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經常會收到小夥伴給我發的一長串訊息,有時看完就像看了個寂寞,一頭霧水,不知道她們想要表達啥,或者是多看兩遍才能隱約猜到可能要表達的意思。
每次我看到這種一長串且還不能快速get到中心思想的訊息時,就很頭疼,“你想說的重點是啥?”“你說的是不是這個意思?”“你想要我解決什麼問題?”這種一來一回的無效溝通很是浪費時間精力。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就是因為邏輯不嚴謹,思路不清晰導致。在人際交往中,在工作溝通中,在彙報工作時,在召開會議時,邏輯清晰在任何場景裡都能讓你事半功倍,氣場提升。
那如何做到呢?分享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方法:結論先行。之前某位老師曾說過一句話:如何讓自己的表達更有邏輯,如果我只能給你們一條建議的話,那就是結論先行,沒有什麼比它更重要了。
什麼是結論先行?
就是先說結果再說原因,先說目標再說方法,先說重要後說次要,先說全域性再說細節,先說結果再說過程等等。這是我們在做任何表達時要遵循的首要原則,90%會讓思路更清楚。
比如:上午小A要見客戶,小B中午要外出辦事,小C出差下午才能回來,哦對了,下午兩點會議室別部門佔用了,所以,領導,我把會議安排在了明天下午15.00開始。
如果按照結論先行的方式修改就變成:
領導,我們的會議定在明天下午三點開始,因為小A上午要見客戶,小B中午要出去,小C兩點才能回來,所以三點是最合適的時間,會議室正好也有空。
再舉一個以前店長和我請假的情景對話。有一天接到一個店長電話,開場白是這樣的:姐,有件事想和你說下,我說請講。
於是她用一種很低沉傷感的語氣開始娓娓道來:下個月學校要放暑假了,我家孩子一直在老家上學,父母都沒在身邊孩子其實挺可憐的……
吧啦說了一堆她娃如何不容易如何可憐,聽得我心直慌慌,緊張得頭都快要冒汗,莫非是她家娃出了啥事情?我趕忙打斷她,關切地問道:“到底出啥事情了,你挑重點說。”
“我想請年假,陪孩子玩幾天。”她幽怨地回答,我瞬間感覺頭頂有一千隻烏鴉呼嘯而過,尼瑪!能不能好好說話,能不能別這麼嚇人,姐一把年紀了心臟不太好的麼。
你看,明明是很簡單的一件事,非要用這麼多的鋪墊,搞這麼複雜,還讓人心驚膽戰的。如果用結論先行的方法,三五句就能交代得明明白白,“姐,我想請幾天年假,因為孩子們放暑假了來上海玩,我想多陪陪她們。”
其實所有的事情,都是從原因到結果,從過程到目的,從方法到成績,我們梳理的時候也是要這樣梳理,但是,我們表達的時候就要倒過來,結論先行。
正如著名的《金字塔原理》,它的核心結構總結為十六個字也是:結論先行,以上統下,歸類分組,邏輯遞進。
很好用的方法,一直踐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