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其中,城市上漲2.4%,農村上漲2.2%;食品價格上漲1.6%,非食品價格上漲2.5%;消費品價格上漲2.9%,服務價格上漲1.5%。1—11月平均,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同期上漲0.9%。
只要不超過3%,就可以接受。上游生產者價格指數見頂了,物價開始向消費端蔓延。PPI見頂,物價向下遊傳遞,符合預測。中國11月CPI同比2.3%,前值1.5%。中國11月PPI同比12.9%,前值13.5%。 本次PPI的大幅上漲,是成本推動型的物價上漲,與需求拉動沒有關係。成本推動的價格上漲,當然最終也會傳導至消費端,但在傳導的過程中,價格會逐漸下沉,傳導的速度也較為緩慢,像石塊在水面上激起的漣漪,波紋越來越弱,直至消失。面對購靈力萎靡的消費端,企業如果為了把上升的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硬著頭皮漲價,只會使消費市場更加萎縮,偷雞不成丟把米。供給成本在上升,卻無法轉嫁給消費市場,這對企業來說實在是一場災難,尤其是中小企業,隨著利潤的消失,虧損面的擴大,破產關門歇業的會越來越多。企業面臨著很大的成本壓力,但是下游消費在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下,修復進度又比較慢,成本難以向下遊傳導,那麼企業利潤自然會受到擠壓。這時候企業往往會進入去庫存的階段。體現在資料上就是,10月企業原材料庫存指數,產成品庫存指數都是在下行的,我們可以看到,在競爭激烈而缺乏產品附加值的製造行業,原材料漲價潮依然沒有大規模傳導至終端,畢竟終端消費不是成本漲了,價格就一定能漲的,更多還是要看市場的供需關係。如果大量製造企業因生存壓力出現減產或者停產倒閉,那麼PPI的通脹早晚會傳遞到CPI裡。貨幣政策至今看來是非常穩健保守,這個層面並不會推高通脹,而能源供應問題會導致人們的在一些剛性需求上被動的增加支出,冬天也不能不取暖,車該開還是要開。居民高槓杆又限制了總體消費的能力,人們在剛性需求上的支出被動增加的同時,意味著在非剛性需求上的消費降級,減少消費或者尋求更便宜的商品。供給端通脹,消費端剛性通脹,非剛性需求通縮,消費端分化繼續將是未來可能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