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中華上下兩千年曆史,儒教文化的演變在其中佔據了極為重要的地位,而這儒教文化後期的演變中,就有一個不得不提的人物——朱熹,他是儒學集大成者,宋代著名理學家,他的思想對於後世影響極大,其門生遍佈各地,現在於他相關的遺蹟也有很多,五夫鎮、熹園理學風尚至今猶存,但很少有人會知道在福建有一處低調的古鎮,是朱熹得意門生廖德明的出生地,這裡的理學氛圍更濃烈,絲毫不弱於五夫鎮,被譽為“理學之鄉”。
雲坑,位於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西南部,是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在三國時期,這裡屬於吳國的領地,設定有鄉鎮,其歷史距今也有1700多年,這裡四面環山,從風水上來說就是龍氣匯聚之地,有三條閩江支流匯聚於此,因此水上運輸發達,在明清時期達到鼎盛階段,當時元坑就是利用發達的水上運輸將明代貢茶“前山茶”、清代“同順星”毛邊紙銷往世界各地。
商貿繁華,文風自然也就鼎盛。在明清時間,這裡就是遠近聞名的狀元之鄉,還開設有書院,可謂是人才濟濟,宋朝時著名的理學家楊時曾在這裡遊歷,理學也就在此發展了起來,而理學大家朱熹的得意門生廖德明少年信仰佛學,先接觸到楊時的理學,再學朱熹的理學,自此,雲坑也就成為了福建地區有名的理學之鄉。
元坑古鎮內現存有158座明清時期民居建築,多為幾組並列的四進院落,佈局簡潔,多以精美的磚木雕飾為代表,這種雕飾手藝已經失傳,如果建築遭受到損壞,就連仿造、修復過程都非常困難。鎮內還有大小不等的20多座古祠堂,其中肖氏祠堂年代最為久遠,始建於明朝崇禎年間,在民國時改為辦公場所,目前僅保留下來祠堂大門。如今儲存完好的祠堂雖大多建造於清朝嘉慶年間,不過也有200多年曆史。
在古鎮入口處有座佛塔,據說上面的匾額是唐玄宗親自提筆所書。而在元坑東郊附近有座陳氏古民居,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坐北朝南,東面橫向並列著四大建築,為三間三進庭院結構,佔地面積約4700多平方米,據傳花了三年的時間才完工,是順昌縣最大的清代古民居,很值得一觀。
鎮內還有眾多古廊橋,如登雲橋、文昌橋、槎溪橋等,其中登雲橋繼承了明清時間設計精美、造型獨特的特點。文昌橋始建於明朝,全長146米,不幸遭遇火災,現在的文昌橋是按照原樣重建的,全長140米,也是南平地區最長的古廊橋,為四廊式屋形結構,規模宏大。
在文昌橋的附近有三座古建築,橋頭西面是關帝廟,始建於明朝年裡年間,在民國時重修,廟內搭設有戲臺。在南面10米處是文昌閣,修建於民國,形狀為六角形,是五層高的寶塔式建築,有10多米高,登上塔頂可以俯瞰整個元坑,是順昌縣內唯一的木質樓閣。
古鎮上還有一個非常奇怪的地方,這裡有些房子的屋頂上面都擺放著一個小型的瓦罐,據當地的老人講述,這是為了表示對姜太公的尊敬,才會在屋頂上面設立一個小瓦罐,而這個瓦罐其實就是為姜太公設立的廟宇。原來,當地一直流傳著姜太公封神的故事,當年姜太公封神,把神位都封給別人去了,讓諸神在屋裡接受供奉,姜太公自己只能跑到屋頂,而百姓放的這個小瓦罐就是為他單獨設立的廟臺,有些地方則是在房頂脊角兩邊放兩個翹起的瓦片作為廟臺。
元坑古鎮不需要門票,全天開放,距離順暢縣約12公里,自駕大概需要半個小時,鎮內沒有過度的商業化,也沒有進行大規模的修建,依舊保留著原始自然的一面。在福建眾多景點中,元坑古鎮可能排不上名號,但並不意味著它不是一個遊玩的好去處,沒有太多的名氣,甚至有些寧靜,正是這種獨特的氣息成就了元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