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看到的一則資料分析,中國的網際網路使用者一直保持著穩定的增長,要知道有需求就有市場,單這一點,網際網路地位仍然是不可動搖的。
更別說電商運營這一塊,拿淘寶來說,阿里巴巴一年的收入是1000億。意味著只佔整個交易額的3%,阿里巴巴的收入中2/3是賣家交的廣告費,所以真正的平均下來的廣告費,不會超過賣家的3%。資料是不會騙人的。
尤其現在除去國內淘寶京東這些常見的,越來越多的企業也在向海外拓展市場,比如喜馬拉雅,亞馬遜等。
電商對中國經濟有多大的影響?相信這是很多人所關心的問題。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雙面性的,不同的人給出的答案可能有很大的區別,甚至有些人會給出非常偏頗的答案。目前,對於電商的態度是兩邊倒的現象:
一、實體店主大罵電商。實體店的老闆們罵電商搶起了他們的生意,弄得很多實體店倒閉,他們就開始說,電商阻礙了實體經濟的發展,不利於國家經濟的長遠發展。真的是這樣嗎?我看未必。
二、消費者喜歡電商。因為電商的存在,給了他們更多的選擇,同一個商品,可以多家比較價格,再也不用擔心被宰——無緣無故地多花冤枉錢。
首先說一下弊端:
1.時過境遷,十多年前,我國城市化不完善,很多人口居住在四線三線縣城;大城市地鐵也不成網,交通不便捷。傳統的渠道,利潤過分高,資訊不透明。 那時候電商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如今則不然,各種商場都建設的很好,地鐵也成了網;商場卻空置了,街道空置了。就業機會顯著減少了;
2.電商沒有長尾效應,非常不利於促進就業:
姑娘去逛商場,買衣服的同時,她還買零食,吃飯,打計程車,和閨蜜一起做頭髮做按摩。這是線下經濟的特點,有長尾效應,顯著帶動就業。你不只買衣服,還順帶給了服務業,餐飲業商機。而電商就一個字:宅!
3.電商肥了資本家,更利於資本玩壟斷。
看看阿里巴巴就知道了:各種收購電商周邊公司,建設護城河。打壓並抄襲模仿創業公司,將創新扼殺到搖籃裡,以鞏固自己的電商地位。還有天貓店的流量分配機制不公平,不公開。披上科技的外衣,美其名曰“演算法” ,其實骨子裡是算計,畢竟它阿里是一個私營公司,它必然首先從更有利於自己賺錢的角度,來分配流量。
再談一下好處:
1.資訊就是財富;
就象汽車剛來的時候,倫敦的馬車伕想盡一切辦法,讓汽車無法通行,抗議。因為汽車會撞死人,這就是弊,可是他的利是趨勢,無法阻擋的趨勢。
2.資訊的需求和供給的匹配需要進一步細分;
在奢侈品專櫃還是消費者購買奢侈品的唯一途徑時,低線城市消費者只有去一二線城市才能買到奢侈品。但電商的發展改變了這一切。智慧物流發展、線上售後服務體系的建立,消費者可以透過電商在線上溝通和解決奢侈品購買、比價、選貨等問題……
3.電子商務會顯著降低交易成本加快資訊和物流;
電燈剛用的時候,會電死人,可是你不能否認電帶來的方便和文明。沒有電,可以說,你這個問題提出來的機會都沒有。比網際網路更加基礎,只是他天天就是在你身邊,你無視了它的偉大罷了。
電商也是,原來的實體店什麼臉色,什麼利潤。買個東西要自己去超市提,特別是兩個手被塑膠袋勒的手痛的時候,你才會明白電商的方便。
4.電子商務、電子公務、電子政務都會進一步加快升級;
總之一句話,電商的發展利大於弊,電商促進了我國經濟的普遍發展,目前的情況,電商與實體經濟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電商可以推動實體經濟的改革和發展,實體經濟的發展又反過來影響著電商的發展。對於那些實體店老闆,我要提醒他們一句,不要因為“狼來了”,就害怕它,甚至想除掉它,而是應該積極看待它、學習它、利用它,讓它為我所用。
個人意見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