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看隨想
洛克是英國著名的哲學家,大家都對他的“白板說”有所耳聞。本書是他對教育的見解,讀來都是家常話,卻引人深思。本文選擇的是他對孩子管教方式的論述。洛克認為對孩子應該嚴加管教,但他並不認同嚴厲的懲罰,並提出了嚴厲懲罰會演變成奴隸式的管教,造成孩子精神的頹喪。作為幾百年前的哲學家,洛克的表述中有一些今天看來不大合理的成分,但是他對懲罰式管教的警醒,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楊贏)
關於管教的一般原則我們已經說完了,現在應該更進一步考慮一下更為詳細的管教方法了。我之前一再談到應該對孩子嚴加管教,也許大家會認為我沒有充分地考慮到孩子幼小的年齡和嬌弱的身體所應得到的對待。不過你們只要再聽我說幾句,這樣的誤解就會消除了。因為我也覺得,對孩子進行過分嚴厲的懲罰沒有什麼好處,不,或者應該說這樣做在教育方面的害處還很大,並且我也相信,受到最嚴厲懲罰的孩子長大後很少能成為優秀的人才。到目前為止我所主張的只是說,無論需要怎樣嚴格的管教,在孩子越小的時候越應該多用,一旦運用得當,取得了效果,就應該放鬆,改用比較溫和的管教方式。
在子女記事之前,父母如果能透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使子女的意志變得順從平和,那就可以讓這些品質習慣成自然,成為一種天性,而不會引起子女的反抗和怨恨。唯一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這樣的管教要儘早開始,中間不能有任何通融,要讓他們對父母的敬畏之心形成習慣,對父母言聽計從而沒有一點勉強。這種心理習慣一旦形成之後(這種心理一定要及早培養,否則,就要付出辛苦,還得透過體罰才能恢復,而且耽誤的時間越長就越費力),孩子就不會過分任性,等他們長大成人,比較明白事理之後,只要依靠這種心理,不需要鞭打、責罵以及其他種種使人受到屈辱的懲罰就能約束得住了。
我們只要想想,教育的真正目的以及其關鍵之處在哪裡,這種道理就很容易被人接受了。
第一,凡是不能控制自己的嗜好,不知道聽從理智的指導去抵制當下的快樂或痛苦的糾纏的人,就是缺乏德行和勤勞的真正原則,就有陷入一無所能的危險。這種自制的品質與人桀驁不馴的本性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應該及早培養。同時,這種習慣也是未來的能力和幸福的真正基礎,所以應儘早,在孩子剛能懂事的時候就灌輸到孩子的心裡。任何一個對孩子負有教育責任的人,都應想盡一切方法,讓孩子養成這種習慣。
第二,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精神受到過分的壓抑,如果由於管教太嚴而使其精神遭到過多的打擊,他們就會失去活力和勤奮,這種情形比前一種情形更糟糕。因為任性放縱的青年通常都是生龍活虎,富有活力,一旦走上正軌,往往會成為能幹的、傑出的人物。而心情沮喪的人就不是這樣了,他們膽小羞怯、鬱鬱寡歡,很難振作起來,難以成就事業。要避免上述這兩方面的問題,可真需要高超的技巧。在我看來,如果有誰能找到一種方法,既能讓孩子的精神保持舒暢、積極、自由,又能使他剋制住自己對許多事物的慾望而接近不那麼感興趣的事物,他就能調和這些表面的矛盾,掌握教育的真正秘訣。
一般的老師所知道或想到的管教孩子的唯一方法就是透過懲罰和棍棒,這是人們在懲罰孩子時通常所採用的簡單粗暴的方法,但其實是最不適合在教育中採用的方法,因為它存在著兩種弊端,正如我們已經表明的那樣,這兩種弊端會讓人們對其進退兩難,最終使這種方法失去效用。
第一,我們人類的本性傾向於迷戀肉體的與現實的快樂,而極力避免一切痛苦,但體罰不僅不能控制這種傾向,反而會給予其鼓勵,使其增強作用於我們身上的力量,那是產生一切邪惡和罪過的根源。一個孩子本來不喜歡唸書,現在因為怕捱打而刻苦攻讀;本來愛吃不衛生的水果,現在因為怕捱打也不吃了,這種行為不就是因為貪戀肌體的快樂,害怕受鞭撻而避免遭受痛苦嗎?他這樣做只不過是為了獲得更大的肉體快樂,避免更大的肉體痛苦而已。用這樣的動機去管束和指導孩子的行為,結果會怎麼樣呢?要我說,除了在他身上培養起我們本該讓他們根除並摧毀的本能之外,還有什麼呢?所以我覺得,對於孩子的任何懲罰,如果不能讓他為做錯了事而感到羞愧,而只是令他感到肉體上的痛苦,那是沒有什麼用處的。
第二,這種鞭打的懲罰自然會使孩子對教師希望他們愛好的事物產生厭惡的心理。這是顯而易見的。孩子們對於某些事物本來是可以接受的,但當他們因為這些事物而受到鞭打和責罵後,就對這些事物產生了痛恨。對於在孩子身上出現的這種情形,這是很自然的,因為即便是成年人,也不能用這種方法來讓他們愛好任何事物。無論是哪種正當的娛樂活動,假如他沒有興趣,沒有心思去玩,卻有人用棍棒去打他,用惡毒的言語去罵他,非要強迫他玩,或者是正在玩的時候,因為一點小事就經常被人這樣對待,難道不會讓他對那種娛樂感到厭惡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令人不快的情境通常會影響到與其相關的無辜事物,例如有人常用某個杯子喝讓人反胃的藥水,那麼只要一看見那個杯子就會感到噁心,哪怕杯子洗得很乾淨,樣子很漂亮,材質也很名貴,裡面的東西也不能讓他提起胃口。
第三,這種奴隸式的管教所養成的也只能是一種奴隸式的性情。在棍棒的威逼之下,孩子是會屈服,會假裝服從的,可是一旦不用棍棒,沒人看見,知道不會受懲罰時,他就會放任自己的天性。這種天性不會由於體罰而有所收斂,有所改變,相反會在他身上不斷增長。而且,經過這種約束之後,一旦爆發出來,往往會更加兇猛。
第四,如果這種管教嚴厲到極點,雖然也能治好目前任性的毛病,但由於它會讓人精神頹喪,隨之而來的就將會是一種更糟糕更危險的毛病。那時,就等於將一個放蕩不羈的青年換成了一個心神沮喪的傢伙,他那違反天性的拘謹狀態的確可以讓那些傻瓜們高興,因為他們就喜歡訓練死板的孩子,因為這種孩子不吵不鬧,不會給他們帶來任何麻煩。然而最終,這種孩子可能也不會使朋友們感到舒服,正如他們終其一生也不會對自己和別人有什麼用處。
(選自洛克《教育漫話》,郎悅潔譯,武漢出版社2014年版)
《中國教師報》2021年12月22日第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