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通訊員 劉夢釗 劉新增
他15歲參加紅軍,親身經歷過紅軍西征、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是戰火中走出來的老英雄,更是新中國誕生的見證者;他戎馬一生,曾獲三級八一獎章、三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二級解放勳章,離休後榮獲二級紅星勳章。近日,周志先老人迎來了他的百歲生日。如今,他是島城唯一健在的老紅軍,也是山東省健在的兩位老紅軍之一。
周志先
每年生日都會戴上紅軍帽
“爺爺,大家來給您過生日啦!”近日,在海軍971醫院的病房內,老紅軍周志先的孫子周華貼在他的耳邊說。
“好,好……”周老高興地點著頭。
由於年事已高,老人的身子骨已經不再硬朗,長期住院,聽力也大不如前,需要靠在耳邊大聲說話才能聽得清楚。
青島第八幹休所所長陳兵海將帶來的壽糕壽桃擺在周老的面前,大家簇擁著為他祝壽。周老很高興,坐在輪椅上跟大家合影。
每年的生日,周老都會戴上那頂紅軍帽——長征會師,是他一生抹不去的記憶。
100年歲月的風霜洗禮,在他臉上刻上了太多歷史的痕跡:1921年出生,15歲參加紅軍,經歷過紅軍西征、抗日戰爭及解放戰爭,從遼瀋戰役到平津戰役,從湘西剿匪到進駐廣東海陸豐,老人為了革命勝利,轉戰祖國南北;從陸軍到海軍,從抗美援朝前線到奉命組建南海艦隊航空兵,老人始終堅守初心使命,祖國哪裡需要就去哪裡。
周華是一名80後,從小跟著爺爺長大,祖孫倆感情深厚。由於周華的父母身體也不太好,所以原本大學畢業後在外地工作的周華,後期回到青島主動承擔起照料爺爺的任務。
周華照料爺爺周志先。(資料圖片)
“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這是周老以前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周華記得,小時候爺爺給他講的最多的就是長征的故事,尤其是80多年前在陝北參加紅軍的戰鬥場面以及三軍勝利會師的情景。而為了保留這些珍貴的記憶,周華的父親還專門為周老整理了回憶錄,記錄了一段段難忘的歷史。
把紅旗插在陣地前沿的高地上
周志先出生在山西一個貧苦農民家裡,出生的地方正是中共中央和三大主力紅軍及紅25軍長征的落腳點。他從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小學畢業後,193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投身革命。1936年,他正式成了陝北紅軍的一員,從此開始了革命的一生。而周志先的名字,正是他參加革命後自己取的,意在志作革命的先鋒。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瓦窯堡召開了著名的瓦窯堡會議,制定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1936年6月,周志先所在的山西遊擊隊奉命集中在這裡整編為紅五團,周志先由連隊調到團部當打旗兵,任務是負責扛團裡的軍旗,平時保管紅旗,行軍打仗時扛著紅旗跟首長行進。佔領一個地方,就把紅旗插到那裡。所以打旗兵在打仗時是相當危險的,敵人常常會把炮火集中指向打旗兵,紅旗一倒,軍心就會動搖。
紅五團在瓦窯堡經過短期整訓即奉命參加紅軍西征,迎接二、四方面軍長征到陝北根據地。
西征,就是西出陝北,向甘肅寧夏一線征戰,擴大革命根據地。“我們從瓦窯堡出發,晝夜行軍向陝北與寧夏邊境進發。”周志先在回憶錄中說道,有一天,他們進到安塞縣的黃土坡一帶,天色已是黃昏,部隊準備在此地休息一晚。團部和一連住在一起。因晝夜行軍部隊很疲勞,晚飯後,團部除警衛班放哨外,其他人員都休息了,對外警戒由一連負責。
“我和司號員、通訊班住在一起,倒下就睡著了。拂曉時,聽見山上有槍聲,因為我年紀小,大家照顧我讓睡在窯洞裡面的一個小洞裡,通訊員、司號員把我拉起來往外跑,我扛著紅旗,跟著團長爬上村後的高地。”隨後,團長命令部隊立即投入戰鬥。這時,敵人由後山向我方進攻,槍聲不斷。周志先扛著紅旗與通訊員、司號員一起跟在團長身後,很快被敵人發現,以密集的火力向他們射擊。
子彈“嗖嗖”地在頭頂上飛。剛開始,年紀小的周志先有些害怕,聽見槍聲就臥倒。這時,團長告訴他:“小鬼,不要怕,敵人打得不準,子彈離我們遠著呢。如果子彈打到咱腳下冒土就要注意了,勇敢點跟著我走。”
就這樣,周志先跟著團長扛著紅旗衝到黃土高地,將紅旗插在陣地上,鼓舞著部隊與敵人戰鬥。
此時,紅軍繼續與敵人激戰,周志先所在團的三個連分三路向敵人兩側進攻,團長命令司號員吹衝鋒號向敵人反擊。“我們當時槍支彈藥少,必須節省子彈。每人背幾枚手榴彈,還有不少人使用大刀。向敵人進攻時,一邊射擊,一邊投彈,也有的舉著大刀衝向敵人。”經過激烈戰鬥,周志先所在的團大獲全勝。
這是周志先參加紅軍經歷的第一次大的戰鬥,也成為他此生難忘的一次戰鬥。
三軍會師,長征中最歡樂的日子
1936年10月9日至10月23日,歷經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的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方面軍成功會師,宣告紅軍長征的勝利結束。
多少年以後,說起三軍會師的情景,作為親歷者,周志先仍歷歷在目、激動不已。
周志先在回憶錄中說道,為了迎接二、四方面軍北上會師,1936年9月30日,中央軍委命令紅一方面軍以紅一軍團第二師和騎兵第二團為左縱隊,以紅15軍團第73師為右縱隊,分別經硝河城、郭城驛向隆德、靜寧、會寧出動。“我們從瓦窯堡出發,向陝甘邊西進,沿著敵佔區一邊打、一邊前進。團長韋傑、政委夏雲飛帶領的騎兵團獨立支隊長途奔襲,10月2日,夏雲飛親率騎兵團潛入會寧城,在5 時發起突然襲擊。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戰鬥,佔領會寧。接著,紅15軍團第73師一部進入縣城駐防。10月7日,我們紅五團團部和一個連進駐會寧縣城附近的一個小鎮——順寧。第二天,接上級通知,紅軍總部和紅四方面軍總部要路過順寧,要我們馬上做好迎接會師的準備工作。”
根據首長指示,他們要佈置迎接場地,沿途寫標語,搭建茶水站。當時,周志先是團青年幹事,寫標語的事自然全落在他的身上。
周志先耄耋之年時回憶起當時書寫的標語,仍記憶猶新:“歡迎英勇善戰的紅四方面軍!”“慶祝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同志們辛苦了!”“紅軍抗日先鋒軍萬歲!”……
1936年10月9日下午,紅旗招展。周志先清楚地記得,紅四方面軍從會寧城東南的大道上,浩浩蕩蕩地開進會寧城,朱總司令和首長們不斷跟他們招手,周志先他們和當地群眾站在大道兩旁,熱烈歡迎紅四方面軍,就像久別重逢的親人,個個欣喜若狂、激動萬分,不停歡呼著“熱烈歡迎紅四方面軍!”、“紅軍大會師萬歲!”、“中國工農紅軍萬歲!”
“終於會師了,我們迫不及待地擁上去,和紅四方面軍的同志擁抱握手,送水送茶,幫他們扛槍、背揹包,擁作一團,百感交集,熱淚盈眶。紅四方面軍的同志們歷經一年半的艱苦長征,英勇作戰衝破敵人前堵後截,到達會寧時,已經很疲憊了,衣衫襤褸。10月的西北已經寒冷了,他們的腳上還穿著草鞋。”周志先回憶,一到宿營地,他們就把早已準備好的糧食、牛羊肉、菜、柴禾以及毛衣、毛襪、手套、鞋子送給他們。大家都像多年沒見面的親兄弟那樣,手拉手、肩挨著肩,有說有笑。
這時,紅二方面軍也渡過渭河,迅速向靜寧、會寧一帶前進,趕來會師。
1936年10月10日,會寧城內舉行了盛大的慶祝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大會。“為了這個大會,我們團的同志早早就忙活開了,我負責擺桌子,貼標語,佈置會場。當朱總司令及各方面軍的首長來會場時,人們掌聲雷動。”周志先在回憶錄中說道,“熱烈慶祝紅軍三大主力勝利會師”“感謝黨中央的親切關懷”等口號響徹會場內外。
周志先回憶,慶祝大會上,各個紅軍宣傳隊演出了生動活潑的文藝節目。這些節目,都是紅軍戰士在作戰行軍過程中隨編隨演的,真實地反映了紅軍的現實生活,歌頌艱苦卓絕的長征。
這次聯歡大會,成了周志先一輩子難以忘懷的記憶。“會場上始終熱情洋溢,歌聲、掌聲、歡呼聲此起彼伏,是我們紅軍經歷千難萬劫之後歡慶勝利的盛大節日。在已過去八十多年之後的今天,想起當時的場景心情就很激動!”
青島第八幹休所官兵前去看望周志先老人。(資料圖片)
左手臂仍嵌著一塊沒取出的彈片
就在1936年10月三軍會師後的10天,參加紅軍剛好半年,15歲的周志先在鮮紅的黨旗前,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此後,紅軍長征的精神一直激勵著他的一生。
此後,周志先還經歷了陝甘寧邊區保衛戰、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湘西剿匪等戰役、戰鬥。
周志先有一個寫日記的習慣。無論是參加抗日戰爭還是解放戰爭,他寫的日記加起來近四萬字。
1947年,周志先時任東北野戰軍第九縱隊二十七師八十一團政委,他在日記中記錄了當年11月3日、4日發生於西營屯的一場戰鬥。
“經過昨日戰鬥,一營部隊利用上午進行戰評,其餘部隊抓緊休息。中午師部通報,八十團攻打金風山及328高地兩次無進展,部隊受挫,決定由我團攻佔金風山。我們研究:這次戰鬥由三營主攻,二營進到金風山右側警戒二道河敵人、一營作預備隊。”周志先在日記中寫道,下午,他們團派出便衣偵察小組瞭解敵情,據報金風山敵一個營除戰壕掩體,沒有堅固工事。
“黃昏時,參謀長和三營幹部摸到山下看地形,我帶團指人員隨後進到山下瓜窩棚(臨時指揮所)。參謀長和三營幹部返回後決定由八連為突擊連,七班為尖刀班,夜間八時乘夜發起攻擊,尖刀班帶捆綁式手榴彈及衝鋒槍,營的重機槍以火力掩護開始攻擊,部隊動作迅速勇猛。”經過激烈戰鬥,周志先所在團攻佔山頭,敵大部被殲滅和被俘。
“這次戰鬥俘敵連長以下180餘名,打死打傷100多,繳獲各種槍支200多支,輕重機槍5挺。這次戰鬥我傷亡13名,連長商書功負傷。縱隊通報表揚我團並授予八連‘金風山連’稱號。”
在當年9月12日的日記中,周志先寫道:“昨晚由長辛店出發,經過一夜一天的行軍於下午三時到達上盤莊宿營。12日在此休息。部隊行軍中總的說是好的,速度掌握較好,連隊動作迅速,馬匹載重的炮火均無損失,幹部發揚互助精神,體強的幫體弱的扛槍、背米袋……有的連隊乾糧不充足,一天未能做飯吃,乾糧又不夠,只好捱餓……”
在經歷的大大小小的戰鬥中,周志先多次負傷。但是他從來未向家人提起過,大概他早已將那些生死瞬間化為平淡、埋在心底。“爺爺總是打仗,流血犧牲很正常,子彈貼著頭皮劃過,頭皮被擦出血的事也是常有的。”周華說。
如今,在周志先的左手臂上,仍然嵌著一塊沒有取出的彈片,看上去有些觸目驚心。周華從未聽爺爺說過,這是怎麼負的傷。他只知道,爺爺的左手臂一直不敢用勁,一用勁就受不住地疼。
一生非常艱苦樸素
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擔任海軍航空兵第2師政委,南海艦隊航空兵政治委員、南海艦隊副政治委員、東海艦隊副政治委員、北海艦隊副政治委員。
周志先的夫人也是一名軍人,在周華的印象中,雖然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但是他們從不嬌慣溺愛孩子,反而非常嚴格。
周志先
“我爺爺跟我說的最多的話就是,不要浪費國家資源,不要給國家添麻煩。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不知有多少戰士犧牲,他們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周華說,爺爺一生非常艱苦樸素,家裡人誰洗臉洗手的時候開著水龍頭直接洗,都是不被允許的,“看著水嘩嘩地流,爺爺非常心疼,他一直說水電非常寶貴,不能浪費國家的資源。”
周華記得自己上小學的時候,穿的膠鞋開膠了,於是回家跟爺爺奶奶說想再買一雙。結果,被斷然拒絕。周志先會語重心長地對他說:“紅軍長征的時候,一雙草鞋踏遍了萬水千山,每一寸土地都要用生命去換取。想想紅軍走過的崎嶇道路,想想紅軍戰士挨餓受凍,現在的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
在他的印象裡,爺爺奶奶很少給自己買新衣服,都是衣服穿得小了,實在穿不下了,才給買新的。雖然對自己和家人“摳門”,但是遇到國家有難,周志先總是搶先捐款捐物。“無論是抗洪救災,還是地震,他們都會第一時間捐錢。”
小時候,周華無法理解如此摳門的老人,長大後才深深理解,“那種艱苦奮鬥的精神真的是融入到骨子裡的”。尤其是隨著年齡增大,周華更能夠讀懂這位百歲老人。今年,他去看了《長津湖》等多部紅色影片,看著電影中那些揪心的戰鬥場面,彷彿看到了爺爺當年征戰沙場的情景,讓他淚流滿面,“想想我們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心裡真的感恩偉大的黨和這些英勇無畏的老紅軍戰士。”
在周志先的回憶錄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從戰爭中一路走來,雖然很殘酷,但看到現在的美好生活感覺一切都很值得。我深刻感受到,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周志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