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你家裡那臺老舊的彩電嗎?
它是什麼牌子的?
長虹、TCL、康佳、海信、創維、海爾又或者熊貓、牡丹、金星、廈華還是樂華、春蘭、萬燕、華寶。
這些名字中,有一些活到了今天繼續前行,也有一些被永遠留在了那個時代。
但你不知道的是,在這些名字的沉浮背後,還隱藏著另一個沉默難言的故事,這個故事蘊含的力量之磅礴,足以穿透歷史,讓幾十年後的我們,仍然能從手機業、汽車業,甚至是晶片業中看到它的餘溫。
我是老K,這是中國彩電屠龍往事的第一期,跟隨這篇文章,我們將把你拉回九十年代,親眼見證中國彩電的流金時代與屠龍往事!
影片連結:中國彩電屠龍往事1:彩電產業聯合破圍,十年一劍斬落外資惡龍
這是一臺彩電,它的正式中文名叫CRT電視機,內部由機殼、映象管、電路板、揚聲器四個主要部分組成,其中最重要的映象管分為兩部分:前端和末端;映象管的末端部分裝有電子槍,在電極作用下,這些電子槍能夠發射出帶有紅綠藍的電子束,轟擊在前端螢幕內壁上,從而激發螢幕發出相應顏色的光。
於是,在螢幕之外的我們,就得以看到無數充實我們童年的電視劇,但我們今天的重點不在於彩電,而在於這臺彩電背後的中國故事。
1970年,中國第一臺彩色電視機(簡稱彩電)在天津712廠誕生,從此拉開了中國彩電生產的序幕!
到1979年,彩電開始走進大眾之中,就像我們前面說的,彩電由四個部分組成,這四個部分中:
有涉及積體電路和無線電的電路板部分
有涉及化工和製造的機殼部分
有涉及電氣和材料的揚聲器部分
還有涉及光學和電子的映象管部分
這代表著,一臺彩電不僅是街坊鄰居中地位的象徵,還是當時中國製造業的集大成之作!
我們以前把東北稱作“共和國長子”,如果把這個比喻放到中國經濟中,那麼彩電業就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長子”產業;在中國的製造業中,彩電是起步最早的綜合機電產品,也是行業競爭最充分,市場要素最完善,走向國際化最早的產業。
在改革開放的步調中,中國製造業開始野蠻生長,許多軍轉民企業靠著自身過硬的素質和技術,在製造業大展身手,其中有一個名字:長虹集團。
長虹集團的前身為國營長虹機器廠,在軍轉民之前,長虹機器廠是國內唯一一個機載火控雷達的生產基地。
是的,這臺長虹彩電的血管裡,流著的是戰鬥機火控雷達的血液。
1980年,也就是中國運十在上海試飛成功那一年,由軍工企業轉身為民企的長虹,從日本引進了中國第一條彩電生產線,開始消化技術和產業鏈,並將這些技術和產業鏈傳遞到其它企業手中。
正是長虹對技術的消化和傳遞,推動了中國彩電史上最重要的咸陽彩虹廠的發展!
有多重要呢?
咸陽彩虹廠是當時亞洲最大、世界第三大的彩色映象管生產企業,這個巨大的映象管廠,為中國彩電提供了足夠的後備彈藥。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沒有任何一種產品像彩電一樣,需求如此之大。因為當時的彩電超越了電視的範疇,已經成為了農村城市每個家庭中精神文明的聯結和承載之物。
從1980年到1985年這五年間,中國的彩電銷量以每年12%的速度暴增,城市家庭中,每一百個家庭就有至少八十臺電視機。
到1987年,中國已經建立了100多條彩電生產線,湧現了一大批國產品牌,幾乎中國的每個省份,都有一個或數個自己的彩電企業。
比如脫胎於南京無線電廠,曾經為援華飛虎隊製造電臺的熊貓牌、上海電視機廠的金星牌、北京電視機廠的牡丹牌、上海無線電廠的飛躍牌。
1985年,中國城鎮居民的平均收入是1142元,彩電的平均價格是1332元,相當於一臺彩電需要花費一個家庭一整年的收入,這還是城鎮居民、農村居民的收入更少,但這擋不住中國居民購買電視的熱情。
1986年時 ,《預測》雜誌作出估算,當時每一箇中國家庭的存款中,至少有20%都會用來購買電視,在這種巨大的消費熱情下,那一年,中國電視機產業、黑白電視和彩色電視的產量加起來,達到了1934萬臺,超過美國和日本,成為全世界第一的電視機生產大國。
由此你便能明白,彩電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長子產業,這話絕對不是誇張!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
並不,除了產量上的爆發,那時候的中國彩電在質量上也極其硬核。
這是1984年8月25日的北京日報,右下角有一條新聞社訊,一臺牡丹牌的彩電,沉入長江裡整整一個月,撈出來清洗之後還能使用。
不要懷疑這是牡丹公司的軟廣,因為沒有任何廣告敢和這幾條新聞放在同一個版面上,為了以示鼓勵,北京電視機廠還給這名清洗電視機的員工王小谷,頒發了獎品和獎金,讓我們恭喜王小谷。
一直到這裡,中國彩電都還是一個流光溢彩的故事!
從80到87這七年裡,可以說是中國彩電的黃金時代,市場有熱情,產業有廣度,手裡有資源,但好日子總會結束,又或者說,好日子從未有過,只是他們躲在了計劃經濟的保護下。
1979年,深圳、珠海、廈門、汕頭四個城市選為經濟特區,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先鋒兵。
1984年,十四個港口城市進一步開放。
1985年,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和環渤海地區加入經濟開放區行列,伴隨著經濟開放的騰飛,中國彩電企業也跟著一同成長。
但問題在於,當時的彩電還未完全改革,其中一部分還屬於計劃經濟範圍,再加上這些企業又都是當地政府的納稅大戶,所以地方政府給予了諸多的呵護。這意味著,中國彩電企業始終沒有充分的市場競爭,相比起那些在國際市場遊獵了多年的巨鱷,中國彩電企業無比孱弱。
一邊是改革開放飛速發展的市場步調,一邊是中國彩電企業在地方保護下的安逸日子,結局就是,我們失去了所有的市場!
在八十年代的開端,中國先後湧出超過三百多個國產彩電品牌,但是,中國彩電80%的市場,卻都是由三洋、日立、松下、索尼這幾個日系品牌佔據,300個國產彩電品牌,只能分食區區20%的市場,
這不是彩電產業獨自面對的問題,在那個年代,幾乎所有中國家電企業都面臨同樣的艱難,東歐的冰箱,俄羅斯的洗衣機,日本的彩電,幾乎掠奪了所有的市場。
如果說我們今天的中美摩擦是一場勢均力敵的拉鋸戰,那麼當年中國產業面臨的,就是兵臨城下的圍困戰,他們的處境,遠比我們今天更難,時勢造英雄。
1989年,第一個扛起大旗的企業,出現了!
89年初,國家開始對彩電徵收特別消費稅,目的很簡單,倒逼企業擴大利益,推動中國彩電企業走出舒適圈,參與市場競爭。這個稅令,剛好卡住了長虹,那時候的長虹正在拼命擴大產能搶佔市場,稅令打亂了原本的流程,導致長虹陷入了產品積壓、資金短缺的境地。
最危險時,長虹的倉庫裡積壓了20萬臺彩電,貨款資金積壓3.2億無法收回,銀行存款裡只剩下1000塊錢。
為了求生,1989年8月9日,長虹不得不把所有彩電降價350元,只求迅速回血。
出人意料的是,這次消費稅的市場動盪,長虹不僅沒有受到傷害,還透過降價搶佔了大量市場,成了中國彩電企業的第一龍頭!
你也可以理解成,國家用長虹這個實際例子告訴所有企業:“躺著只能等死,出去不僅能活下來還能掙很多錢”!
從這裡開始,中國彩電行業開始活泛起來,各個廠家開始走出自己的省份,到其它市場中進行競爭。
有人主打高階漂亮
有人主打低端親民
還有人主打喇叭保真
這種差異化競爭幫助中國彩電企業奪回了一席之地!
當然,這也為後來中國彩電的世紀大戰埋下了伏筆!
到1996年,經過接近十年的積累之後,這些企業已經在質量、技術、設計上獲得了極大提升,中國彩電企業終於有了和日資叫板的實力。
但問題在於,如何叫板?
一臺彩電,從塑膠機殼的製作,到映象管的裝配,再到市場分銷的途徑,有著無數的技術節點。
那麼,中國彩電的優勢在哪裡?
技術可以被拆解攻破,營銷策略可以被模仿超越,但日資品牌唯一一點無法和中國彩電企業競爭的,就是對這塊土地的熟悉,這些本土企業更明白中國的工業是如何運轉的,產業鏈是如何建立的,他們具有天然的本土成本優勢,再加上日資品牌在中國本土的策略,一直是飢餓營銷,重複收割市場,推動彩電價格的走高。
在這種情況下,不管任何角度來說,從價格上突圍,於國、於民、於己都是最有利的選擇,中國彩電最好的選擇,同時也是唯一的選擇!
只有 價格戰!
1996年3月26日,長虹打響了破圍的第一槍,這一天,長虹彩電在全國範圍內大幅度降價,引起了整個行業的空前震盪。
康佳、TCL、海信,這些中國品牌也迅速加入降價的行列,和日資品牌展開交鋒,長虹彩電全線降價11.5%,海信降價12%,TCL降價14.1%,熊貓降價15.1%;到了六月份,康佳宣佈全線降價20%,七月,創維宣佈全線降價22%,創下了價格戰的巔峰。
當時的戰況激烈到什麼程度呢?
時任長虹董事長的倪潤峰都親自跑到營業櫃前,給客戶提供講解,質量高、價格低,再加上本國生產的親切性,中國彩電銷量一路高歌猛進。
以三洋、日立、松下、索尼為代表的幾個日資品牌,在中國彩電企業的價格攻勢下節節敗退,只能退居二線。這場價格戰中,僅長虹的市場佔有率就上升了十多個點,達到27%,接近整個市場的三分之一。
另外幾個品牌的市場也都大幅增長,在長虹打響第一槍的六個月後,中國彩電企業斬獲了全中國80%的市場,這是中國彩電行業最輝煌的一章!
1996年之前,中國彩電企業只能分食20%的市場。
1996年之後,日本彩電企業連20%的市場都沒有。
十年磨劍,一朝換天
更重要的是,這波降價大潮讓中國彩電不僅完全奪回了陣地,還倒逼一部分企業向外衝鋒,衝出了亞洲。例如當時的西湖集團,依靠價格戰產業成本降低的優勢,開始組織自營出口,僅西湖集團自營出口的銷售額,就達到4114萬美元,以至於後來直接被歐洲判定為傾銷。
當然,這是後話,此處不表。
回到價格戰,這一仗裡的贏家不止長虹,而是整個中國彩電行業,這次降價的轟動效應提升了國產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築牢了中國彩電企業的主導地位,同時還透過這一輪競價,淘汰了一大批在地方政府保護下半死不活的彩電企業。
內蒙古的天鵝牌電視機和西安的海燕牌電視機,被彩虹集團收購,雲南的山茶牌電視機被同創公司兼併,南通的三元電視機被長虹控股,撫順的金風牌電視機被海信收購,河南新鄉的美樂彩電集團被TCL兼併,安徽滁州的電視機廠被康佳集團兼併。
雖然彩電企業的數量少了,但是透過這些兼併,整個行業的集約化程度和素質化能力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你可以理解成,這次降價戰役之前,中國彩電行業是參差不齊的小股部隊;而降價戰役之後,中國彩電行業變成了規模化的集團軍。
從1986年到1996年,中國彩電是一個忍耐、奮進、破圍的故事,傳奇程度足以書寫一部鴻幅。但就像我們前面說的,中國彩電的故事足夠厚重,甚至,中國彩電行業的故事,就是另一種結局的《讓子彈飛》。
1920年,張牧之手提長刀砍下了黃四郎的人頭,吼出了那句激盪在百年曆史裡的話:“到碉樓去,拿回你們自己的東西”。
在張牧之之後,1996年的中國彩電,有著另一個少年屠龍的故事,名叫長虹的少年。
手提長刀砍下了日資高階的噱頭,但這兩個故事的不同之處在於,在鵝城故事的結尾中,張牧之再次向著右轉的列車發起了衝鋒,“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而在中國彩電的故事中,當惡龍死後,那個名叫長虹的屠龍少年卻開始長出鱗片,逐漸異化成新的惡龍,一個遠比任何人都明白我們弱點的惡龍。
1998年,長虹壟斷了整個中國的映象管,向曾經的兄弟企業舉起了屠刀,中國彩電行業最沉重的那場屠龍內戰,就此拉開序幕!
在下一期中國彩電屠龍中,我們將重回1996,再次經歷,那場黑暗中的生死時刻!
原創不易,感謝對老k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