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聖誕前,這尊光屁股的小雕像會大量地湧入加泰羅尼亞地區的集市。/Caganer.com
熱紅酒、聖誕樹、《真愛至上》——當代都市麗人的聖誕標配。
不過,講求個性化、差異化的潮人,怎麼可以忍受地球人都過著同一種聖誕?
在西班牙東北部的加泰羅尼亞地區,當地人就有一種奇奇怪怪的聖誕習俗,甚至還有點褻瀆上帝——擺放“便便小人”雕塑。
“便便小人”,在加泰羅尼亞語中為“Caganer”,意為“拉便便的人”(Shitter)。這個頭戴紅帽的白襯衣小哥,身著黑褲,半蹲在空中(身為西班牙人,這位小哥不懂如何“中國蹲”),屁股蛋的正下方,有一坨粑粑。
每年聖誕前,這尊光屁股的小雕像會大量地湧入加泰羅尼亞地區的集市——以至於你百思不得其解,這樣一個大不敬的男孩是如何跟至高無上的耶穌誕辰日搭上關係的?
身為西班牙人,這位小哥不懂如何“中國蹲”。/Caganer.com
毫無疑問,這個拉粑粑的人並非是《聖經》中記載的正統角色。關於“便便小人”的具體起源已經無法考證,但可以確定的是,這個小人,最早可以追溯到17-18世紀加泰羅尼亞地區的繪畫裡。
在加泰羅尼亞語中,耶穌誕生的場景叫作“pessebre”,也稱“馬槽聖景”。這個故事的主角有三:聖嬰耶穌、聖母瑪利亞、瑪利亞的丈夫聖若瑟,以及一些不太核心的牧羊人看客。
但到了18世紀以後,人們發現,在馬槽附近的草叢中,還藏著一個光屁股的男孩正在“噗噗”。
耶穌誕生的場景叫作“pessebre”,也稱“馬槽聖景”。/pexels
如果放在中世紀的基督教文化中,“排便”這樣的情節是絕對不可能出現的。因為糞便是汙穢而低俗的,我們一想到大便,上帝的聖潔感就會受到冒犯。
中世紀的基督教認為,靈與肉相互排斥、二元對立,肉體的慾望如同魔鬼的引誘。因而基督教徒的終極目的就是超越肉體,達到“唯靈主義”。
關於便便和基督教的關係,梁文道也曾寫過:“糞便是一個比罪惡還要尖銳的神學問題。”——如果上帝是按照自己的模樣創造了亞當,那麼就必然涉及到,上帝會不會噗噗?
因此,“便便小人”在聖誕節的“亂入”,的確帶有一種民間的惡搞意味,但同時,這種戲謔的背後,也是一種對人性的包容和肯定——即使在神面前,該拉的時候也還是要拉。
“便便小人”在聖誕節的“亂入”,是一種對人性的包容和肯定。/Youtube影片截圖
除了“便便小人”以外,加泰羅尼亞地區還有一種有關便便的聖誕習俗——Caga Tio,意為“大便木頭”(Shitting log)。
聖誕節前夕,人們會在廚房或客廳裡擺放一截木頭,然後給木頭貼上眼睛,蓋上毛毯。此後,一家人就會給這根木棍“喂”食物,包括麵包幹、橘子皮,以及地中海地區很常見的長角豆(carob)。
到了平安夜,孩子們就會敲打這個“木頭人”,然後給它唱催便神曲——“大便吧木棍,拉出牛軋糖、榛子和乳酪!如果你不好好大便,我就用棍子打你”。
當然了,木頭人不會排便,正如聖誕老人不會從煙囪裡鑽進來給孩子禮物。於是,夜深,孩子們的父母把禮物藏在木頭人的“屁股”下面,假裝是它拉出來的。
加泰羅尼亞的聖誕禮物不是聖誕老人送的,而是“便便木頭人”拉的。/Youtube截圖
其實,在加泰羅尼亞地區,不僅是聖誕節,一年四季裡“便便”的人氣都很高,群眾基礎廣泛。
當演員上臺表演前,人們會說“Mucha mierda”,字面意思為“好多狗屎”,但真實的意思卻是“祝你好運”;吃飯前,人們會說“吃好,拉好”,完全不忌諱在食物面前說“粑粑”。
此外,加泰羅尼亞語中,形容關係親密、如膠似漆的兩人可以說“culimerda”,意為“像屁股和粑粑一樣”(緊密)。
在巴塞羅那,糞便學(Scatology)甚至是一門嚴肅的學術研究。
巴塞羅那的歷史學家卡爾(EnricUcelay-Da Cal)說道:“糞便等於肥沃,等於金錢,等於運氣和繁榮。”在中國,智慧的農人也會強調便便的好處——多上糞,莊稼好,還看施肥巧不巧。
卡爾接著指出:“這符合加泰羅尼亞對平等主義的喜愛:每個人都要拉屎,不管他們有多重要。”
當然了,“便便=好運”也離不開現代商業文化的渲染。
全球最大的“便便小人”公司的老闆喊話:“不把便便小人放進嬰兒床,就會帶來厄運!”
沒有什麼人能逃過“噗噗”,性感女神也不例外。/Caganer.com
如今,“便便小人”早已不限聖誕節專供的“紅帽子小哥”形象,各類公共人物都擁有了自己的噗噗形象,從藝術家弗裡達到伊麗莎白女王、歐美各國政要,不管他們本人是否願意,都逃不過被“便便”的宿命。
參考資料:
BBC |“排便者”:加泰羅尼亞獨特的聖誕符號
Roads& Kingdoms | A Caganer Christmas
Culture Trip | What Is the Caganer, the 'Defecating' Catalan Christmas Figurine?
鳳凰網讀書 |梁文道:從“反三俗”聯想起米蘭·昆德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