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初期,我國派出志願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在這些奮勇殺敵的先烈之中,不乏女流之輩,她們創造了不亞於鐵血男兒的傳奇戰績。
2001年,幾幅畫跟隨一位年逾古稀的美國記者和一個朝鮮女子的到訪。為世人解開了一段塵封五十年的往事——五位女壯士的失蹤之謎。
1951年,聯合國軍在我軍英勇反擊之下,被迫撤回了三八線以南。但仰仗其碾壓性的火力優勢,炸燬了大部分公路橋樑,妄圖切斷我軍的補給線。迫於嚴峻的形勢,我軍指揮官決定將傷員撤入後方。
衛生隊是照顧傷病員的主力,其中一支部隊被敵人緊咬不放,教導員王文慧決定,帶領一個小分隊引開敵人,於是王慧文就和王招妤一起,張蘭三個女兵肩負起了掩護的重任。
三位女兵依靠山勢和夜色的掩護,左右穿插,和敵人周旋起來。敵人疲於奔命,他們在周旋中,竟意外發現了一股被敵人包圍的志願軍。
王慧文沒有絲毫猶豫,帶領二人從黑暗中突然殺出,噠噠噠!一陣急促的槍聲響起,打得敵人措手不及,幾秒鐘時間,數名敵人立時斃命!被包圍的同志一看援軍已至,士氣陡增,霎時間戰鬥激烈了起來。雙方參戰人員一個個倒下,不知過了多久,我方陣地只剩下五個人了。除了三個衛生員,還有兩名剛剛入伍的文工團女兵:李毅力和孫娜娜。長時間的拼殺使得五人早已疲憊不堪,她們只有且戰且退藉著夜色遁入了山中。
天無絕人之路,張蘭在途中發現一個山洞,眾人當即決定入洞暫避。這山洞入口極狹,她們也只能逐個透過。而且洞口恍匿於一堆茂盛的草叢灌木之中,是天賜的好據點。
進入洞中,王慧文負責放哨,餘下幾人趕忙休息,幾人筋疲力盡,腹背受敵,但是堅強的意志使得她們高度的亢奮。兩個文工團的姑娘,想到不久前相繼犧牲的戰友們,不禁流下了熱淚,又攥緊了拳頭。一定要為死去的戰友報仇!休息了一陣,幾人向洞內探去,想看看是否有其他的出口。這時卻隱約聽見一些呼吸聲,幾人以為是敵人從其他洞口摸進來了,立刻子彈上膛,準備魚死網破。這時依稀傳來女人的聲音,幾人謹慎地上前,發現是一名懷孕的朝鮮婦女。那婦女也是一臉驚恐,看見是志願軍反而舒了一口氣。幾人中,孫娜娜懂一些朝鮮語,從孕婦的敘述中得知她也是為了躲避敵人,在撤退中與家人失散。幾人趕忙拿出乾糧,又給孕婦把脈,發現胎兒比較穩定並無大礙,患難中的關懷使得異國的孕婦感動得熱淚盈眶。
短暫的溫馨之後眾人不得不面對更大的困境,王慧文和張蘭提出去洞口觀察情況,誰知剛一露頭,就發現敵人悄悄摸上來了,果斷用手榴彈炸倒幾人後,趕忙退了回來。敵人看她們走投無路,也不再強攻,鐵了心活捉幾人。
屋漏偏逢連夜雨,她們二人回到洞中,竟發現孕婦即將臨盆!情況危急,可是一個鮮活生命的降臨也使得大家內心湧起了希望。李毅力和孫娜娜兩個花季女孩更是觸景生情,各自拿出了畫筆和小提琴。一個畫,一個拉,殘酷環境中迸發出了一抹悲愴的浪漫。
哇,哇,一個小生命呱呱墜地。虛弱的母親頸肩淌著豆大的汗珠,看著寶寶慘淡地笑了笑,李毅力也記錄下了接生的畫面。教導員王慧文既欣慰又焦急,我們犧牲了不要緊,這對可憐的母女怎麼辦呢?大家一籌莫展之際,敵人找來一個美國記者勸降,企圖突破五人的心理防線,看了看洞裡的母女,又看了看僅剩的兩顆手榴彈,大家對視一眼,重重地點了點頭。
張蘭代表眾人向敵人表示願意投降,但是條件是保證母女二人的安全,敵人得知馬上答應了女兵的要求。幾人放下武器護送母女倆走出洞口,當敵人迫不及待地上前時,走在中間的張娜娜拉響了手榴彈。彭的一聲,碎屑紛飛,五位女兵和敵人同歸於盡了。必死的決心震撼了敵人。女記者跟隨進洞檢視,只看見一張畫和一把小提琴……
一晃半個世紀過去了,記者也成了古稀老人,可她始終難忘當年悲壯的一幕。她不遠萬里,帶著那個孩子,想在有生之年找到英雄們的親人,但卻如大海撈針……
這段塵封半個世紀的往事,令人不勝唏噓,誰說女子不如男?無數“花木蘭”的捨生忘死,把寶貴的生命留在了昨天,才有了新中國強盛的今天。我們永遠感謝她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