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網友登入時發現,中國知網已大幅下調碩博士學位論文下載價格。碩士論文由15元/本降至7.5元/本,博士論文由25元/本降至9.5元/本,降幅超過50%。
知網上一次人盡皆知,是因為一件極不光彩的事。所以這次降價,它試圖讓自己低調一點。
兩年前演員翟天臨因“不知道知網是個什麼東西”毀了學霸人設,前幾天九旬退休教授趙德馨和知網的官司,則讓知網被質疑借雞生蛋、收費過高、涉嫌壟斷。
知網的生財之道,在道德與版權的囚徒困境。知網成立標榜自己“資源傳播共享與增值利用”,現實中,由於市場影響遠超競品,資源聚攏一家獨大,共享似乎讓位於增值,輿論沸騰於天下苦知網久矣。
知識是無價的,但知網是有價的。被知網拿自己的文章去賺錢的,不僅有趙德馨一樣的教授們,還有數以萬計的高校畢業生,以及存在於各行各業的學術力量。
期刊離不開知網,作者離不開知網,學術圈也離不開知網。趙德馨和知網的官司暴露了一筆沒人算得清的爛賬,在知網、期刊、作者、付費使用者之間,知網是否“低”買“高”賣,“少”買“多”賣,降價意味著什麼?以什麼理由,又以什麼標準?關於這些問題,知網並未說明。反正,話不多說,降是降了。即便合理理解為擠掉價格水分,那麼是一時的還是永久的?是風口浪尖的權宜之計,還是定價體系的大調整?目前都不得而知。
除了論文下載價格,近年來知網廣被詬病的查重生意,一樣不可忽視。翟天臨跌倒,知網吃飽,一點都不搞笑,這筆巨大的生意經與整改學術不端之間,本不應有如此緊密的聯絡。
學生的困境,與知網無關;學校的困境,也與知網無關。那麼,只剩下錢與知網有關。
趙教授“沒收到知網一分錢,下載自己的書居然還要收費”。人民日報對此發聲,作為一家掌握獨家資源的平臺,應當嚴格守法,尊重智慧財產權,尊重作者,真正拿出改正錯誤的誠意。
簡單降價,不等於知錯就改,更不能解決問題。知網之內,高度依賴資料庫的學生在與佔據著核心期刊資源的資料庫交鋒中,暴利生意是否名正言順。在知網的商業版圖中,糊塗賬如何算清,作者能否被尊重,學生是否離不開,期刊授權、論文查閱都應有新的計算標準。
而知網之外,關於如何尊重版權、如何平衡公益與利益,關於知識付費與免費,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破口”。商業性服務平臺還是非營利性資源平臺,集體管理還是分類授權,都應有新的制度期盼。
北京商報評論員 陶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