有人認為飯後立馬運動有助於消化,防止脂肪堆積。吃完飯後到底宜靜宜動?專家說了,飯後做這幾項運動,不僅不能消食兒,還容易引起胃下垂。
我們的胃為什麼會下垂?
首先我們來簡單地瞭解一下什麼是胃下垂:正常人的器官在體內的位置都是相對固定的,胃也是如此,它懸吊在膈肌之下,透過與其他臟器之間的韌帶來固定,由腹肌和腹內壓在下面支撐。胃的正常位置是依賴於這些因素,所以胃發生下垂就是因為這些因素不能夠發揮作用了,比如膈肌懸力不足、臟器支援韌帶鬆弛、腹內壓降低、腹肌鬆弛、胃張力低下等。
但是,當人站立,胃的位置就會下降。當胃大彎抵達盆腔,胃小彎弧線最低點降到髂嵴聯線以下,這就是醫學上通常所指的胃下垂。此外胃下垂不僅僅指胃低於正常的腹腔內的位置,還必須有神經肌肉系統功能減弱導致的張力低下。
飯後這樣運動 胃頂不住
正如我們上面所說,當固定胃的正常生理位置的因素不再能正常發揮作用,就可能引起胃下垂。除此之外,個人體質、體力、運動、手術等因素也同樣可能引起胃下垂。它的易患人群主要是瘦長體型、久病體弱者、消耗性疾病進行性消瘦者、經產婦、多次腹部手術者。
在人們進餐後,消化系統的血流量會增加從而參與食物的消化吸收,當我們進行輕的體力活動時,對胃的血流供應影響不是很大,但當我們進行劇烈運動時,血液又會進行重新分配,使四肢以及軀幹肌肉的血液增加,導致胃腸道供血不足,胃的蠕動便會減弱,消化吸收變差,使胃的負荷增加,從而在重力的作用下發生垂降。
那麼,有哪些運動容易引起胃下垂呢?跑步是大家普遍熱愛的運動,但我們飯後跑步時,會因為身體的波動而不斷牽拉固定在胃的韌帶,並且此時胃是處於負荷狀態的,久而久之就會使胃帶鬆懈,導致胃下垂。
所以在飯後,我們要儘量避免進行打籃球、踢足球、跑步等劇烈運動,保護好我們的胃。
出現5類症狀 至少是中度胃下垂
通常情況下,當發生胃下垂時,胃的正常功能受到影響,患者會出現胃腸動力不足和消化不良的症狀。對於大多數輕度的胃下垂患者來說是沒有明顯不適的,但中度以上的胃下垂患者就可能出現:
1.上腹飽脹感:患者會感覺肚子有墜脹感,而且腹脹可因餐後、久站、勞累等加重,平臥可緩解;
2.腹痛:主要是隱痛,持續時間較長且發作頻繁,常發生在餐後,一次進食過多或活動可使疼痛加重;
3.噁心嘔吐:通常因為吃飯後活動引起,進食過多也會使症狀加重;
4.便秘:多為頑固性,可能由於同時伴有橫結腸下垂導致;
5.消化系統外症狀:胃下垂患者因為該病導致營養攝取不足和精神負擔加重,所以常伴有消瘦、乏力、低血壓、心悸、頭暈等症狀。
很難自愈 但可調理可治療
通常來說,一旦患上胃下垂是不能夠自愈的。且對於胃下垂,臨床上也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因此,胃下垂患者在平時生活中需要注重自身的調整,主要可以透過體育鍛煉以及改善飲食習慣來緩解:
比如,多吃有營養、易消化、體積少的食物,少吃冷硬、有刺激性的食物,這樣可以減輕對胃的刺激和負擔,從而改善症狀、防止病情加重;此外,餐前散步,餐後平臥休息可有效緩解胃下垂症狀;同時,適當的體育鍛煉,增強肌力,患者可透過全身鍛鍊如太極拳、保健操、游泳等,腹肌鍛鍊如腹壁運動、仰臥起坐、腹式呼吸等來加強自己本來鬆弛的肌肉,這樣對改善病情有很大幫助。
關於胃下垂的治療,建議就診科室:消化內科、中醫科、普外科。
1.內科治療:主要針對輕中度的患者,包括補充營養、促進消化以及改善胃腸動力,以此來緩解症狀、減輕胃部的負擔達到治療目的。
2.中醫治療:主要包括中藥治療、針灸療法、推拿療法和調攝護理。
3.外科治療:對於較嚴重或者急性胃下垂的患者,藥物治療不足以緩解症狀,就需要採取手術治療,主要是胃部分切除術。
日常這樣做讓你的胃挺住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減少胃下垂髮生,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呢?首先我們在餐後不宜立即運動,應先平臥休息一段時間,之後也不宜進行劇烈運動,因為餐後我們的胃處於充盈狀態,活動會增加胃的負擔,從而引起或加重胃下垂。
其次,我們吃飯的時候一次最好不要吃太多,尤其是本身消化功能較低的人,這樣可以防止胃內食物滯留引起消化不良。還有就是要避免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否則容易導致胃部壓力增大,對胃壁產生巨大的衝力,加重胃下垂的程度。
最後我們要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和飲食習慣,少食多餐,細嚼慢嚥,多吃刺激小、易消化、營養豐富的食物。
來源:北京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