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跑者都深有體會的一件事是:隨著跑量的增加,跑步成績不斷攀升。這似乎給我們製造了一種感覺:跑量的增加和跑步成績成正比,所以越來越多的跑者不斷提高自己的跑量,以期待提升自己的跑馬成績。
那麼跑量和跑馬成績之間有沒有必然的聯絡呢?為什麼有的人跑量增加了跑馬成績反而下降呢?今天就讓小編帶你揭秘跑量和跑馬成績的關係吧!
一、跑量和全馬成績之間的關係
以上統計資料圖,橫座標是每週跑量,縱座標是全馬完賽成績。可以看出以下幾點:
01、跑量和全馬完賽率正相關
跑量增加,跑馬的完賽率會增加,但並不是跑馬的成績。科學的資料統計結果告訴我們,跑馬成績和跑量不成絕對正相關。
02、隨著跑量的增加,成績提升的幅度越來越小
從圖中的折線圖來看,越到後面越來越平緩,也就是說到一定程度,跑量再增加成績提升也不會大。雖然這圖的資料沒有繼續下去,但是就許多跑者資料來看,平常人就算一週跑100公里,跑過330的可能性也是極小的。
如果沒有科學的訓練,純靠堆跑量是沒什麼用的,也堆不出什麼好成績來。就算有專業人士指點(能進行比較系統的週期化訓練),也需要你有時間、願意吃苦、能堅持住……還得結合你個人的身體條件(例如肌肉的慢肌比例,身體的恢復能力等),還要有較好的後勤及康復保障......
所以綜合以上科學資料得出的結論是,跑量和跑馬成績之間沒有絕對正相關,所以跑量高≠跑馬成績好。
二、為什麼跑量增加,跑馬成績有時反而下降?
有專家指出:跑步是一項個性化較為顯著的運動,最佳跑量因人而異,最佳運動量和強度取決於快肌和慢肌肌纖維的傾向以及身體的恢復能力。
快肌纖維具有更強大的力量可以使我們快速提速,但很快就會疲勞;慢肌纖維的力量較弱,但更耐疲勞。我們的肌肉包含這兩種型別,但每個人的比例可能會因肌肉功能、年齡和訓練歷史等因素而異。
“這表明,兩個表面上看起來在各方面都相同的運動員之間的生理機能可能會有很大差異。”博爾德的教練兼The Happy Runner: Love the Process, Get Fast, Run Long一書的合著者David Roche說,他指導過不同里程水平的休閒和精英跑者。其中一位跑者是在2019年100英里 Ultra-Trail du Mont-Blanc比賽中獲得第三名之前,他每週的訓練里程僅為40英里。“因此,如果你是一名快肌運動員,試圖推動與慢肌運動員相同的訓練,它可能會產生與事與願違的訓練效果,實際上可能會讓你變慢。”換句話說,對於某些人來說,少即是多。
另外每個人的身體恢復能力直接影響了第二天的訓練效果,如果身體恢復較慢,疲勞會逐漸堆積,不斷增加訓練量會讓身體壓力激素不斷增加(皮質醇),身體的狀態會持續低迷,訓練質量越來越差,還會有受傷的風險。
所以訓練量的多少和跑馬的成績並不完全正相關,如果訓練量不合適,會起到反作用,只有合適的訓練量才能最大化的提升運動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