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郵報》上一篇社評稱,中國在利用社交媒體平臺Facebook和Twitter和這些平臺上有影響力的人進行宣傳。前一天,《紐約時報》報道,中國操縱Facebook和Twitter購買影響力。而另一篇紐時文章“分析”了“北京如何對國外‘網紅’施加影響力”。看來美國媒體似乎對中國在海外社交媒體上越來越有影響力耿耿於懷,他們商量好一起炒作這個話題。
美國對華戰略的對抗性傾向正在從政治、軍事、經濟這些硬領域轉向話語權、軟實力這些軟領域,根本原因是美國對於自身實力下降的恐懼和對中國實力上升的不適應。長期以來,美國和西方在其輿論陣地上構建的反華鐵幕起到了主導世界輿論的作用,不論是在推特還是臉書,攻擊中國的聲音一直佔優勢。當他們塑造的對中國的刻板印象深入人心,任何反駁他們、呈現一個真實中國的言論就被當成有中國政府在背後支援的“宣傳”,而他們不去反省自己對中國認知的狹隘和偏見。
美國一直以來把自己描繪成“言論自由”的守護神。在社交媒體上,兩黨可以激烈辯論,哪怕對政策制定和社會發展毫無建樹,哪怕這種辯論可以發展成毫無底線的人身攻擊—這被捧為“言論自由”。但美國媒體對於中國在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的抹黑顛覆了美國“言論自由”的形象。這證明了,美國的言論自由是有限制條件的,那就是美國的國家利益和意識形態。既然有限制,何來無限制的自由呢?當美國社交媒體時不時就宣佈封鎖平臺上的一批它們宣稱是中國官方主導、散播虛假資訊的賬號時,美國主流媒體並沒有引起反彈。這些主流媒體一邊指責中國政府對媒體的“新聞審查”,一邊卻對它們所譴責的新聞審查大行其道。在美國,說了算的是政治立場,而不是對價值觀和法律的忠誠。
美國主流媒體對於社交媒體上所謂“親華”、“為中國說話”的言論的高度警惕和排斥是美國媒體麥卡錫主義的表現。這是配合美國國內反華政治勢力將整個西方輿論推入反華軌道的企圖。它們的邏輯是:我想聽的可以說,有利於我的可以說;我不想聽的事實和觀點,你最好閉嘴。只准美國媒體妖魔化中國,不讓中國媒體報道事實。美國已經虛弱到連話都不讓人說的地步了。正如傅瑩去年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質問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一樣:把華為技術引入西方國家的5G,會威脅政治制度嗎?西方民主制度就這麼脆弱嗎?
而美國媒體其實才是美國意識形態宣傳工具,是美國的“自幹五”。當中國展現一個真實的形象,並引起一些關注時,美國宣傳工具就開始恐慌,用各種手段反撲。這是長期佔國際輿論和話語主導權的美西方媒體對其自我想象的所謂中國威脅或影響力的妄想症心態的體現,本質上是西方媒體軟實力下滑的焦慮和恐慌,但根源上是西方媒體長期操縱輿論場迎合資本利益以及遠離民眾利益訴求,從而導致公信力不斷破產的結果,他們擔心本國民眾看到中國的天空不止井口那麼大!擔心他們長期編織的中國謊言被戳穿,他們靠謊言建立的“自信”也就維持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