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前資源緊缺的時候,人們的生活物資都要依賴進口,因此,人們就把這些進口的物品的名字前面都加上了一個“洋”字,50-60年代的人應該是記憶深刻。
小吳是70後,在兒時的記憶中,也常聽到大人們的一些習慣叫法,像洋火,洋釘,洋油等。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工業的崛起,慢慢地從進口變成了出口,我們的生活再也不依賴外國了。
小吳整理了一下,曾經人們口語習慣帶“洋”字的9種物品,你知道它們指的是什麼物品嗎?滿滿的回憶。
我們在瞭解這些“洋”貨的時候,先認識一下這個“洋”是什麼?洋指海洋,洋人是指從海洋上來的人,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外國人,而“洋”貨就是指外國貨。
第一個是洋火
洋火就是指從外國來的火,這裡的火,指的是我們用的火柴。
在小吳家鄉湖南新化90年代的時候,農村還流行用火柴,因為我們那裡都是燒柴的,在每次要燒火的時候,就要藉助火柴來點火,老媽去鄉村集市上趕集的時候就會買回一把火柴放在家裡面。
每次燒火的時候,取一根火柴出來,在火柴盒的側面一劃,火柴棒就出火了,把引火柴點著來燒火。
到了2000年後,農村陸續有了打火機了,火柴就慢慢地退出了市場,被打火機取代了,火柴它有一個缺點就是,火柴盒外面的硝擦掉了後,就很難划著火了,有時要劃好半天,還不時地把火柴棒放在嘴巴旁哈一口氣,再來劃,你是不是也這樣幹過呢?
第二個是洋釘
洋釘,就是我們現在用的釘子,那個時候,釘子都要進口,國內生產不出來。從外國進口而來的釘子就叫做洋釘。
現在來看的話,釘子的製作工藝不是難吧,可見那時的我國有多麼的落後。
第三個是洋馬(腳踏車)
這裡的馬並不是指喂的“馬”,而是指腳踏車。
現在我們出行有飛機,高鐵,動車,汽車,摩托車,電動車,腳踏車,但是騎腳踏車的人是非常的少了吧。
在以前80年代的時候,家裡有一輛腳踏車那是相當的神氣的事情了,那時的腳踏車還得靠進口,我們國家造不出來,你就知道那時一輛腳踏車的價格有多高了吧。
第四種是洋傘
洋傘就是指從外國進口的傘。
傘在我們現在是非常的普通的一種生活用品,一把傘也就幾十塊,價格最低的也就幾塊錢,對吧。你可知道在80年代一把傘可貴了。
第五種是洋灰
洋灰據說是指我們現在的水泥,小吳因為生活在偏僻的山區,在70-80年代的時候,連公路都沒有,水泥壓根兒就沒有見過,見過並用過的朋友們,歡迎大家來說說。
第六種是洋油
洋油指的就是煤油了,以前農村晚上照明都是用煤油燈,而這洋油就是指進口來的煤油。
自從有了電之後,煤油才慢慢地退出了人們的生活。
第七種是洋蔥
洋蔥,也是外來物種,它原產於中亞或西亞,在公元前一千年的古埃及石刻中就有收穫洋蔥的圖畫,之後傳到地中海區。西漢時,張騫通西域,從西域帶回許多物種。當時在西域已經有種植洋蔥的記錄。地理大發現之後,由歐洲向世界傳播。16世紀,傳入北美洲。17世紀傳到日本。18世紀時,《嶺南雜記》記載洋蔥由歐洲白人傳入澳門,在廣東一帶栽種。
像我們常說的大蔥就是本地的品種,名字前面就沒有“洋”字。
第八種是洋姜
洋姜也是一種外來植物,它的根部像生薑,卻沒有生薑的辣味。
在農村非常的普遍,以前是農村人用來救命的糧食,現在一般用它醃製成酸菜來吃。
第九種是洋辣子
洋辣子的名字也帶有一個“洋”字,是農村的一種蟲子。
如果被這種洋辣子咬過之後,那是非常的癢的,渾身難受極了。洋辣子到底是不是外來物種呢?歡迎朋友們來評論區說說。你還知道哪些帶“洋”字的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