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上一篇文章提到武松上景陽岡前,在一個路邊小酒館裡喝了18碗酒後,不信酒店的人跟他說景陽崗上有老虎,執意要獨自過岡,等走到半山看到官府張貼的公告後,因為死要面子,怕折返回去讓店家取笑,所以抱著僥倖心態,繼續往前走,果然沒有那麼好運,遇到大老虎,最後憑著一身酒氣將老虎打死,成就了他人生的轉折點。那麼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武松喝的那18碗酒,在我們現在相當於多少度?多少斤?
施耐庵著作的水滸傳中寫的故事是發生在北宋宋徽宗年間,宋代喝的酒跟我們現代的白酒是不是一種酒,宋代時候是一種釀造酒,就是酒糟和酒體混在一起放上這麼幾個月或者幾年,宋代詩人白居易有一首詩說:
原文: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現譯:我家新釀的米酒還未過濾,色綠香濃,酒面上泛起一層綠泡,香氣撲鼻。用紅泥燒製成的燙酒用的小火爐也已準備好了。天色陰沉,看樣子晚上即將要下雪,能否留下來與我共飲一杯?
意思是說這酒釀好了,開啟壇裡邊的酒糟是綠色的,像小螞蟻一樣,大冷的天擱在紅泥小火爐上加熱著喝。喝的時候要有一個小過濾器,把那酒糟過濾掉,液體就是要喝的酒。這個過程稱為叫篩酒,水滸傳裡面寫的它都不叫倒酒,叫篩酒。這一個篩字就體現它的工藝流程。據《酒譜》描述,宋代是以一種在不發達的過濾技術下產生的米酒。
根據民間的傳說,酒聖杜康被譽為“釀酒始祖”,《神農本草》中則記載酒的起源是來自於神農時代。古時候的人們透過浸泡果實和穀物這種很偶然的情況下發現了酒的存在,並以此形成了最早的有色酒,比現在度數要低得多,像我們現在家鄉里還有人釀的黃酒,釀造酒技術不成熟,工藝不多,所以釀出來的酒,度數也不會很高。現在的黃酒一般15度左右,武松那個時候估計也就10度左右。
那麼十八碗是相當於我們現在的多少斤呢?那時候人們喝酒大多數用的是白底黑邊的陶瓷碗,雖然碗不深,但是倒滿一碗酒怎麼也得有個三兩的,大家還記得那個酒館豎著的大旗寫的是“三碗不過岡” 這應該就是宋代人的平均酒量1斤左右。10度的酒 三四兩的一個碗,喝三碗,就是1斤左右。那麼武松喝了18碗,就是能喝6斤左右,在宋代可以算是海量了,相當於我們現在500ml的啤酒 10度左右的能喝6瓶,他就是這麼一個酒量。這個酒量對現在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可以喝的。 好了,在這勸告一下大家:小喝怡情,大喝傷身.酒雖好,可不要貪杯。
祝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