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更喜歡狗,還是更喜歡貓?有人說養狗和養貓的其中一個區別就是被黏住和被冷落的區別……
狗子忠誠,熱情,喜歡與人親近;而喵星人不會像狗一樣討好你,它們性格高冷、時而依賴時而疏離,讓人捉摸不透,會被稱為貓主子,而喜歡貓的人則被稱為“貓奴”。
貓奴中流傳一種說法:狗是人類的朋友,貓是人類的女朋友!那麼到底是人類馴化了貓,而是貓馴化了人!
當人類開始耕種時,就已經開始馴養動物了。數千年來,人類嘗試對許多物種進行馴化 ,人類將一些動物“引導”進入人類的定居地,給它們提供食物和空間,進行馴養,但只有很少部分物種能夠馴化成功,對人類有特定的用途。
馴化狼成為狗,最初用於看家護院,也能作為狩獵夥伴保護人類,還逐漸發展出了牧羊犬、導盲犬、警犬等“工具犬”。而馴化牛是為了幫助人類耕作,馴化馬和驢則作為運輸工具……
那麼馴化貓,又有什麼大貢獻?你要說是“捉老鼠”吧,這似乎有點勉強,捉老鼠本來就是它們的天性,不是人馴化而來的,它們要抓老鼠,也是為自己而抓的。而且貓屬於雜食性動物,它們的選單十分豐富,老鼠並不是它們唯一的食物來源。所以,貓對人類的貢獻其實很小。而經過了數千年的馴化,貓還是不會像狗一樣溫順,不完全臣服於人類,仍保持較高的獨立性,也從未完全脫離野性。所以人類真正馴化貓了嗎?馴化了什麼?
那麼,那貓是在什麼時候開始和人類生活在一起,又為什麼能一直留在人類社會?為啥馴化了這麼長時間,家裡的貓還經常是一副“養不熟”的樣子呢?
人類馴養貓的最早記錄可以追溯到1萬多年前的新月沃地(如下圖亞洲西南端一塊形似月牙的區域)。
考古學家曾在塞普勒斯(地中海東部的島國)古墓中發現人貓合葬,這一古墓葬距今已經有9500多年曆史,這之中貓的遺骸位置就在墓葬主人遺骸旁,這說明這隻貓和主人的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絡。而這隻貓處於野貓和家養之間,馴化不久的狀態。
當時原始的農業開始出現,糧食有了剩餘,人類屯糧成倉,這就引來一些小型齧齒類動物大量聚集在人類居住地,它們靠著偷吃貯藏的糧食繁衍生息,鼠患日盛,人類深受其擾。在這種背景下,一種可以捕食鼠類的小型野生貓科動物——斑貓,為了填飽肚子,不請自來,和人類建立了一種互惠互利的關係,經過漫長的歲月,逐漸演化成了今天的家貓。
在古埃及,人類對貓的喜愛到達新的高度。古埃及人馴養貓也可追溯到3600年前。貓在古埃及的地位非常高,雖然它們就只會滅鼠,從來也沒承擔過什麼其他的工作,但仍受到人們的喜愛與崇拜,而被古埃及人奉若神明。在當時對於殺貓者將被處以死刑。還會在貓死後,為它們製作木乃伊。古埃及人還喜歡將貓的形象描繪在壁畫、陶罐等各種器皿上,以表達對貓的喜愛與崇敬。而這些貓後來又隨著商船,迅速擴張到世界其他地區。
今天的家養貓屬於獨立物種,被稱為家貓,是斑貓的一個亞種。經過遺傳學研究與基因測序分析,非洲野貓(一些約在一萬年前在中東被馴養的野貓,又叫斑貓)是家貓的祖先。
關於貓是否被人類成功馴化,至今仍是一個頗有爭議的問題。而目前大部分人認為貓處於半馴化階段。
貓和人類生活在一起,這個馴化過程更可能是貓自然選擇的結果,而不是人類主動去靠近它們、馴化它們 。也就是說,這些野貓是自己馴化自己,是它們跟隨食物來源,主動去找能提供給它們更多食物和保護的人類,並逐漸讓人類習慣和它們生活在一起。
所以,其實不是人馴化了貓,而是貓主動進入了人類的生活。
而貓並不是理想的馴養動物。人類馴化的大多數動物都是群居動物,比如馬、狼、羊 。要知道群居性動物都是有“首領”的,族群的普通成員一般會服從首領的指令 。人類可以利用群居動物的階級性,學會去控制群體中的“首領”,就能對族群實行有效的控制,這樣就比較容易馴化。
而喵星人屬於獨居型動物,它們可是具有很強的捕食能力的貓科動物,喜歡獨來獨往,自己就可以活得很好,不需要人類的照顧。而且家貓和野貓在基因層面,至今也沒有出現重大的差異。所以,它們從未被真正馴化,野性也沒有完全褪去,仍保有出色的狩獵能力。
如今世界範圍內,貓的數量有大約6億隻。而貓與其他馴養的動物相比,對人類幾乎沒什麼大貢獻,沒有提供奶、肉的價值,也沒有狗狗召之即來的順從,沒有老牛任勞任怨。那麼,貓究竟有什麼魔力,即使沒有貢獻半點食物或一絲力氣的情況下,還能成為家裡的一員,讓貓奴願意“臣服”於它,為它們鏟屎呢?
有科學家認為,人類對貓有著不由自主的天然喜愛,因為喵星人本身就具有非常可愛的氣質。雖然實用性不高,但是貓體型小巧,與人類新生兒體型相當,有一雙圓潤、無辜的大眼睛,肉嘟嘟的的圓臉蛋,鼻子短小,毛茸茸的身體,叫聲也類似人類嬰兒的聲音,這些都非常容易激發人類的憐幼特性,讓人沉迷,想要主動去呵護照顧。吸貓是一件幸福的事。鏟屎官們經常在吸一口貓之後,焦慮、悲傷的情緒有所緩解,快樂、滿足的幸福感又回來了!因此人們喜歡將這種“迷人的小妖精”留在身邊。
鏟屎官和貓關係主僕難分,你覺得是人馴化了貓,還是貓馴化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