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買房過程中,無論是一手房還是二手房,房產經紀人為了成交,總是會誇大樓盤優點。至於缺點或者短板,避之不談或者一帶而過。這些都屬於正常現象,畢竟成交量才是房產銷售的主要指標,也是開發商的命門。下面我們盤點一些最容易被銷售“忽悠”的點,看看您中過招沒有。
1、位置優勢。區位是樓盤的首要因素,誰買房都會先選地段,再在區域內選擇樓盤。臨近區域的樓盤肯定存在競爭關係,所以什麼配套啊建設前景啊、有的沒的、甚至是沒有確認的規劃傳言都會用在區域講解上,給你一種“這邊風景獨好”的感覺。其實除了軌道交通、大型建設之外,對區域短期價值影響都不大。
2、出行時間。無論是地鐵站、公交站、超市、學校等等周邊配套,銷售所講的“僅需多久多久”,90%的人是到不了的。
3、得房率。這個很多人容易忽略,因為大多數人不是特別瞭解。不同的建築得房率是不一樣的,雖然建委在審批的時候有標準,但是根據幾梯幾戶設計上來說,公攤係數只能給區間。所以每個小區每棟樓的得房率其實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當問到得房率的時候,很多客戶得到的解釋會是“按標準來的”,或者是誇大的隨便一說。對於得房率高的小區會拿得房率作為賣點,但是也不能光聽銷售說。一手房看銷售表單,上面會有得房率;二手房看房本,上面會有公攤面積。
4、贈送面積。隨便一個地方,銷售一指就是“這兒是贈送的”。其實在建委審批裡,沒有贈送面積這麼一說。所謂的贈送面積只有:未封閉的陽臺算一半面積。所謂的贈送的“入戶花廳”也好,“露臺”也好,即便是不在你的房本面積內,也會算在整棟樓的公攤面積裡。而且銷售經常會拿所謂的“贈送面積”揉進得房率裡,這根本就是混淆視聽。
5、這裡能改。很多銷售並不是很瞭解建築知識,所以當面對一些格局有些許不合理的房子時就會動不動就“這裡能拆”、“這裡能改”的一頓介紹。反正您總不能在買之前就動工,動工發現不是這麼回事兒的時候,不定買了多久了。
以上便是買房過程中最常見的幾個容易被忽略,也是銷售說話容易“不實在”的地方。其實隨著行業的進步,對房地產銷售的專業培訓也越來越多,跟之前“大忽悠”式的銷售方式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了。總結以上幾點也是為了讓大家在買房中看的更“通透”,消費得更明明白白而已。
僅為個人觀點,喜歡的朋友可以關注點贊轉發加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