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腳步越來越近,但是國際形勢卻絲毫沒有緩和的跡象。俄羅斯與西方國家因為烏克蘭問題,現在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地步,普京甚至放話要“軍事回應”。中國周邊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美國的小動作不斷,使得南海、臺海的局勢都比較緊張。12月23日依舊有很多大事發生,其中有三件事值得重點關注。
第一件事,德國海軍司令揚言未來可能會闖臺灣海峽。根據德國軍事雜誌《歐洲安全與技術》12月22日報道,德國海軍司令舍恩巴赫在國際戰略研究所舉辦的一場論壇上宣稱,德國將擴大在亞洲的軍力部署。舍恩巴赫表示,德國聯邦國防軍希望在2022年向亞洲地區派遣空軍和網路防禦部隊,德國海軍則希望在2023年完成在亞太地區的常規部署。
舍恩巴赫提到了“巴伐利亞”號護衛艦進入南海一事,他稱此舉並非是為了挑釁,而是為了向北京發出一個訊號,因為柏林覺得到了發訊號的地步。在12月21日的“巴伐利亞”號護衛艦歡迎儀式上,舍恩巴赫表示,德國下次可能會派兩艘軍艦前往印太,除了護衛艦,再就是補給艦。舍恩巴赫揚言,“巴伐利亞”號這次進入南海只是一個開始,下次可能會透過臺灣海峽。
另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2月22日報道,舍恩巴赫還談到了中國海軍的情況,稱中國海軍每四年會對裝置進行一次擴充,規模與法國海軍相當。對於舍恩巴赫的這個說法,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12月23日進行了回應,他稱中國軍力“爆炸性增長”的說法是言過其實。趙立堅還強調,德國想要擴充自身軍力,在域外彰顯軍事存在,沒必要拿中國說事。
第二件事,德國商會要求立陶宛改善與中國的關係。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共青團真理報》12月22日報道,德國-波羅的海商會近日致信立陶宛政府,要求他們立刻找到一些建設性方案,以恢復與中國的關係。德國商會向立陶宛政府發出警告,如果他們無法做到這一點,可能會關閉德國企業在立陶宛的工廠。
德國商會在信件中指出,德國企業在立陶宛的工廠面臨生產和銷售問題,主要涉及泥炭、鐳射和汽車零部件等領域。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主要是立陶宛與中國的關係惡化,德國商會不得不敦促立陶宛政府拿出解決方案。不過,立陶宛政府似乎沒把德國商會的警告當回事,而是找美國和歐盟幫忙,希望他們能夠幫立陶宛應對來自中國的經濟壓力。
第三件事,《人民日報》批評英特爾。近日,英特爾在其官網上致信供應商,要求他們“不使用任何來自新疆地區的勞工、採購產品或服務”,也就是禁用新疆產品。英特爾的此舉經過媒體報道之後,遭到了網友的口誅筆伐。12月23日,在壓力之下,英特爾釋出了一份宣告,稱對中國深懷敬意,對於此事“引起諸多的疑問和顧慮深表遺憾”。
然而,英特爾又宣稱“信中關於新疆的段落只出於表述合規合法的初衷,並非它意或表達立場”。《人民日報》發文稱,英特爾的這一回應並不能令人滿意,此前給供應商的信,凸顯了部分國家和外企將商業問題政治化的用心。《人民日報》還提醒英特爾,已經有人號召對英特爾的各種產品進行集體抵制,H&M、耐克就是前車之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