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敦刻爾克噩夢-揭秘“黃色行動”
第一節:“施利芬計劃”中走出的惡魔
1914年10月29日,比利時伊普爾前線,25歲的阿道夫.希特勒蜷縮在泥濘的彈坑裡,作為巴伐利亞第16步兵團的一個下等兵,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戰鬥,他沒能趕上“施利芬計劃”的大潮,卻被餘波席捲了進去。伊普爾戰役是一場跨時3年的漫長拉鋸戰,德軍在“施利芬計劃”失敗後,開始了大範圍的撤退和轉移,目的是將當初漏在身後的那些還處在敵人控制下的地區奪下來,以便將整個戰線拉成一個連續的整體。希特勒所在的第16步兵團作為戰略預備隊被派往了比利時西北的小鎮伊普爾,以便和其他部隊一起將那裡的英軍和比利時軍隊趕出去。
天上連綿的陰雨和地上無數的爛泥,彈坑構成了西線漫長戰壕戰最初的景象,希特勒所在的團在3周的戰鬥中,傷亡了1/6,連同其他部隊,在整個十月的20天裡,德軍共傷亡了4萬餘人。希特勒和其他沒有經歷過戰鬥的年輕人一樣,結隊衝鋒,目睹自己的戰友被機槍打成篩子,被炮彈炸成粉末,目睹傷員在彈坑裡被老鼠啃食,目睹一條條鮮活的生命就這樣消失。到了11月中旬,希特勒所在的第1步兵連原來的250人中還剩下42個人完好無損,他是其中一個。希特勒後來回憶這段歷史時說道:“(正是)這些殘酷的景象驚醒了我,告訴我,無能的政府和腐敗的軍官只會讓士兵們去送死”。希特勒還需要在戰場上摸爬滾打4年,但是毫無疑問,“施利芬計劃”的餘波已經將未來的惡魔從他心底裡釋放了出來。
第二節:“黃色方案”出籠
1939年9月27日,納粹德國的鐵拳已經在南北兩個方向上擊敗波蘭的抵抗,華沙郊區已經出現德軍的先頭部隊,德軍的高階軍官們儘管已經堅信波蘭會戰敗,但是沒想到勝利來得如此之快,僅僅3周,歐洲當時第5大軍事體波蘭就已經潰不成軍。這天,希特勒在柏林會見了陸海空三軍司令瓦爾特.馮.布勞希奇,約翰.阿爾伯特.雷德爾和赫爾曼.威廉.戈林。他對他們說道:“目前法國還呆在他們的馬奇諾防線後面,英國依然沒有做好準備參戰,但是他們的人力物力每天都在增長,他們想讓我們陷入和他們的盟友之間無休止的戰鬥中拖垮我們。而我們必須要抓住目前和蘇聯簽訂盟約的有利條件,主動在西線全力發起進攻,徹底將英法逐出這次戰爭。”
希特勒隨後則成陸軍總司令部(OKH)儘快拿出西進方案。10月9日,波蘭戰役已經結束,德國和蘇聯瓜分了波蘭,希特勒向三軍高階將領釋出了《第6號元首訓令》,要求全軍做好西進準備。10月19日,陸軍總參謀長弗蘭茲.哈德爾上將向希特勒提交了第一份作戰計劃,被命名為“黃色方案”(二戰德國的幾個主要作戰方案全部以顏色命名,比如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綠色方案,閃擊波蘭的白色方案,攻擊西歐的黃色方案+紅色方案以及1942年夏天突向斯大林格勒的藍色方案)。
第一份“黃色方案”幾乎就是30年前“施利芬計劃”的翻版,不論是從什麼角度看來,都十分的缺乏想象力。要知道,吃過上次的虧後,法國一方面在邊境花了50億法郎修建了“馬奇諾”防線,徹底堵死了德國正面進攻的通道,另一方面,已經決定一旦德國人進攻荷蘭或者比利時,就派出2個集團軍群,在這兩個低地國家內和德國玩命。哈爾德的第一份計劃只有一個進攻重心,就是右翼,計劃以費多爾.馮.博克旗下的B集團軍群(30個步兵師,4個摩托化師和9個裝甲師)大部經從“馬斯特裡赫特盲腸”地區向安特衛普-布魯塞爾一線進攻,和比利時,法軍硬抗。中路,卡爾.馮.龍德施泰特大將麾下的A集團軍群(22個步兵師)沿阿登高原和盧森堡向馬斯河一線進攻,從南線攻擊聯軍側翼,並阻止法軍援兵北上來威脅博克的側翼。整個計劃的終點在法比邊境一線,哈德爾計劃德軍的傷亡在50萬左右,需要12-18個月休整後才能繼續南下進攻法國。你可以想像這份計劃提交後,元首是啥反應,哈德爾差點沒被罵死。我讓你開始進攻法國,你告訴我你打算在比利時和法國交界的地方就停下來?我讓你儘快把英法逐出戰爭,你告訴我你打算休整一年半再幹活?我告訴你我接下來還打算回頭去打蘇聯,你告訴我打垮比利時就要傷亡50萬?
於是哈德爾又硬著頭皮10天內趕出了第二個方案。這次博克的B集團軍群全部用來攻擊比利時,把荷蘭丟在腦後,一路沿著安特衛普-布魯塞爾-敦刻爾克到法國加萊港,斷絕英國人登陸的念頭,龍德施泰特的A集團軍群也從盧森堡向蘇瓦松和索姆河谷進攻,總算把終點線放到了法國境內。但是新的問題又來了,首先你借道荷蘭,然後又把人家丟到腦後,你當荷蘭人是逆來順受的綿羊麼?其次,B集團軍群沿著海峽一路打到加萊,和A集團軍群中間間隔了200多公里,本來的意圖是希望能把法軍包在裡面,但是一方面A集團軍群實力較弱,能不能在北上的法軍面前殺出一條血路配合包抄是個疑問,另一方面,法軍索姆河沿岸的本土軍可能源源不斷阻擊B集團軍群,單靠B集團軍的力量完成包抄顯得不太現實,不過是另一個升級版的“施利芬計劃”而已。
哈德爾隨後提出的B方案,重點放在了比利時,但是依然是B集團軍群一路獨大
兩個方案都極其不令人滿意,在希特勒看來,手下的這幫老帥們一個個深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不僅沒有意識到機械化部隊給作戰帶來的變革,還天天抱住老的“施利芬計劃”不放手,難道要完成“坎尼”式的勝利,只有“施利芬”式的進軍一招了麼?與此同時,A集團的老將龍德施泰特也對陸軍司令部的計劃頗有微詞,他經歷過第一次世界大戰,到1940年是他已經是65多歲了,他知道如果按照傳統的路子來走,德軍一定還會重蹈當年的覆轍,所以他鼓勵手下的參謀人員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時候,我們就引出了兩位日後大名鼎鼎的悍將,時任A集團軍總參謀長的埃裡希.馮.曼施坦因中將和第19裝甲軍軍長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中將。這兩位是納粹德國陸軍戰術革新流派的核心人物,曼施坦因日後被稱為“納粹德國最優秀的元帥”,而古德里安則被成為“閃擊戰大師”。他們都認為,藉助於蓬勃發展的科技和坦克的大規模運用,新的作戰將更加快速化,具有突破性。坦克必須要集中起來使用,並被用來切割分離敵人的部隊。
曼施坦因在思考“黃色方案”的出路時,敏銳地覺察到,要完成“坎尼”式的圍殲,必須要回到坎尼戰役的本質上,即兩翼齊飛,包抄合圍。“施利芬計劃”之所以選擇單翼的包抄,是因為無法在左翼的德法邊境實現突破。而現在,既然英法聯軍在開戰後北上進入比利時是路人皆知的事情,那麼就不需要將左翼設定在德法邊境,只要將其向北隨著英法聯軍移動,那麼就會創造出“坎尼”式的機會。順著這個思路,他把目光集中到了盧森堡和法國交界的阿登山區。
阿登山區是一片丘陵,叢林密佈,河谷遍地。這樣的地形對於步兵進攻是噩夢的存在,但是對於透過能力良好的履帶式車輛,再輔以強大的工兵部隊,難度則小得多。偏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人在這片地區被德國打得頭破血流,他們認為在阿登地區進行大規模突破的難度非常大,於是將兵力配置重心放到了東南的馬奇諾防線和西北的比利時法國邊境地區,整個部署像一個啞鈴。曼施坦因的目光掃過阿登和索姆河一線,立刻意識到,如果一直強大的突擊力量,完全可以將法國苦心經營的南北防禦體系一刀切成兩半,然後再結合比利時的另一路突擊部隊,則可以完成眾多德軍將領心中的“坎尼式”圍殲。
10月31日,曼施坦因在古德里安以及A集團軍群第二作戰參謀亨寧.馮.特雷斯科夫少校的協助下,向陸軍總司令部提出修正後的“黃色方案”,方案中維持B集團軍群的30個步兵師的兵力配置,將裝甲突擊力量修改成4個裝甲師。同時A集團軍群的兵力從22個步兵師大幅加強為31個步兵師,5個裝甲師和4個摩托化師(多出來的步兵師從德法邊境調配,裝甲師和摩托化師來自B集團軍群)。修改後的“黃色方案”不再是隻擁有一直極端強壯的右臂和一支孱弱的左臂,而是兩隻手臂都相對強壯,2000多年前坎尼戰役的影子初步浮現了出來。
曼施坦因提出的C方案,左路的A集團軍群變成了突擊主力,和B集團軍群在比利時圍殲盟軍
出人意料的是,陸軍總司令部否決了這個提議,因為太過激進,那些老將軍們之前就無法忍受古德里安的狂妄和對裝甲部隊的推崇,現在這個提案裡,雖然故意隱去了古德里安的名字,但是一看就知道他肯定參與在了其中。再加上哈德爾之前和曼施坦因有過節,所以在新的方案提上去不久,哈德爾就把曼施坦因明升暗降為第38軍總司令,一腳踢到東面的蘇德邊境去了。
陸軍總參謀長哈德爾,保守派代表人物,右圖是1940年希特勒和哈德爾一眾商討作戰計劃
眼看著這份充滿著奇思妙想和激情的計劃就要胎死腹中時,兩個事情逆轉了整個趨勢。
首先,哈德爾的第二個方案洩密了!這個過程今天看來也頗具戲劇效果。1940年1月10日一大早,洛登海德空軍基地的指揮官,52歲的埃裡希.霍因曼斯少校,駕駛著一架梅塞施密特-108偵察機飛往科隆,去給自己在科隆的老婆送自己換洗的衣物。由於頭一天在聚會上遇見了第七空降師的軍需官赫爾姆斯.賴因貝格爾少校,而賴因貝格爾向他抱怨自己第二天要做半天的火車去科隆開會,所以霍因曼斯好心在10號的飛行中捎上了他。結果那天大霧,霍因曼斯在霧中飛來飛去,向西飛過了國境線,結果燃油耗盡,迫降到了比利時梅赫倫。霍因曼斯暈暈乎乎走下飛機,後座的賴因貝格爾才告訴他,自己攜帶了一份機密檔案,事關德軍未來西線的作戰計劃(第7空降師的任務就是在開戰後立刻空降到納穆爾河西岸)。霍因曼斯一下傻眼了,本來以為是一起很小的破壞比利時中立事件,沒想到自己帶了個重磅“炸彈”,兩人一頓手忙腳亂地銷燬檔案,這時比利時邊防軍人已經趕了過來,兩人乖乖的做了俘虜。事後,雖然比利時政府竭盡全力營造檔案已被銷燬的假象,但是希特勒知道後,還是在1月16日宣佈無限期推遲西線作戰。
接著,1940年1月30號,曼施坦因的前同事們京特.布魯門特里特中校和特雷斯科夫少校,找到之前的老熟人,時任希特勒副官的魯道夫.施蒙特中校,將曼施坦因的計劃和盤托出。施蒙特在2月2號將這件事告訴了希特勒。元首之前就對哈德爾的兩個方案一肚子火,聽到曼施坦因計劃的思路後,在2月13日命令哈德爾在曼施坦因計劃的思路上進行“黃色方案”的修改。2月17日,曼施坦因被邀請到柏林帝國總理府向希特勒進行自己的計劃的描述。在當天的工作午餐中,日後的最高統帥部(OKW)作戰局局長阿爾弗雷德.約德爾中將和埃爾溫.隆美爾少將都列席了,曼施坦因繼續以清晰的邏輯講解了自己的計劃。按照希特勒的說法,雖然他對這個傳統的普魯士軍官的傲慢和冷淡非常反感,但是他還是非常讚許他的計劃,“很明顯他(指曼施坦因)是個非常聰明的傢伙,擁有非常深厚的戰術天賦,但是我不信任他!”元首事後這麼說道。
非常著名的一張照片,1942年,東線,那時候曼施坦因已經是元首面前的紅人
曼施坦因離開後,就再也沒有參與過“黃色計劃”的修改,但是不管怎樣,他的演講讓希特勒印象深刻。倒黴的哈德爾又開始了進一步的修改,最終,Aufmarschanweisung No.4- Fall Gelb(4號部署命令,黃色方案)最終版在2月27日誕生了。在這份命令中,強調了A集團軍群作為主要突擊叢集的地位,這和曼施坦因的想法如出一轍。A集團軍群(45個師,包含7個裝甲師)在突破比利時東南和盧森堡交接的阿登地區後,在納穆爾和色當之間度過馬斯河,然後轉向西北直指亞眠。同時B集團軍群(29個師,包含3個裝甲師)將在荷蘭和比利時開始引誘攻擊,吸引英法聯軍北上比利時,然後牢牢地把他們吸引在那裡,來自南方的A集團軍群的鐵拳將會把聯軍徹底碾碎。至此,“黃色方案”已經被改得面目全非,和之前的兵力配比,攻擊重心迥然不同。
至於已經洩密的原版計劃,希特勒決定將計就計,令軍隊依舊大張旗鼓地做出準備重點進攻荷蘭和比利時的樣子,以便吸引英法聯軍北上。截止到1940年5月初,德軍已經完成部署,135個師,超過250萬人,2400餘輛坦克和7400門大炮安靜的等在國境線後等待著歷史的轉折點的來臨。
第三節:“突擊!突擊!”-揮向敦刻爾克的鐮刀
1940年5月9日晚9點,密碼“Danzig”被髮往所有德軍西線部隊。1小時後,盧森堡被佔領(一直很倒黴的小國)。博克的B集團軍群午夜開始進攻荷蘭和比利時。德軍的第7空降師和第22空軍師從天而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了海牙和埃馬爾要塞,比起1914年那時候列日的場景,同樣堅固的埃馬爾要塞在空降兵的打擊下,僅僅堅持了幾個小時就投降了。德軍第18軍在247架轟炸機的支援下,猶如無人之境般在荷蘭境內狂奔,守軍往往還沒來得及炸燬橋樑,德軍的坦克就呼嘯而過,開戰僅3天,德軍就進抵荷蘭重鎮鹿特丹,荷蘭軍隊在整條戰線上撤退,傷亡雖然不大,但是士氣已經當然無存。在14號德軍轟炸機夷平了鹿特丹市中心後,荷蘭軍隊決定投降,以避免更大的平民傷亡。
戰爭開始後的第一時間,法國北部的第1集團軍群就北上開進了比利時,試圖在北線阻止德軍的攻勢。11日,法軍第7集團軍抵達比荷邊境時,詫異地發現路上擠滿了逃難的平民和撤退的荷蘭軍隊,局勢混亂到了一定程度,隨即第7集團軍就向後撤退到安特衛普保衛海上的通路。
在比利時戰場,德國空軍在開戰後的24小時內就摧毀了比利時空軍46%的飛機,剩下的飛機要麼因為機場被破壞無法起飛,要麼因為飛行員無法抵達機場而實際上喪失戰鬥力。開戰48小時後,整個低地國家上空的制空權已經被德國空軍所掌控。藉著空降兵佔領埃馬爾要塞的契機,埃裡希.霍普納中將率領的第16裝甲軍(包括第3,4裝甲師)越過阿爾伯特運河,向盟軍在讓盧布地區的陣地猛攻。讓盧布地區是盟軍戰前預設的在比利時境內最主要的防線,盟軍計劃在這裡防守數週,以便第1集團軍群能成功北上攔截德軍。現在德軍對這個地區的猛攻,一方面似乎坐實了盟軍對於德軍重複“施利芬計劃”的假設,另一方面,也迫使盟軍派出強大的部隊從色當北上進行阻擊。
德軍空降兵48小時攻克西歐最堅固的要塞埃馬爾,同時德軍裝甲部隊也向比利時西部挺進
與此同時,在南方,阿登地區,龍德施泰特的A集團軍群也發起了強大的突擊。艾瓦爾德.馮.克萊斯特上將率領的克萊斯特戰役叢集(下屬萊因哈特的41軍,古德里安的19軍以及14軍的兩個摩托化師),擁有著超過4.1萬輛車輛的鋼鐵大軍,在阿登山區僅僅受到了2個盟軍師的短暫阻礙。克萊斯特最擔心的是自己數量巨大的車輛只能經過四條通道穿過阿登地區,這時候,如果盟軍動用大量的轟炸機,那麼他手下的部隊就是活生生的靶子。可是,盟軍的注意力已經完全被北面低地國家的戰鬥吸引,同時他們的轟炸機在轟炸博克的B集團軍群時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克萊斯特有驚無險地透過阿登山區後,開始向盟軍的馬斯河防線突擊。
克萊斯特叢集的II號和35t型坦克群透過阿登地區
盟軍在馬斯河防線上的位置當是直面阿登山區的要塞,擁有103座堡壘,縱深厚達6公里,還可以俯瞰德軍渡過馬斯河的橋頭堡。在盟軍高層看來,德軍透過阿登地區肯定會導致炮兵的補給跟不上,盟軍在色當擁有大量的火炮和炮彈儲備;同時盟軍可以依託內線的鐵路迅速將大量援軍部署到色當,所以他們直到5月13日,對於色當地區都是一百個放心。然而,實際情況卻讓這些官老爺們大跌眼鏡,首先德軍的空襲導致法軍的軍列只能在夜裡開進,援軍的速度實際上要滯後於計劃2-3倍。更為要命的是,德軍完全不打算和法軍展開對轟,而是叫來了空軍支援。從13號早上8點到下午4點,整整8個小時,德軍空軍毫不間斷地對色當地守軍展開轟炸,當天支援A集團軍群的8個轟炸機聯隊總共起飛了3940個架次,投擲炸彈超過1.5萬枚,超過一半丟到了色當。防守色當的法軍第55步兵師直接被這種超負荷轟炸給炸懵了,德軍的JU-87“斯圖卡”俯衝轟炸機尖叫著從空中撲下來,精準的將500公斤炸彈丟到那些堡壘頂上,劇烈的爆炸將整個堡壘炸成粉末,連同著裡面的守軍一起化為灰燼。到午夜,謠言已經散佈到整個色當地區,法軍士兵中流傳著“德軍坦克已經越過我們的兩翼”“德軍坦克已經逼近巴黎”的謠傳,導致士氣進一步崩潰,大批士兵開始向西南潰散,要塞直屬的炮兵更是跑的比誰都快,諷刺的是,德軍還要12個小時才能抵達他們的陣地,先期發動攻擊的基本是都是渡河後的工兵,數量僅僅數百人。
德軍1940年的轟炸機主力:JU87俯衝轟炸機和JU88多用途轟炸機
14日上午,還在比利時境內和博克糾纏的盟軍第1集團軍群司令加斯頓.比約特意識到色當出了大麻煩,於是開始命令全部的預備隊向右翼推進,以圖阻止A集團軍群的突進。同時盟軍發動全部轟炸力量來摧毀馬斯河上的橋樑,但是在德空軍的反擊下,一天就損失了44%的轟炸機,喪失了進一步出擊的能力。
盟軍的局勢在進一步惡化,而這邊古德里安14號凌晨希望透過馬斯河的突破口向縱深再突擊20公里,因為他對裝甲部隊慢慢騰騰跟在步兵後面十分不滿意。他的上級克萊斯特命令他把進攻深度控制在8公里,並拿出最高統帥部的命令來佐證。誰知古德里安耍了個小把戲,他以“武裝偵察”的名義糊弄住上峰,然後命令麾下的第1,2,10裝甲師以及“大德意志”摩托化步兵團全速前進。在15-17號3天時間裡,他的裝甲部隊分別打垮了法國的第2和9集團軍,其中第9集團軍幾乎完全潰散,第2集團軍傷亡超過1/3。並且古德里安的“矛頭”刺穿了法國第6集團軍在色當西部的防線,直接將法軍整條戰線一割兩段。一路上,古德里安的坦克越過無數法國的潰軍,他甚至站在坦克上衝著路上的法國逃兵大喊:“站到路邊去,別擋道,我們沒有時間俘虜你們!”
截止到1940年5月16日,西線的戰況,紅色的突出部顯示A集團軍群的突擊深度
德軍A集團軍群的另一個“矛頭”是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他開戰前就讓自己的下屬在車上帶了雙倍的汽油桶,一路上不需要等後勤部隊補給。後來他乾脆也對所有司令部發來的命令視而不見,不斷驅使自己的下屬前進。15號當天,隆美爾的部隊前進了48公里。16號,隆美爾的部隊已經跑到古德里安的第1,2裝甲師前面去了。他們在埃爾普河畔阿韋訥遇到了正在修整的法國第5摩托化步兵師。結果隆美爾的部隊像一群惡魔直接就撲了上去。在一片慌亂中,法軍被打得四散奔逃,大量的坦克,大炮被遺棄在路邊。到了17號,隆美爾向上峰彙報,已經抓獲了超過1萬名俘虜,而自身的損失只有36個人,從此,他的第7裝甲師被盟軍稱為“The Phantom Division”(魔鬼師)。古德里安也十分興奮,他鼓勵下屬繼續前進,直到油料耗盡為止。
後方的德軍大本營裡,卻瀰漫著夾雜著勝利和恐慌的奇怪氣氛。希特勒驚恐的看著地圖上越來越突前的箭頭,那代表的是A集團軍群的突擊深度,他無法適應這麼快的前進速度。哈德爾在17號的日記裡記錄下了這一切:“元首表現得極度緊張,他被自己的計劃的成功嚇到了。他不斷擔心A集團群軍的南翼,發怒並且狂喊著:我們的整個計劃就要毀啦!”
從17號到19號上午,德軍在完成休整並打退了盟軍的一系列反擊後,又開始運動了起來。古德里安輕易地就將正面的法軍第12和23師碾碎了。德軍穿過索姆河,佔領了重鎮亞眠。20號,第2裝甲師的偵察部隊已經抵達諾亞利斯,從那裡,他們看見了索姆河的出海口和英吉利海峽,與此同時,一個包含著整個盟軍第1集團軍群的巨大口袋正式紮緊了袋口。
截止到21號,德軍已經將盟軍包圍在了法國西北部和比利時交界地區
第四節:從合圍到“發電機計劃”-諾蘭沒有告訴你的那6天
和德軍類似的,盟軍的大本營也瀰漫著絕望的氣息,只不過這是真的絕望。15號,法國首相保羅.雷納德給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打電話,絕望地說道:“我們完蛋了,我們被打敗了”。丘吉爾試圖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德軍先勝後敗的例子來安慰他,可是雷納德的情緒沒有任何好轉。16號,丘吉爾決定親自飛到巴黎,在那裡見到了法軍總參謀長毛里斯.甘莫林,他問甘莫林:“總預備隊在哪裡?”甘莫林用同樣絕望的語氣回答道:“什麼都沒有,根本沒有預備隊”。丘吉爾日後形容那是他一輩子聽到的最絕望的話。他又問:“您準備在哪裡準備反擊呢?”甘莫林嘟囔道:“人力不足,裝備不足,毫無辦法”。丘吉爾當時就決定法軍的首腦該換人了。
19日午夜,正當甘莫林在計劃針對德軍那個脆弱的袋口進行反擊時,巴黎傳來的訊息,由於他之前的無能表現,他被炒魷魚了,取而代之的是馬克西姆.魏剛。這位仁兄午夜接到任命後,第一件事就是宣佈要好好睡一覺!然後他又花費了幾天才捋清當下的戰況並制定了一個新的反擊計劃。結果命令剛發出去,23號,包圍圈裡的盟軍第1集團軍群指揮官比約特卻死了,不是死在了戰場上,而是死在了一場離奇的車禍裡。包圍圈裡幾十萬人一下群龍無首。也正是在這一天,看透了法國政府已經在這場戰爭中無以為繼的現實後,英國政府正式下定決心,利用還在手裡的港口撤離所有英國遠征軍。魏剛的反擊計劃隨著比約特的死化為了泡影,只有21號和22號,盟軍分別在阿拉斯和康佈雷發動了有限的反擊。
但是21號在阿拉斯的反擊起到了奇效,英國投入的74輛“馬蒂爾達”坦克狠狠地打擊了德國人,這些坦克正面擁有78毫米的裝甲,德國的反坦克炮彈打在上面像撓癢癢。之前很多這種坦克因為被丟棄而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而這次反擊,讓之前一路高歌的德國人意識到,盟軍依然有能力狠狠地反咬一口。克萊斯特在21號的報告裡寫道:“(部隊)必須先停止前進,就地防守,等到危機解除後再前進。”第4集團軍的指揮官京特.馮.克魯格命令下屬的裝甲部隊停止前進,這得到了龍德施泰特的贊同。呆在最高統帥部的希特勒也被阿拉斯的事再次搞得心神不寧,他命令一定要消滅阿拉斯附近的盟軍,在這之前裝甲部隊不能繼續前進。
這一停,就停了24小時。22號,在阿拉斯的戰事結束後,古德里安命令麾下的第1,2和10裝甲師分別向加萊,布倫和敦刻爾克這三個還在盟軍手裡的港口前進。日後看來,正是這24小時改變了N多人的命運。對於包圍圈裡的盟軍,相當一部分還在距離海岸100公里的內陸,在他們撤退到港口前,必須要確保最後的生命線的安全。於是英國迅速組織了國內的一些後備部隊海運到這三個港口,這些援軍隨後挫敗了德軍對加萊和布倫的攻擊。
在布倫,英軍成功在德第2裝甲師25號佔領港口前撤離了4286個人。而在加萊,英軍皇家第3坦克團在德軍進攻前24小時才從英國趕來,隨後立刻和德軍第1裝甲師發生激烈交火。英軍明白自己多堅守加萊一分鐘,就可以拖延德軍前往敦刻爾克的進度一分鐘,那裡正有幾十萬盟軍等待撤離。守在加萊的英法士兵拿出了在過去一個月未曾有的勇氣,和突入市內的德軍展開一棟樓一間房的爭奪。被這群臨時拼湊起來的敵人阻礙了超過36小時後,古德里安失去了耐心,他向守軍發出最後通牒,如果在26日下午2點,盟軍還不投降,他就呼叫空軍徹底炸平加萊,就像之前對鹿特丹做的一樣。下午1點半,守軍彈盡糧絕,法軍部隊最終投降,距離最後時刻還有半小時。而英軍部隊則一直堅守到27號上午。僅有440人成功撤離,盟軍傷亡率高達60%,但是他們拖住了德軍近4天。
5月21日至6月6日號戰況,盟軍集中在加萊和敦刻爾克進行撤退
與此同時,在南方的敦刻爾克,5月26日,“發電機計劃”正式啟動,無數大小船隻從英國南部起航,駛向硝煙瀰漫的法國海岸,他們弱小的肩膀上承載著最終戰勝敵人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