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喜歡旅行,喜歡記錄的孫九毛。10月5日我一個人去新疆旅行,現在到成都。分享我一路上遇到的有趣的事兒,希望朋友們喜歡。)
1
走到摩崗嶺村的時候,只看到幾個穿著樸素的村民,他們每個人都揹著一個竹揹簍。
他們從房間裡走出來,把揹簍卸在石頭砌的牆根下面,一個個靠在牆上喘氣。
我上去和他們打招呼:“今兒下雪了,挺冷的。”
英嬸家裡
其中有一個穿著沾滿土的黑褲子,和一件九十年代灰底白格子的小西服的大嬸。頭上卻戴著一頂粉色的棒球帽,和樸素的一身,一點也不搭調,一看就是女兒不要拿來戴的。
她向我指指院子最裡面的一間房子,說:“這裡面有火,你進去烤烤火。”
剛剛從磨西鎮沿著山路走上來,一路都是上坡路,還頂著風雪,我一點沒客氣走進她指的房間。
英嬸和豬
摩崗嶺上的彝寨
2
水泥抹平的地面上有個方形的小坑,裡面燒著通紅的柴火,房樑上掛下一個粗粗的鐵鉤,鐵鉤的末端掛著一個茶壺。
房樑上掛著一排排臘肉和臘腸,被火光照得泛著金黃的油光。
生著一堆火,烤火還順便燒了開水,還順帶燻了臘腸,真是一點都沒浪費,心裡暗暗讚歎老百姓的智慧。
彝寨
我向著火邊隨便找了個小馬紮坐著烤火,剛剛帶著棒球帽的大嬸也跟著進來了,她在灶上端來一大盆菜放在火邊的地上,又端來一個小碗,裡面有幾根切成食指長短的臘腸。
她手裡端著一小碗米飯,坐在火邊,開始吃飯。她遞給我一截子臘腸,她說:“吃嘛,嚐嚐我們的臘腸。自家的飯,沒事,你也吃上一點。”
我客氣了一下,就接過這截臘腸,我一邊吃一邊驚訝,怎麼形容這樣的味道,肥肉變得透明,瘦肉在肥肉的浸潤下,每一個纖維都香氣四溢。
沒有辣椒霸氣的辣,也沒有花椒肆虐的麻。
這是奔騰的大渡河帶來的溼氣、山間繚繞的霧氣和柴火的煙火氣,還有時間共同組成的美味。
從來沒有吃過這麼好吃的臘腸,讓人的眼睛瞬間在放光。
彝寨
3
後來,她讓我叫她英嬸。她帶著我去看她的豬,原來她養著好幾頭豬呢。她跟我說,她的豬從來沒有餵過飼料,都是吃玉米麵,還有蘿蔔。
她家的蘿蔔,用刀隨便削一削,一咬一口甜蜜的汁水,就跟水果一樣好吃,可她們卻拿來餵豬。
難怪她的臘腸這麼好吃,天天吃著蘿蔔和玉米粉的豬,看過四季,能不好吃嘛!
我在英嬸那裡買了一些臘腸,路上可以用迷你鍋煮著吃。朋友們如果有需要臘腸、臘肉的可以幫忙買了郵寄。
4
英嬸說村裡人在殺年豬,她老公去幫忙了,她家裡的豬等著兒女們放假回家再殺上一頭。
我一聽說殺年豬,這樣的新鮮事怎麼能放過。
英嬸站在家門口給我指了指位置,我就趕緊去殺年豬的人家。
彝寨
摩崗嶺村建在山上,沿著山的地勢,房子高高低低,牆上繪製著彩色的彝族圖騰彩繪,有太陽,有牛角,有魚,有青蛙、火……看來對於大自然的萬物,他們都飽含著敬畏之心。
竹編的牆壁,竹編的窗子,屋頂也是竹編的,窗沿勾勒著絳色和黃色的三角圖案,看上去很有民族特色。
我沿著山路找了一圈,都沒有找到殺年豬的人家。
三幅彝寨牆繪
5
這個村子就這麼點兒大,英嬸也不可能蒙我,怎麼可能沒有呢?我在心裡犯著嘀咕。
在爬上一個小坡,坡下是一戶人家,往人家院子裡一瞅,地上汪著老大一攤子血,混著水,血流得滿院子都是。
我匆匆跑下來,豬已經殺罷了,一半的豬已經分成三籮筐豬肉。來晚了,千載難逢的殺年豬算是錯過了。
我剛湊過去看看熱鬧,他們有人遞給我一塊烤豬肉,讓我嚐嚐剛殺的豬肉。
有人讓我進房間烤烤火,外頭冷得惱火。
彝族的火塘
6
房間裡頭也和英嬸家一個樣,有個可以放下兩口大鍋的土灶,水泥澆平的地上留著一塊方形的地面,裡面燒著柴火,房樑上面掛滿了臘肉。
一圈男女老少圍著火塘擺龍門陣,他們一個個好奇地看向我,問我:“你的團呢?你朋友呢?”
當他們知道我是一個人走上來的,更驚訝了,說,待會下山不讓我走下去,找個下山的車把我捎下去。
還說,一會兒要吃中午飯,村裡好多人都要過來吃,讓我一定要留下吃中午飯。
剛剛在英嬸家裡已經很熱情了,又是給我舀飯,又是讓我吃菜。現在剛到一戶新的人家,又是這麼熱情。
彝族的殺豬宴
大叔穿的就是查爾瓦
7
這樣的熱情,這在城市裡是無法想象的。
住同一個小區,經常坐電梯遇到,在小區裡散步遇到。從來沒有哪個人說,去我家坐一會吧!去我家一起吃個便飯吧!
在城市裡,能夠請到家裡去做客的,都需要是過命的交情。
絕不可能路上剛剛遇到,聊了三句話,就請到家裡。自己的米飯、水煮蔬菜、臘肉,隨意地分一點給客人。
炊煙裊裊中的彝寨
我們萍水相逢,很快就會分開,以後或許再也不會見面,即使見面彼此也不認識。你們是:
讓我去房間裡烤火,熱情地叫我吃飯的英嬸;
讓我留在家裡吃殺豬宴的一家人;
即使山路不好騎,也不忍我走路下山,騎著摩托把我捎下去的彝族小夥子;
容顏可忘,情誼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