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風戰鬥機全名:帕那維亞狂風戰鬥機,為北約聯合研製的雙座雙發超音速變後掠翼戰鬥機,主要用於近距空中支援、戰場遮斷、截擊、防空、對海攻擊、電子對抗和偵察等,是為適應北約組織應對蘇聯在東歐平原上發動戰略思想而研製的。
主要為三個型號:分別是IDS戰鬥轟炸型,ADV防空攔截型戰鬥機,ECR電子戰型與偵察型。其中IDS就是德國空軍所主要裝備的,ADV主要裝備英國皇家空軍,不過英國已經將所有狂風退役。
狂風機身長16.72米,翼展13.91米,機身高5.95米,空重13.89噸,最大起飛重量28噸。搭載兩具RB199 Mk 103/104渦輪扇發動機,最大速度達到2.34馬赫(約2866公里/時),爬升率為76.7米/秒,最大升限1.524萬米,最大航程為3890千米。作戰半徑為926公里。
狂風戰鬥機裝備了Tornado多用途前視地形測繪雷達系統,該系統應用了橢圓形雷達天線面,多用途前視地形測繪雷達在作戰中進行測繪、識別和瞄準地面(空中)目標,地形測繪雷達可以根據地麵條件,將離地高度控制在61米到457米之間,可以有效地避免被敵方雷達偵測到,因此狂風戰鬥機可以做到高效的低空突防。
狂風裝備了兩臺RB199 渦輪風扇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單臺最大加力推力 76.8 KN,最大中間推力 43.8 KN,推重比7.93。狂風戰鬥機還在發動機尾噴口裝備了反推裝置,透過調整噴口的蚌式結構,可以改變噴出的氣體的方向,RB199發動機的反推擋板,還可以大幅降低降落滑跑距離,在緊急情況下只需要800~1000米的跑道長度就可以滿足對機場條件的需要。
武器對地攻擊型IDS型:外掛架共 7個,機身下3個,翼下每邊各2個,能攜帶多種武器,空對空導彈:AIM-9“響尾蛇”、AIM-132近程空對空導彈,AIM-120、“天空閃光”中程空對空導彈;
空對艦導彈:Wasp、Kormoran、“海鷹”反艦導彈;
空對地導彈:AGM-65“小牛”近程空地導彈,“硫磺石”反坦克導彈,“暴風影”、“金牛座”巡航導彈,ALARM反輻射導彈;
炸彈:B-61戰術核彈,“鋪路石”系列鐳射制導炸彈,聯合制導攻擊炸彈(JDAM),GBU-39小直徑炸彈、Mk80系列低阻力通用炸彈等通用炸彈,凝固汽油彈,JP233反跑道炸彈,MW-1武器散佈系統;
吊艙:電子戰吊艙,RAPTOR偵查吊艙,TIALD鐳射吊艙,LAU-51A和LR-25火箭彈吊艙;機炮:一門備彈150發的27毫米毛瑟BK-27機炮。
狂風戰鬥機已經於1992年停產,主要其原因就是1991年發生了一件大事,到了2021年德國依然沒有退役狂風戰鬥機,2月份德國空軍第一架經過現代化改裝的狂風(Panavia Tornado)戰鬥機從位於德國曼興的德國工廠起飛。
現在德國空軍中的128架“颱風”戰鬥機只有39架能升空,現役的85架“狂風”戰機能夠保持作戰狀態並可隨時部署的飛機僅有30架。雖然時至今日,作為二代機的“狂風”戰機,其氣動佈局、航電裝置已經逐漸落後。不過作為一型戰鬥轟炸機自己具有的巨大的掛載量和可以掛載的多種武器,還是可以讓已經衰弱的德國空軍可以威懾一些國家。
這次的大換血要重新設計和製造零件,從拆卸和重新組裝需要近2000個步驟,更換的各種零部件達到400餘個。極其的耗費時間精力和金錢,德國的工業能力早就不是德三時期那樣頂尖,這一批狂風有多少能真正延壽到2030年,誰也不知道。
有意思的是狂風戰鬥機有著可以投送北約核武器B-61核彈,在德國聯邦國防軍位於萊茵蘭-普法爾茨州的布切爾空軍基地,部署了20枚美國B-61戰術核彈,載機是德國空軍第33戰鬥轟炸機中隊的狂風式戰鬥轟炸機。這也是德國威脅俄羅斯要對其進行核打擊的王牌和底氣之一。
整套狂風戰鬥機技術轉讓的費用太高了,高達200億,當時全國的外匯儲備總量也僅有40億左右,當時來說這筆費用我們無論如何都支付不起。歐洲方面也願意單獨出售狂風戰鬥機的發動機技術和航電系統技術,但是這筆費用我們也無法負擔得起,狂風戰鬥機的技術也與我們有緣無分了。
不過以我們當時較為脆弱的工業基礎和仿製能力,哪怕戰鬥機到手也不能很快吸收消化,此後的很多歐美武器裝備都是因為資金問題,無奈選擇放棄,轉頭去購買以當時的資金能夠購買到的裝備。
整理不易在這裡求大家給一個關注和收藏,想看哪個國家的裝備和軍事實力可以在評論區留言點菜,看到了一定回覆,在這裡給觀眾姥爺磕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