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衛省綜合幕僚監部在17日釋出了中國海軍艦艇的最新動向。其中提及了日本海上自衛隊在12月15日上午發現了東海海域的中國遼寧艦編隊,16日編隊穿越宮古海峽、進入太平洋。直至21日,日本海上自衛隊仍保持對中國遼寧艦編隊的監控。跟蹤,日方軍機、軍艦甚至已經接近到目視距離拍攝了殲-15起降的畫面。
從中國航母出門就被日本海自發現說起
似乎這是一場“剛出門就被知曉”的畫面,被監控著固然不爽,但這是在和平時期,中國海軍的遼寧艦編隊並不能阻攔日方拍攝,只能在日方越界時對其進行警告驅離。日本海上自衛隊顯然不會貿然動用軍機、軍艦等闖入中國東海海域來監視中國遼寧艦編隊,這極有可能透過衛星偵察得知。
當然,在戰時遼寧艦編隊將會以多種反偵察手段進行隱蔽機動,這是實戰的需求。在平時被“御用攝影師”多拍一下“寫真”並無傷大雅。而我們今天就先淺談美軍在冷戰高峰期至今有多少種手段進行反衛星偵察以及在現有科技條件下能否對反衛星偵察手段進行創新。
美蘇爭霸時期的反衛星偵察技術:還是靠天吃飯
眾所周知,目前各國的對地觀測衛星如中國的“高分”系列衛星大多采用了可見光感測器,亦即在太陽光可達地面時,感測器能夠準確地對地面目標進行觀測。當然,平時在雲層的遮擋下部分地區會出現“多雲”“陰”等天氣,可見光感測器就難以工作;在雨雪、颱風天氣的狀態下,極厚的雲層將完全遮擋住陽光,因此可見光感測器就無法對地面目標進行觀測。
美軍在冷戰期間就曾利用可見光感測器的先天性劣勢來探討航母在隱蔽狀態下高速機動的可能性。在有云層遮擋時,航母戰鬥群將駛入雲層下方並借雲層的陰影以接近30節的高速機動,奔襲時間長達5~6個小時,而後在某些島嶼附近利用偽裝,將自身偽裝成小島。這樣一來,蘇聯的可見光衛星就無法有效地觀測到美軍航母戰鬥群的所在地。
這樣的反衛星偵察技術,說白了還是“靠天吃飯”。唯獨在天氣惡劣的狀態下才能長途奔襲,這樣的被動式反衛星偵察手段對於艦員、艦艇的要求相當高。為了能保證長時間、遠距離的高速機動,美國航母熱衷於採用核動力,大部分艦艇也保持著有30節以上的高速航行能力。只不過,在風浪的顛簸中,艦員極容易感到疲憊,也不利於進入戰鬥狀態。蘇聯紅海軍若能及時拆招,那就是以逸待勞的“順風局”。
在上世紀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末,蘇聯一共發射了169枚各型偵察衛星。其中,既有可見光衛星,也有SAR衛星。所謂SAR衛星,意即搭載了合成孔徑雷達、以雷達為主要探測裝置的衛星。SAR衛星可以透過發射電磁波,而電磁波可以輕易地穿透雲層、對地面進行偵察。現如今的SAR衛星完全能夠感受到地表幾毫米的沉降,可謂是極度敏感。
早期,美軍摸索出的常用反SAR衛星手段,一是以靠近商船航線、降低航速,偽裝成民用大型貨輪;二是以艦隊中一艘大型軍艦(一般為高速補給艦)作替身,而航母則“變身”成落單的艦艇,只帶寥寥幾艘護航艦艇,又不與其餘作戰艦艇拉開太大的作戰距離;三是還是將所有的護航艦艇“撒”出去,處於一個距離分佈極遠,但又能互相支援的狀態。這樣的隱蔽手段迄今為止仍然有效。
即便是對於目前的SAR衛星來說都難免出錯。一是目前對手的偵察衛星網路尚未完全完善,而就算是美國的偵察衛星網路也難以實時偵測到全球如此大面積海域上任何一個目標。二是在茫茫大海中,區區300多米長、70多米寬的航母目標面積不大,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貨船也只有396米長、54米寬。只要偽裝得當,航母的外形特徵和貨船其實是相當接近的。
新時代來臨,有無可能創新反衛星偵察手段?
2016年南中國海仲裁案時,美軍“里根”號、“斯坦尼斯”號雙航母戰鬥群共10艘軍艦群狼環伺,在7月5日時從南中國海隱蔽機動到菲律賓以東海域。當時,艦隊採用了無線電靜默以及一系列規避偵察的手段。當然,美軍的一舉一動都被中國所掌控:在美軍隱蔽機動時,中國空軍的轟-6K戰略轟炸機就已經飛臨,美軍的小動作被迫中止。若是在大洋機動,這樣的手段自然容易令航母在廣袤的海域內“隱身”;而當時美軍10艘各型軍艦浩浩蕩蕩地在中國的家門口機動,在中國組建的多種軍、民用遙感衛星、偵察衛星網路下自然會被監視。
美蘇冷戰早已經成為過去式。隨著新時代的來臨,上述反衛星偵察手段儘管有用,也不能全面覆蓋全球所有海域、所有作戰狀態下。中國的目標當然不會是近海,航向深藍將是中國海軍的遠景目標。但中國能夠在近海海域監視美軍的一舉一動,美軍反過來也能利用豐富得多的衛星對中國海軍進行偵察監視。所謂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現有條件下有無可能創新反衛星偵察手段?
眾所周知,電子科技在各強國的科研所內更新換代是相當快的。即便是目前世界各國正在服役的SAR衛星,也仍然存在著容易被幹擾的情況:就在12月21日,美國動用“哨兵-1”偵察衛星對俄羅斯南部、俄烏交界處的俄軍基地進行偵察時,就被俄軍的地面“季拉達-2S”電子干擾系統攻擊。衛星畫面當時一片模糊無法辨認,由此推測,航母編隊也具備一定的能力對現有偵察衛星進行干擾。
很明顯,衛星偵察手段正在向前發展,而反衛星偵察手段同樣在進步。就目前來看,至少有兩種手段可供選擇:一是航母戰鬥群在密集編隊航行時,艦艇利用艦載電子干擾系統對衛星進行干擾,這在目前看來“問題不大”。即便電子干擾系統稍有老化,但艦艇的供電較地面干擾系統供電更加充足,以大功率的電子干擾系統對衛星進行攻擊,也仍然能起到“大力出奇跡”的效果。
二則是利用部分艦艇在另外一個海域進行電子佯動,以艦載電子裝置模擬航母的雷達特徵、資料鏈訊號。所有艦艇一齊開機,以模擬航母戰鬥群密集編隊的特徵,這在SAR衛星上回傳的電子訊號中就是模糊的一團,極有利於被判讀成航母戰鬥群的目標。至於對抗光學遙感衛星,利用雲層、夜幕等自然條件進行偽裝仍然有用。光學感測器仍然存在著極大的侷限,這樣的侷限是可以被利用的。
小結
總體來說,儘管在當下中國航母戰鬥群的一舉一動都被“監視”,但實際上這有一定的“常態化存在”亮肌肉的成分。隨著中國海軍作戰力量、艦艇規模的壯大,“走出去”是必然的硬性要求,讓周邊國家充分感受到“常態化存在”也是正常的需求。若在戰時,中國航母戰鬥群被監視?不存在的。美國、俄羅斯能夠掌握的反衛星偵察技術,解放軍必然也擁有;而解放軍擁有的反衛星偵察手段,極有可能要較美、俄更加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