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又一檔“虐”明星的節目推出了。
它就是《勇敢者的征程》。不同於以往故意製造明星“不和”、“撕X”等噱頭博流量的節目,這檔節目低調播出、低調完結。
嚴格來說,它是一檔以探險視角重新展示長征歷程意義的真人探險歷史路線紀錄片。用現代戶外探險的形式,演繹了中國革命史上五段艱難歷程中的六個故事,邀請的明星嘉賓包括鍾漢良、竇驍、張馨予、焉栩嘉。
節目敘述歷史的同時也給大眾科普了不少野外生存與探險常識,教育與現實意義兼備。
01 探險致敬先烈
作為娛樂圈公認男神,大家印象中的鐘漢良是這樣的
而節目中,鍾漢良一改往日干淨帥氣形象,深入野外探險,重走紅軍長征路,翻越雪山,橫渡烏江,體驗革命先烈們曾經歷的氣候、地形、環境等重重險阻。
在雪深至膝蓋的山間行走
寒風刺骨的天氣,潛水過江
在繩索的輔助下攀爬陡峭的山路
在海拔3450米行進到3800米時,鍾漢良和經驗豐富的野外生存專家,都相繼出現頭暈、手抖、呼吸困難等高反症狀。
要知道,片中僅僅只是演繹,嘉賓們有探險知識豐富的專家帶領,並且裝備齊全。
體驗爬雪山時穿著雪地靴、登山服;在風雪暴中迷失方向有地圖、指南針;橫渡烏江時可以換上潛水衣,上岸後能趕緊脫掉溼透的衣服,換上保暖衣物,做好了充分的禦寒防水措施,避免失溫。
可在紅軍長征時期,軍隊裝備簡陋、補給緊缺,許多戰士的裝備僅僅是“單衣+短褲+草鞋”,就衝向了白雪皚皚的高山,且缺乏高原作戰經驗,完全是形勢所迫,不得不踏上這場九死一生的探險。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為粉碎敵人的“圍剿”,北上抗日,陸續離開革命根據地,踏上戰略轉移的征程。
進入四川后,北上路線幾乎被全部封鎖,除了一個地方——夾金山。
夾金山現在是著名的旅遊區,而在當時,這座雪山被“圍剿者”視為紅軍的葬身之地。
《勇敢者的征程》中鍾漢良爬的正是這一座雪山,它是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徵翻越的第一座大雪山,主峰海拔為4930米,兩岸懸崖陡峭,谷幽峽深。
紅軍抵達夾金山時,已經歷了九個多月的浴血奮戰,疲憊不堪。在沒有任何現代化裝備的情形下,難以想象戰士們的血肉之軀是如何熬過強風、暴雪、滑坡、極寒、飢餓,在長征途中先後翻越18座高峰的。
除了強烈的意志和信念,生於和平年代的我們,實在想不到其他答案。
翻過終年積雪的崇山峻嶺,透過人跡罕至的茫茫草地,1936年10月,紅軍終於完成了戰略轉移的艱鉅任務,為開展抗日戰爭的新局面創造了重要條件。
毛主席在《長征》一詩中描述,“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詩句我們早已爛熟於心,可也許從未思考或感受這些字句背後的嚴酷、艱險與驚心,有多少將士在詩中的場景里長眠不醒。
“回顧這趟長征之旅,我們才知道,什麼是信仰,什麼是不屈的意志,什麼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支軍隊的英雄主義。”
一番體驗過後,鍾漢良如此說道。
02 抗戰情誼薪火相傳
《勇敢者的征程》在第6集重現了東江縱隊營救飛虎隊員的歷史足跡。
八十年前,有一群“特殊的探險者”——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又稱飛虎隊(後改名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他們遠赴重洋來到中國,與中國軍民共同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留下一段中美聯合抗戰傳奇。
兩千多名飛虎隊員以鮮血和生命捍衛了人類的公理和正義,數千中國軍民又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營救了200多名飛虎隊員。
紀錄片還原的這次救援發生在1944年,中尉飛行員唐納德·克爾在一次襲擊香港啟德機場的軍事行動中被日軍擊落,跳傘墜入敵人後方,逃亡山林,以躲避日軍追捕。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聞訊立刻展開營救行動。
戰火中兩國人民締結下的這份真摯友誼,代代相傳,延續至今。美國飛虎隊的無私奉獻,以及那個年代支援和幫助過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外國政府和國際友人,中國人民從來沒有忘記。
中國探險協會同樣以自己的方式在致敬這段可歌可泣的共同抗戰史。
2020年9月5日,中國探險協會主席韓勃正式宣佈,“重啟打撈滇池中飛虎隊P-40戰機”專案,為的是銘記以“飛虎隊”為代表的美國國家、美國人民在中國人民抵禦侵華日軍的過程中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延續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情誼。
該專案始於1998年,彼時中探協與美國美中航空歷史遺產基金會共同發起在滇池探尋1942年4月飛虎隊墜毀的P-40戰機這一重大歷史文化探險專案。2003年,該專案獲得時任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胡錦濤同志的親筆批示。
2005年,因失事飛機陷於18米深的淤泥下,受當時打撈技術侷限,同時也為最大限度保護P-40戰機這一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專案被迫暫停。
但中探協始終關注著打撈技術的發展動態,希望適時重啟打撈計劃。直到去年,在充分評估水下清淤及打撈技術後,終於作出重啟決定,並擬在戰機出水後,建造一座二戰戰機主題紀念館。
早在此前的1997年,尋找“駝峰航線”C53運輸機行動中,中探協創會主席嚴江徵就曾擔任隊長,帶80歲美國老兵漢克斯穿越高黎貢山,找到1943年墜毀的駝峰空運第53號運輸機殘骸。
“駝峰航線”是為保證二戰亞洲戰場上對日作戰的軍備物資,中美兩國聯合開闢的新的國際運輸線,也是繼飛虎隊之後中美兩國再次同仇敵愾,在二戰期間對中國抗日戰爭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過巨大的貢獻。
80歲美國老兵漢克斯重回自己當年作戰地,為尋找昔日戰友與飛機遺骸,時隔半個多世紀,毅然翻山越海,令人動容之處,恰是人類對親情與友情,對和平與正義的永恆追求。
03 為什麼這個時代仍需要探險精神?
為何今天的我們仍需要重溫歷史?節目中的幾位嘉賓有各自的答案
/簡直是史詩般的征程,這讓我真正深入地瞭解這些人為國家而戰的勇氣。/
/希望觀眾們能夠從我們的征程中瞭解到中國的老百姓是什麼樣的 領略中華大地的壯麗山河以及這一段重要的歷史 /
每個時代,總會有一些先行者,他們離開舒適的環境,到外面探索廣闊的世界。或許是出於挑戰自我,或許出於財富利益,又或許如我們的革命先輩,只為守護家園。
不管最初懷著怎樣的目的,不可否認,最終他們改變了世界,不斷拓寬著人類想象與認知的邊界。
如果不是這些先行者,或許人類今天依舊如同其他物種,生活在叢林、洞穴之中。
人類之所以爬上食物鏈頂端,成為萬物靈長,創造出自己的文明,離不開這份探險的精神。
如今,我們通過歷史、透過走向自然再次將探險精神加以審視,可以看到它之於每個時代的價值與意義有著些許變遷。比如戰爭年代,它可以是保家衛國的“武器”;和平年代,它可以是提升心智與體魄的“錘鍊石”。
它可以幻化萬相,但核心從未改變——它所鑄就的,是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屈不撓的勇氣、克服艱險的毅力,以及堅韌不朽的靈魂。
探險精神,不是在經歷了大航海時代,世界連成一片之後就不再被需要。它不是某個時代的階段需求,而是每一個時代都不可或缺的精神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