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擴張和生育率下降的雙重背景下,中國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對育兒分工有何影響?
12月22日,微信公號“婦女研究論叢”刊發了南京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許琪的文章。研究發現,女性受教育程度提高有助於降低家務分工的性別不平等,但是對育兒分工的性別不平等卻有顯著的負面影響,且這種影響主要表現在學習輔導這一維度。文章提出,只有不斷降低受教育程度較高女性的育兒負擔,生育政策的調整才能真正落到實地。
這篇文章在回顧相關研究文獻的基礎上,分析了家務分工和育兒分工的異同,並基於2010年第三期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資料,研究了女性受教育程度對不同維度家務分工和育兒分工的不同影響,以及這種影響在城市和農村、一孩和多孩以及不同年齡子女之間的差異性。
研究發現,女性受教育水平有助於降低家務分工的性別不平等,但是對育兒分工的性別平等有顯著的負面影響。文章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育兒和家務是兩種不完全相同的無酬勞動。雖然二者都主要由女性承擔,但家務勞動通常很枯燥乏味,而育兒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讓父母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此外,育兒的質量關係著子女的成長與發展,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受父母期望的影響。由於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對子女的期待越高,也越可能接受精細化育兒的理念,這導致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在育兒方面的投入反而更大。因而,與家務分工的情況完全不同,女性受教育水平提高反而會加劇育兒分工的性別不平等。
其次,除了女性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影響之外,家務分工和育兒分工的差異還表現在性別意識理論的解釋力上。分析結果顯示,女性的性別角色觀念越開放,家務分工越平等,且城鎮女性和年輕女性中家務分工也比農村女性和年長女性平等,這些發現都有力地支援了性別意識理論。但是,女性的性別角色觀念、城鄉屬性對育兒分工都沒有顯著影響;在年齡方面,反而是觀念較為開放的年輕女性的育兒分工表現出更大程度的不平等。這些結果都與性別意識理論產生了矛盾。由此可見,家務分工較少受到女性性別意識的影響。文章認為,這不是因為性別意識對育兒不重要,而是在“密集母職”的背景下,女性對育兒質量的強調已經超過了性別本身。正如一些國外研究所發現的,母親雖然很希望父親能幫助分擔育兒責任,但是出於對父親育兒質量的擔憂,她們寧願親力親為,對那些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來說更是如此。由此可見,育兒在本質上是以子女為中心的,或者說是以子女能得到高質量養育為根本目標的,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性別平等只能退居其次,這與家務分工中的情況截然不同。
“日常照料和學習輔導這兩類育兒活動之間的差異很大。”文章還提到,雖然日常照料也包含父母對子女的關愛和期待,但它在性質上更接近家務勞動,其影響因素也與家務勞動更為相似。例如,研究發現,女性性別角色觀念對照料分工具有顯著影響,且祖輩的參與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照料分工的性別不平等。但是,性別角色觀念對學習輔導卻沒有解釋力,祖輩參與的影響也較弱。此外,更加重要的是,研究發現女性受教育水平對照料分工沒有影響,但是對學習輔導方面的性別不平等卻有非常顯著的加劇作用。這主要是因為,學習輔導方面的育兒投入主要受父母教育期望的影響。女性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對子女的期望也越高,也越有能力輔導子女的學習,這導致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在學習輔導方面投入更多。
分城鄉、子女數量和年齡的研究發現,女性受教育水平對育兒分工的影響在農村、多孩家庭和子女年齡較大時表現得更加突出。這些結果反映出不同女性在育兒觀念和育兒方式上的差異性。具體來說,文章認為,在城市、只生一個孩子或子女年齡較小時,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在育兒投入方面的差異較小,因而女性教育對育兒分工(特別是學習輔導)的影響較小。但是在農村、生育多個子女或子女年齡較大時,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女性在育兒方面的差異就會凸顯出來。
文章總結道,上述發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不同女性的育兒負擔,以及她們在進行二孩甚至三孩生育決策時所面臨的困境。總體來說,農村中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女性育兒投入最低,育兒分工中的性別不平等程度也最低,所以在生育政策放開之後,她們也是最可能生育二孩和三孩的人群。但是對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來說,無論她們在農村還是城市,育兒負擔都很重。這一方面是因為她們即便在生育多個子女的情況下,也不願意降低育兒標準;另一方面,她們的育兒投入不會因為子女年齡的增長而有特別明顯的下降。由此可見,對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來說,每一次生育都意味著一段艱鉅且漫長的養育過程,這可能是導致她們的生育意願始終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隨著中國高等教育的迅速擴張,女性的受教育程度空前提高,未來將有越來越多的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進入婚育年齡,這對中國應對持續走低的生育率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在作者看來,在教育擴張的背景下,必須加強對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育兒分工狀況的研究。在研究時,不僅要充分考慮育兒分工和家務分工之間的差異,而且要考慮到不同育兒活動之間的差異。由於在當代中國,父母在學習輔導方面的育兒投入對育兒分工具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進一步的研究也需要對之給予特別關注。總而言之,只有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不斷降低高教育水平女性的育兒負擔,努力推動育兒分工中的性別平等,生育政策的調整才能真正落到實地。
來源:觀察者網
編排:戴衛 夏冰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