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空間秘探”(ID:MESPACE007),作者:鄭豫舟。
近日,中國旅遊研究院釋出了2021年中國旅遊集團20強入圍和提名名單。這一份以營業收入為單一標準的榜單,如今已經走到了第13個年頭,在與國內旅遊業共生長的過程中,文旅企業的綜合型多元化發展,正成為重要趨勢。
20強,已是綜合型旅遊集團的天下
與去年的旅遊集團20強入圍和提名名單對比,今年的榜單有30個入圍企業,增加了兩席。不過,有新人入圍,同樣也有舊人黯然退場。
今年,已在榜單多年的凱撒集團掉出榜外,去年第一次上榜的珠海九州控股也成為“曇花一現”。以此同時,也有一些新上榜與再度上榜的集團。
比如僅在去年落榜的安徽旅遊集團、缺席過兩次的中青旅控股,以及僅在2018年上過一次榜的華住集團,都在今年的榜單中再次出現。融創文化旅遊發展集團與四川旅遊投資集團,則是值得關注的全新勢力。
當我們關注今年名單中的30家旅遊集團,不難發現,除攜程、景域驢媽媽、同程科技三家OTA之外,旅遊集團20強榜單,幾乎已經成為景區、酒店、度假村、旅遊購物等綜合型旅遊集團的天下。
何為綜合型旅遊集團?簡單來說,就是旅遊集團的經營業務,並不僅限於單一產業,而是多元化發展。以中國旅遊集團為例,其有著相當齊全的旅遊產業要素,如旅行社業務、酒店業務、免稅業務、郵輪業務等。地方性的山西省文化旅遊投資控股集團旗下,也包含了景區管理、酒店管理、康養產業、綜合能源等多個文旅產業。
即使是攜程們這樣的OTA,也在朝著綜合型的方向邁進。攜程、美團、同程旗下,均有了酒店產業的佈局。可以說,構建新業態、新模式,成為中國旅遊企業不約而同的選擇。
綜合型旅遊集團,如何演變而來?
很顯然,綜合型旅遊集團並非一蹴而就,而是有著不同的演變過程,並在多足並行的過程中,逐步走向多元,走向全能。在盛讚如今業態綜合的時候,不妨也回頭望望來時路。
01 單一產業到多產業
大多數的綜合型旅遊集團,都是在其根基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後,透過投資或收購,實現產業上的跨越。黃山旅遊集團本身,是依託於黃山景區成長起來的,自1997年以“中國旅遊第一股”身份上市以來,黃山旅遊已實現在園林、索道、酒店、旅行社、餐飲等業務板塊的羽翼漸豐。
在2016年“中國旅遊,從黃山再出發”的目標下,黃山旅遊再次確定了新的路徑:傳統的優勢業務做橫向的擴張,新型業務進行縱向拓展。新型業務的拓展,便是黃山旅遊向多產業邁進的又一步。即實行包括旅遊+新零售、旅遊+小鎮、旅遊+電商的“旅遊+”戰略,圍繞旅遊的上下游產業鏈去做延伸。
從酒店產業起家的開元旅業集團,則在2001年走上了多元擴張的道路,在發展酒店業的同時,開始大規模進軍房地產產業,在國內率先開創“住宅+商業+酒店+旅遊”的複合開發模式。2014年,開元旅業則在新型旅遊業態市場下創新,以開元森泊度假樂園專案,打造全新的一站式休閒度假綜合體IP。
02 外圍跨界
除了本身便依託景區、旅行社或酒店,從單一產業發展到多產業的綜合型旅遊集團之外,還有諸多由旅遊相關外圍產業跨界而來的旅遊集團。這些集團,為行業帶來了新的風向。
以美團為例,作為一家本身並不具備旅遊基因的企業,美團以OTA的身份跨界到達旅遊業,並掀起了新的爭奪戰。在不少媒體看來,相對於攜程深耕旅遊業的“縱派”身份,“橫派”的美團,更像是一個文旅板塊門口的“野蠻人”,在多元化的擴張中,自然而然地盯上了文旅這塊蛋糕。
作為美團核心業務之一的到店酒旅業務,已經有了較長一段時間的佈局,早在2015、2016年,美團便透過對一些酒店資訊服務商的投資,打造了面向未來的住宿業網際網路生態平臺。此外,美團還推出了旗下的酒店美團輕住,在酒旅行業的跨界日益深入。
03 長遠佈局
在諸多綜合型旅遊集團中,同樣不乏有長遠佈局的玩家,把握每一個時代趨勢,做好多元化發展的佈局規劃。
華僑城在早期,便創立了“旅遊+地產”的商業模式,早期地產業務的優勢,推動了包括文化旅遊景區、酒店、住宅和商業類地產等多種形式的旅遊綜合業務的協同發展。
而進入新時期,華僑城則將其戰略方向定位變為兩大模式,一是“文化+旅遊+城鎮化”,二是“旅遊+網際網路+金融”。其發展也絕不侷限於單一的旅遊專案,而是囊括了景區、博物館、文化藝術場館、特色小鎮、美麗鄉村綜合專案、主題酒店、旅行社、旅遊交通公司、文旅科技裝置製造公司等,與旅遊相關的產業,在華僑城連為了產業鏈,年遊客接待量超過1.5億人次。
文旅集團,為何要拒絕“單一”?
據國務院的《關於促進旅遊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表示,至2020年我國旅遊產業總規模達到5.5萬億元,旅遊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企查查資料則顯示,截至2021年4月下旬,我國共有201萬家旅遊相關企業,一季度新註冊企業18.9萬家,同比增長322%。越來越多的文旅企業向著綜合型方向堅定走去背後,有了更深刻的目的。
01 行至深遠
從企業角度來看,文旅企業自然可以專注於單一產業,但要步入長久且深遠的發展,就必然要拒絕“單一”,向綜合型發展。
綜合型發展,一是為了滿足企業的“百年老店”的渴望。有業內人士指出,綜合型發展在一方面能使集團下各版塊保持相對獨立的運作,擁有更高的決策效率,以及更靈敏迅速的反應速度;另一方面,綜合型也弱化了企業的邊界,實現了板塊間的資源互補,協同發展。在綜合型的獨立與統一中,文旅企業更能走向集團化,實現“百年老店”的發展。
二是為了實現企業向旅遊業走得更深。即使是抓住單一業務進行發展,也必然會在深入的過程中,實現產業延伸。如黃山旅遊提出的“傳統的優勢業務做橫向的擴張”,就是在景區和索道的運營管理,徽菜的研發和推廣、旗下的旅行社等傳統優勢業務做適當擴張。
02 民族使命
在2021年中國旅遊集團20強及提名名單上,中央和地方國有旅遊集團在數量上,仍繼續對民營經濟保持領先優勢,總體上繼續保持“國民共進”的戰略態勢。對於諸多旅遊集團而言,能夠肩負起民族使命,成為行業引領者,無疑是時代所賦予的最高褒獎——比如中國旅遊集團是“旅遊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引領者;推動我國實現旅遊強國戰略的主力軍”,華僑城集團則是“中國文化產業領跑者、中國新型城鎮化引領者、中國全域旅遊示範者”。
不過,要將視野從自身、從行業,延伸至民族,需要文旅集團包括資源整合、資產經營、資本運作以及產業投資四種能力在內的諸多能力的綜合。成為綜合型旅遊企業,是必經之路。
早在2004年,全新的首都旅遊集團由北京國資委牽頭,首都旅遊集團、新燕莎控股公司、全聚德集團公司合併重組。據清華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李飛分析,“這三家企業合併後,食、住、行、遊、購一體化的綜合性旅遊產業服務鏈將會被打造成型。”
作為北京國資委成立後最大的一起國有資產重組案例,新的首都旅遊集團雄心勃勃,計劃用10年時間,實現“國際化的特大型旅遊企業集團”的目標。
03 國際賽道
中國旅遊研究院產業研究所釋出的《變革、創新與旅遊集團高質量發展--中國旅遊集團化發展報告2021》指出,建設世界級旅遊集團是中國旅遊企業的時代使命。
在全球化發展的當下,企業發展的方向,比如是本地到全國,再從全國到世界,而國際化發展能力和全球的影響力,是世界級旅遊集團的衡量要素。
報告指出,一個全球性旅遊集團應該具備全球運營管理能力、良好的品牌影響力、具有在不同區域、不同國家旅遊市場的拓展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並在全球旅遊市場的競爭中獲取穩定收益。要進入國際賽道,必須要以國內市場為基礎,文化賦能產品,推進跨界創新。
這些要求,對於單一產業的旅遊企業顯然遙不可及,相比而言,擁有更豐富經驗的綜合型旅遊企業,則真正具備將“走上國際賽道”作為目標的可能。去年,重組新生的山東國新文旅便以“打造具有世界眼光、國際標準、國內一流、山東特色文旅企業”為願景,將目光投得更遠。
20強的商業啟示
不過,並非所有綜合型文旅集團,都能成為“百年老店”或“民族企業”,國內旅遊業,從不乏野心勃勃,卻因種種原因而陷入困頓的文旅集團。從13年的文旅企業20強中榜單中,我們或許得以獲得些許啟示。
01 抓住有利主業務
不難發現,大多數多年在榜的旅遊集團,對主營業務的抓取,都極為穩固,看到名字,就能想到其主營業務板塊。比如開元旅業集團、錦江國際(集團)的酒店,春秋集團的航空與旅行社業務等。
這些旅遊集團大多從主業務出發,藉助主業務的競爭力,攻下下一個城池。旅遊集團走綜合型道路,發展多元化雖是必然,但也不應胡亂擴張。
曾是湖南省首家經國家旅遊局批准的專業酒店管理公司的華天酒店,曾從2009年到2012年連續4年上榜,卻陷入主營業務深陷虧損、轉型業務效果不佳的尷尬境地,與其轉型路線的失誤不無關係。華美酒店顧問機構首席知識官趙煥焱曾分析,“華天酒店主營業務不理想,病急亂投醫,發展多元化經營。但是,多元化經營的關鍵在於在相關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和核心資源必須共享。”
02 具備風險對沖力
文旅集團雖需要圍繞主營業務展開佈局,但供應鏈升級、擺脫對單一盈利模式的依賴,也為文旅企業提升抗風險能力的著眼點。
今年掉出榜單的凱撒集團,便在業務佈局上遭遇了窘境。對於今年業績虧損的原因,凱撒旅業曾指出3點:主力業務出境遊依舊受限,第二業務航空鐵路配餐量因春節期間就地過年客流量減少而有所下降,以及作為人力密集型企業高企的人工成本支出。
事實上,無論是出境遊還是航空鐵路配餐,雖是兩項截然不同的業務,但卻同樣會受到旅遊業發展困境的衝擊。
好在,凱撒集團正在及時調整其多元化佈局,從之前提出的“一主三輔”發展思路,即以旅遊為主,同時兼顧食品,免稅和金融業務,到現在以旅遊業為核心,圍繞食品、科技、康養、免稅、新零售等多業務板塊形成的產業鏈,或許能夠給凱撒集團帶來新的希望。
03 警惕“多而不精”
綜合型發展,並不意味著要儘可能多地佈局產業。曾經分別“霸榜”7年與3年的海航旅業和萬達旅業,如今都已消失在了20強榜單中。若說原因,則大多是由於在多元化佈局上的“多而不精”,看似產業齊全,規模龐大,卻內裡中空,並不具備盈利能力,最終只能將過快“吃下”的東西,又全部吐回出來。
海航集團在擴張最快的一段時間裡,打造了“旅行社收客,飛機運客,酒店待客”的一條路產業運營,尤其是海航的酒店業務,一度被稱為“最兇猛的海外收購者”,當時海航酒店內部流傳著一種說法,“(海航的)飛機飛到哪裡,酒店就收購到哪裡。”
但也正是因為對規模與擴張速度的迷戀,海航在一系列收購之後,根本來不及對新產業進行運營與梳理。上海社科院旅遊研究中心畢呂貴曾表示:“(海航)關鍵是多元化擴張太快,產業間關聯度低,形不成產業鏈,無法獲取超額利潤。”
作為30年老牌酒店管理的代表,開元旅業亦“在變化中突破自身”,在商旅酒店已有所成就的基礎上,在度假領域再次施展拳腳,開元森泊度假樂園等品牌廣受歡迎,堪稱“老當益壯”。
綜上,本土文旅集團“綜合型”背後,是創新與變革的必經之路,是從故鄉走向全球,從民族的走向世界的,從單一走向多元的野心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