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美方日前對所謂在新疆“侵犯人權”的4名中國官員實施制裁的舉動,中國外交部21日宣佈,從即日起,對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員會主席馬恩扎、副主席特克爾、委員巴爾加瓦、委員卡爾實施相應反制措施。《環球時報》記者調查發現,此次被對等反制的美方4名人員多次散佈涉華、涉疆等謠言,可謂劣跡斑斑。
以莫須有的理由,對中國進行圍堵、遏制、打擊、制裁,已經成了美國的慣用伎倆,這是典型的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也是典型的恃強凌弱,欺負壓迫。對於這種情況,通俗意義上有兩種解決方式,一是委曲求全,以大局為重,必要的時候,犧牲一些利益,以換取對方的諒解,或者是爭取更多的時間;二是堅守原則底線,堅決鬥爭,無論對手如何出擊,都決不後退,奉陪到底。
事實上,這兩種方式都是應對的手段,也都有典型的成功案例。委屈求全這種,在歷史上最著名的的案例莫過於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新中國成立後的韜光養晦、有所作為,這段特定的歷史時期,也可以看做是第一種應對方式的成功實踐。第二種鬥爭的成功案例,也有很多。項羽為擊退秦軍,破釜沉舟就是一個成功案例,而新中國剛剛成立時的抗美援朝戰爭,也是堅決同霸權主義鬥爭到底的經典範例。
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兩種方式各有利弊,均有可取之處。但第一種方式更偏向於“陰謀”,是一種逃避對手直接打擊的主要方式,它更廣泛地適用於雙方實力差距較大時,這時不便於展露鋒芒,還需隱忍,但這種方式容易被認為是“投降派”,被認為是對潛在對手、敵人存在幻想,所以容易遭人詬病。第二種方式更傾向於“陽謀”,它是一種比較直接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實力已經相對接近,至少在某個領域可以過招,而且往往一方咄咄逼人,欺人太甚,已經失去了戰略迴旋空間,那麼儘管可能犧牲較大,但還是必須要全力反擊。
現如今,美國已經事實上把中國視為第一對手,這有兩個證明。其一是美國國內已經把對抗中國視為政治正確,政界、學界很少有人敢於站出來,駁斥這種觀點,而且對抗中國在美國已經成了某種政治資本,這種趨勢一時半刻不僅不會改變,而且還會得到進一步加強。其二是無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主導美國,都奉行孤立、對抗中國的政策,儘管中國一再解釋、說明,但美國方面罕有積極回應,它已經切實感受到了來自中國的挑戰,併為之擔憂焦慮。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頻繁的對中國採取措施、發起攻擊,也就不難理解了。這個時候,主動避讓,只會換來美國的得寸進尺,肆意妄為,絕非可取之策,而且中國實力的確已經很強大了,無法再進行藏匿。所以,最佳對策就是第二種方式,堅決反擊,以打促談,就像抗美援朝戰爭後期那樣,不打幾個大勝仗,美國是不會在“停戰協定”上簽字的。此前,特朗普已經在貿易戰上遭遇重大挫折,如果這次拜登的圍堵戰略再次失敗,那麼,美國離坐下來和中國好好談談,就很近了。
毋庸置疑,現在的中美關係,該做出怎麼樣的反應,已經由不得中國選擇了,因為美國選擇了競爭,選擇了對抗,那麼,我們也只能像王毅外長所言,堅決奉陪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