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義是什麼意思?官方解釋是指人們推崇的理想觀點和主張。世界上的觀點和主張很多,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就有很多,但是隻有到了信仰高度並且成了系統才能夠被稱作主義。比如每個政客甚至普通公民都會有自己的一些政治見解,但是不是隨便來一個人都能被稱為主義的。比如說美國的孤立主義,是指華盛頓在卸任之際對美國的一個外交忠告,說他們美國人只應該和外界做生意,而不要摻和任何歐洲的政治紛爭,集中精力搞好自己的新大陸就好了。後來第五任美國總統門羅把孤立主義發展成為門羅主義,意思是美國不摻和歐洲的事,但是歐洲不應該摻和美洲的事,“美洲是美國人的美洲”,這個主義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美洲的一些小國,不過這些國家最擔心的就是美國自己吧。這樣系統的並且有人信奉去長期執行的才成了一種主義,華盛頓在提出這種觀點的時候也沒人把這當成一種外交的主義,而是後來有系統地去執行才有。
長期幹某件事似乎只是一種普通的觀點,就像任何其他的觀點一樣,以前從來沒有想過長期主義者會畫素食主義者一樣把他們的主義貫徹到生活方方面面,成為一種信條。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牛人在宣揚長期主義了,比如說中國的投資大師張磊。那麼他們為什麼對長期主義這麼有信心呢?
這些年我發現之所以一個人會信某個東西,是因為他切實地從中得到過好處,這也是我一直講的利益其實會改變一個人的思維。比如說,之前有一個朋友一直在誇自己的工作多麼地重要和有意義,也是因為他確實做地比較好,得到了很多薪資和獎金,問那些離職的人他們給你的就不是這樣的答案了,甚至是截然相反的。很多有錢人信佛也是這樣,有時候發財真的都不知道怎麼來的,為什麼自己就比當年選擇留在體制內的同學有錢那麼多,所以很多有錢人經常在談大單前燒香拜佛。一方面,這些人可能從小家庭就是信菩薩的,而更重要的是人生起飛後就會強化菩薩保佑這種思想。還有就是人有懼怕失去現有東西的心理傾向,一個人撿到一百塊錢的愉悅感是遠遠小於丟了一百塊錢的痛苦感的,所以他們也不想失去“菩薩保佑”,畢竟確實是有了富裕的人生嘛。
那些堅定地信奉長期主義的人也是從中嚐到甜頭了,尤其是投資界的大佬們,巴菲特就是那種堅定的長期主義者,這與他天生害怕不連續性有關,對死亡的害怕竟是因為死亡是阻礙不連續性和複利的極端因素,這種性格一定程度上拉開了他與華爾街其他從業人員的差距,也讓巴菲特在長期主義上嚐到了甜頭,在焦躁的美國六十年代投資界,巴菲特選擇隱退,當然後面在市場冷淡的時候,他就選擇了搞大手筆,成就了那句“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在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他的幾次神來之筆讓他更加堅信長期主義的優異。如果說是頻繁交易的華爾街經理們賺的盆滿缽滿而他自己錯失了每一次機會,那還長期主義呢?啥都不信了。
長期主義對應的是"短視"、"急功近利"等詞彙,那它一定是個好東西,但是如果你沒有深入瞭解,只是聽大佬們講怎麼怎麼樣,這就像有人告訴你要勤勞勇敢一樣,正確而又空泛。想要真正知道長期主義的價值,一是自己實踐得到了好處,二是思考別人透過踐行長期主義得到好處的底層邏輯。
就拿投資來講,一些價值被低估的股票最終都會回到和自己價值相匹配的價格,但是其中可能因為大眾心理和一些新聞被耽誤,如果沒有一種長期主義的精神,那麼可能就享受不到這個價值了。
其他方面其實也是一樣,之前思考過一個問題,996的生活方式值得嘛?短期可能能夠多賺一些錢,但是長期來看過這種一年體感相當於一個月的生活節奏對自己個人的進步真的沒有益處。倒也不是說陪伴家人、自由啊什麼的,就是單純從利益角度來講也是不利於長期個人價值實現的,因為你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提升自己了,而且現在世界變得這麼快,可能你奮鬥幾年的崗位再過個幾年連整個部門都沒有了,找誰說理去。
更重要的是人生其實就是一種體驗嘛,雖說時間是平等的,但是我們每個人體驗到的時間快慢卻不一樣,為什麼小孩子一天感覺挺漫長的而老人覺得時間過得越來越快,其實就是一個心態問題,小孩子特別專注當下,盯著一隻螞蟻都能看二十分鐘,而老人人生經驗豐富,更感時光匆匆。而類似於996這種生活方式其實也會讓人生體驗感變快,一年365天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所以這樣看來,緊湊的生活方式可能在短期會讓人覺得你自律、能賺到錢,但是真的把它放到一生的長度來看,也不見得是明智之舉。網上大家也講什麼各個年齡階段好的賺錢方式,具體的忘了,大概就是二十到三十歲靠體力賺錢,三十到四十靠腦力賺錢,再老些靠錢賺錢。但是徹底倫為"社畜"的話,腦力沒時間鍛鍊,錢可能花到醫療上了。
很多事物從當下和長期主義兩個角度來看可能得到完全不同的結果,而一些人呢看到這種結果並且從中得到好處了,便把長期主義當成是一種信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