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大廠和工廠,正發生著一場化學反應。
被年輕人拋棄的工廠,被大廠的程式設計師看重,他們試圖用科技、網際網路思維改變老舊的行業。
人才流動呈現出兩種趨勢:一方面,年輕工人正加速逃離,他們大多成了外賣員、快遞員,也有的幹起了電商或主播;另一方面,高學歷、大廠出身的科技人才,把目光轉向了工廠、礦場。
網際網路大廠的一系列爭議,比如行業內卷、996、程式設計師的“35歲紅線”,使“逃離大廠的年輕人”之類的文章不時出現。在Boss直聘釋出的《2020年Q3人才吸引力報告》中,網際網路行業對人才吸引已退居第二,已呈流出狀態。
離開了大廠舒適沙發的網際網路人,能適應工廠嗎?35歲的這道坎,會在工廠消失或推遲嗎?九派新聞就此對話了一位從大廠去工廠的程式設計師。
林巧從浙江大學光電學院博士畢業後,進入事業單位,2017年以後在阿里巴巴菜鳥網路ET實驗室擔任無人物流車硬體負責人。在大廠帶領技術團隊,本是程式設計師最好的發展之路。但隨著工作深入,他發現自己陷入怪圈:明明很有前景的想法和技術,卻難以落地。
2019年,他辭掉了阿里的工作,加入礦山無人駕駛初創公司易控智駕,成了礦場上為數不多的擁有博士學歷、大廠經歷的“工人”。
對話林巧
【1】從辦公室沙發到礦場
九派新聞:你為什麼會從網際網路大廠投身工業、常駐礦場?
林巧:在之前的公司,我看了各個方向的自動駕駛的大體情況,有做港口的、幹線物流、末端物流、城市配送,也有做自動駕駛出租車的。每一個產品我都會關注,因為有大平臺的3D視角看行業,在看完這些行業之後,我認識到一個是礦山更有剛性需求,有落地的可能性。
第二點就是在大企業雖然我是一個管理層,但不是一個完全決策者,很多時候大企業有自己的運轉機制和邏輯,它的頂層架構還是網際網路,很多事都會希望半年就見到非常好的效果,這個是行業本身決定的,它能形成這種有效的運作機制,能快速的迭代。
但是做產業就沒法這樣了,半年見不到效果就換方向,對整個團隊是有傷害的。有時候就需要“打釘子”的精神,一直把釘子敲下去,一直敲得很深,不做透的話這個事就成不了。在礦場,我能更快看到自己的想法落地,在創業公司和大公司還是不太一樣。
九派新聞:會有不適應嗎?
林巧:剛開始會有不適應。我原來的工作會跟工廠打交道,畢竟工作跟車有關,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在辦公室,日常就喜歡喝喝咖啡聊工作,午餐是在乾淨的食堂,雞腿、魚蝦隨便挑,飯後還有水果小甜點。整個工作氛圍比較輕鬆,很少去艱苦的地方。
因為疫情原因,我是直接去礦山入職現在這家公司的。當時從杭州坐飛機來內蒙古,下了飛機到酒店打車花了三個半小時,酒店離礦山還有1小時車程。
礦山是沒有辦公室的,採礦車後面有個長條形座椅,我們每天都抱著電腦在車裡辦公,車動起來就不方便工作了。鄂爾多斯很乾燥、粉塵大,老師傅告訴我們要帶N95口罩,要不然久了會得塵肺。
九派新聞:飲食方面會不會不習慣?
林巧:吃的方面有個適應過程,我是浙江人不怎麼吃辣,在內蒙古有點吃不慣。
我去的第一個礦場周圍10公里是沒有外賣的,剛開始是在食堂吃,因為食堂衛生做得非常不好,看了之後就沒食慾了。我們就帶自發熱的盒飯,把車上的齒輪條當飯桌。後來就在車上備些零食,晚上回去再吃一頓,好多人都變胖了。
原來去的是一個小煤礦,現在我們進入了一個大型露天煤礦,年產量是之前的七八十倍,規模大了之後管理就很規範了,食堂衛生做得還不錯。
九派新聞:跟工人們有什麼交流上的障礙嗎?
林巧:是會有一些障礙,有時候說話不在一個頻道上,工人們更關注的是日常的一些東西,比如說他會直接一上來,聊一會兒就問你薪資是多少,但是我們作為研發人員會更關注我做的事情帶來的價值是什麼。
九派新聞:你是怎麼與他們磨合的?
林巧:人與人之間熟悉之後,就會更瞭解。另外彼此還是需要有共同的想法,共同的語言去促進一件事,比如我在做自動駕駛,我必須瞭解車的特性,而司機天天開這個車,對車很熟悉,透過聊車的一些細節的點,逐步地聊出共同語言,大家會逐步熟悉的,熟悉完之後他也會學習我們在做的東西。
我們的車上會上面裝ipad做互動,會顯示自動駕駛的車的執行情況,這些技術術語司機也會說了,接觸三四個月之後,這車控制或網路有問題,他會提這些了。
九派新聞:你每個月會有多少天在工廠?
林巧:看業務情況,剛來的時候一年在工廠待了5個月左右,現在一年待3個月左右。具體還是要看工作崗位,有一些人必須大量時間在現場,我們有同事是百分之八九十的時間在現場的。
九派新聞:每天的工作時間是怎麼樣的?
林巧:我去礦山現場和不在礦山現場,工作時間分配是不太一樣的,不在礦山的話,在北京或者上海我會有大量的時間去開會,跟各個業務線做技術的交流,這方面會耗費比較多的時間,因為我是一個方向負責人,和直接研發還是不太一樣的。
九派新聞:你現在工作需要996嗎?
林巧:說實話我們更慘。因為我們是工業加人工智慧,要快速迭代,要把事情做好,所以我們節奏上會更長一點,當然我們不強制週六加班,我們更多的是叫業務目標驅動,大家看到自己手上有很多事情就會加班,沒有事情,也不會花很多時間在工作上。
九派新聞:現在能夠比較好地保持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嗎?
林巧:工作和生活是沒法完全平衡的,你在哪一邊投入多了,另一邊還是會有各種矛盾的。我只能說回家不會浪費時間在刷短影片等娛樂上,更多的是想高效率陪伴家人。但肯定還是會有一些不舒服的地方,就像我老婆經常跟我抱怨,說小孩子上學什麼我都幫不了忙。
【2】在大廠的挑戰:35歲的這道坎
九派新聞:對於大廠程式設計師來說,更直接的瓶頸是個體成為螺絲釘,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
林巧:還好,不同的大廠運轉機制不一樣。我之前的公司很強調個人能力的全面性,所以反而不會成為螺絲釘。此外,與我的角色可能也有關係,作為管理層,本身需要考慮得比較全面。有一些公司,分工會很細,這種崗位很多人會認為自己會成為螺絲釘。
我最早的一份工作在航天系統,也是螺絲釘。航天系統算事業單位,那個崗位可以做一輩子,比如說控制工程師或者電控工程師。
九派新聞:你之前作為大廠的管理層,有看到下屬工作久了之後,成為螺絲釘嗎?
林巧:公司本身是快速迭代的、業務是多變的,很多人你想成為螺絲釘也成為不了,業務在變化,人的能力需要完全的跟上,快速適應,To C(面向消費者)和To B(面向企業)的邏輯是不一樣的,你的思維要快速轉換。
我們原來的自動駕駛團隊,有一些人是轉崗過來的,他需要快速的轉變,不會把人完全限定到某一個角色,有時候會陷入一個問題:“我的精力有限,我幹到35歲以後幹不動了”。
這個可能是在網際網路大廠最大的挑戰,人的精力本身確實是有限,很多人到一定年齡快速學習能力可能會變差,很多人想在這裡待一輩子,但是很多時候很難,特別是一些網際網路大廠變化很多。
九派新聞:很多人說35歲是程式設計師職業的一道坎,你怎麼看?
林巧:我認為這在於你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我是不是要逼自己一把?是不是要邁過這道坎?
像做開發工作,有很多人成為頂尖的專家,他可以一直做開發工作,一直專注到這裡面,但大部分的人可能專注不下來,想繼續的以原有的方式工作,但是因為精力跟不上,所以在很多網際網路大廠就待不住了。
原來我在航天系統可以幹一輩子的原因,主要是隨著你的年齡增加,會讓你的工作強度降低,但對於大廠來說它不會去變,對你的要求是一樣的。所以你要思考好,跨過35歲之前要不要進入管理崗?要做管理崗,你必須要有所準備。
晉升不是水到渠成之事,是你幹了原來管理者的工作並且具備這一能力,才會晉升,而不是說先有晉升再給你這份工作。
九派新聞:你在事業單位,有感受到大家的年齡焦慮嗎?
林巧:人的體力實際上是會有所下降,但在35歲之前,不成為管理者,在技術上是否有深挖,在行業內是否有一定影響力,這是需要去思考的。
很多人抱著打工的心態,想在大廠一直待下去是比較難的。網際網路大廠有一套機制,是讓每個人儘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做事情,像績效考核和薪資都是與之掛鉤的,對於事業單位來說,很多時候我表現好與一般,差異是不大的。
九派新聞:在你看來,工業會有35歲這道坎嗎?
林巧:我覺得比較難說,我們經常說的三力,心力、腦力、體力,其實拼到最後都是體力,所謂的35歲這道坎,你能否在此之前保持一個充沛的體力,或者說打持久戰的能力,這是很重要的。
所以工業網際網路跟純網際網路不太一樣,你對場景是要有理解的,當你深入到現場累積經驗,這部分經驗對你開展工作是很重要的。所以我認為在工業網際網路,這道坎會往後一點,因為行業經驗對這份工作會更重要,很多時候要透過不停的實戰鍛鍊,才能形成認知。
【3】在工業紮根:打持久戰
九派新聞:你的同學大都選擇了什麼行業?
林巧:我讀的是理工科,2008-2011年期間,大部分同學畢業都去了金融行業,金融行業收入比較不錯。去網際網路行業的也比較多,選擇工業的並不多。
2003-2007年,大家第一選擇是外企;2012-2019年,大家認為網際網路公司是最優選擇;我認為,現在那個“最優選擇”呈分化的趨勢。
九派新聞:工業是一個可以紮根的地方嗎?
林巧:進入工業之後,很多時候你對這個行業掌握的知識可以應用起來,所以會看的更久,另外工業本身的行業特性,它的週期會拉得更長。但是工業的話會打持久戰,這個產業也許一干就5年10年,所以從職業發展上可能會考慮更久一些了。
九派新聞:你如何在工業領域發揮自己網際網路背景的優勢?
林巧:工業跟網際網路從技術角度有結合點,但從思考的維度,做事的維度還是不太一樣,網際網路人有一個很簡單的邏輯,就是我要推動這個事,想把這個事做成,不會考慮領導感受怎麼樣,我覺得也是中國現在發展的一個趨勢,越來越簡單化。
網際網路的很多價值觀、做事方式跟工業是可以結合在一塊,包括我們現在內部提倡簡單專注,做自己最擅長的領域,這就是網際網路背景的人天生的一種特質。
第二個就是在流程體系的建設上,也會按網際網路的更加高效的方式,一些工業企業的審批流程很多,現在網際網路的運作模式都是數字化線上化,審批很快,舉個簡單例子,我們合同可以一天內都可以批完,效率更高。
九派新聞:你所在企業與傳統工廠相比,在吸引人才方面有什麼優勢?
林巧:作為無人駕駛公司,我們是網際網路與傳統工廠的融合體。優秀人才加入一家公司,主要看幾點,一個是薪資待遇,我們是腦力勞動者,薪酬還是不錯的。第二個我在這個平臺是否能成長,因為我們現在是在一個全新產業,作為開發者可以學到新的東西。
九派新聞:你認為工廠為何會用工荒?
林巧:一是整個產業發展的規律,重複性勞動佔比必然越來越少,會有更多有創造性工作。上個世紀工廠很多人都在做重複性工作,永遠在一個工位,像釘子一樣,那個年代就是用這種分工方式提高生產力。進入到21世紀,很多工作可以用機器去替代人,重複性工作越多,你得到的報酬會越少,這個工種本身門檻會變低。
再就是很多工廠需要24小時作業,工人們需要三班倒,一些人不願意去。工廠要解決招工難,可以用智慧化的東西替代重複性勞動,替換了之後還要保證效率。
九派新聞:你認為,未來的工廠是不是會對年輕人提出更高的要求?
林巧:這方面的要求確實變了,一個產業網際網路進去之後,很多工廠,比如無人駕駛車,怎麼操作這些無人駕駛車輛,排程無人駕駛車輛,它在作業的時候出問題了,怎麼去解決?他就有更多的知識要去學習。
但我覺得這也不是問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進步,隨著人工智慧發展,工廠裡的智慧化自動化的裝置越來越多,你需要理解自動化的裝置,智慧化裝置是怎麼去運轉,運轉裡面出現的故障是怎麼樣的。很多時候工人沒有經過基礎知識學習就比較難了,所以這方面的要求肯定會提高的。
武漢晨報記者 李沐曦 實習記者 羅伊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