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一次溫州之行讓我邂逅了地處鹿城區的溫州博物館,原本對於這座地級市博物館期待值並沒有太高,然而當我花了2小時參觀完溫博之後,總體給我的驚喜感頗高,尤其是白象塔出土的文物更是讓我驚喜滿滿。
如果去過浙江省博物館的話,其實對於溫州白象塔不會陌生,那一尊鎮館之寶--精美的北宋彩塑菩薩就是來自於白象塔中。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溫州白象塔,它地處溫州市甌海區白象街道塘河岸邊。白象塔始建於唐貞觀年間,宋鹹平年間大修,遺憾的是千年之後因為塔身傾斜嚴重,不得已在1965年給拆除,如今我看到的嶄新的白象塔為1999年重修的規模。
白象塔為一座六面七層樓閣式磚木塔,高達31米,塔外圍層層挑出木構腰簷、平座、欄杆,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呈現出錐形狀,看起來極為秀氣。
據館內的資料介紹原本塔第一層開有闢門,內部設定了木樓梯,遊客可以直達塔頂。白象塔出簷寬大,簷角掛有風鐸,微風拂過風鐸發出清澈的鈴聲,可以想象得到曾經佛音傳遍城內,下圖的遺物就是原塔的葫蘆塔剎。
塔內每一層曾經均供奉有各類佛和菩薩像彩塑,另外包含了磚雕、木雕佛造像、經卷等1000多件,這些文物都在拆除佛塔的時候一併給館藏進了溫州博物館。
在這些文物中有幾尊更是成為了國寶級的文物,一尊就是剛才提到的館藏在浙江省博物館的北宋彩塑菩薩,另一尊就是溫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北宋彩塑菩薩,遺憾的是在我來到溫博的時候,這尊彩塑菩薩已經被放入庫房了,未能見到。
不過好在其他白象塔出土的造像同樣非常精美,展示了北宋彩塑、木雕和磚雕的藝術。下面馬且停來分享幾款精美的造像,一同來領略一下白象塔的魅力。
北宋彩塑菩薩坐像
這是一尊雕刻於北宋政和五年六月的彩塑造像,曾經供奉於白象塔二層四面。菩薩面部圓潤豐滿,五官秀雅,帶著濃郁的北宋造像風格。
再來看看菩薩的服飾和配飾,菩薩頸部佩戴了瓔珞,內穿著石綠色的襦衣,外面披著淡灰色廣袖袈裟,袈裟上還可以看到點綴的深蘭色盤花,腰部圍束紅結帶的羅裙,半跏趺於坐椅上。
菩薩一腳踩在蓮花之上,一足盤膝,半跏趺於坐椅上,造型比例合適,神態自若,彷彿就像是北宋民間的人物一樣,展示了北宋世俗化的特色。
彩塑木星供養立像
這尊像高30cm的木星供養彩塑立像為北宋至道二年的遺存,出土於白象塔二層三面有著1000多年的歷史。立像頭戴頭戴進賢冠,冠後部披風下垂。面容飽滿,略帶微笑。內穿交領襦衫,外穿靛青色鑲紅邊交領大袖長袍。
兩手呈掌心朝上作持物狀態,一眼看過去就一副文人的模樣,和浙江省博物館的太陽天子造像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下圖就是浙江省博的造像。
北宋彩塑舞伎立像
除了菩薩和供養人像外,在溫州白象塔出土的造像中還有不少的舞伎立像,其中又以下面這尊最為精美。舞伎頭梳紅色雲髻,雙耳後二綹垂髻至肩部。內穿覆肩衣,外披石綠色的天衣。
下面的羅裙看起來更為精美,輕薄貼身,流動感十足,上身略微向右轉,彷彿就像是在翩翩起舞。透過仔細觀看這尊舞伎,發現其色彩儲存非常完好,很是精美。
北宋彩塑天王立像
如果說前面幾尊彩塑以秀美取勝的話,那麼彩塑天王立像則多了幾分威嚴感。天王造像身穿赭紅色明光甲式胄,胸前兩面菊花紋圓護,整體來說雖然不少配飾和肢體都殘缺,然而色彩豐富,神態威嚴,依然不失為北宋彩塑中的代表。
可以說相比唐代彩塑而言,北宋的彩塑更為世俗化,呈現出更接地氣的造像特色。存世的北宋彩塑並不多,而白象塔出土的這些彩塑正好填補了中國北宋彩塑,為研究北宋服飾、世俗等提供了很好的實物,可謂是意義非凡。
溫州博物館旅遊貼士:
怎麼去:在溫州站乘坐105路到錦江灣站下車,然後步行200米就可到達。
門票:溫州博物館免費開放給遊客,另外由於遊客不多不用提前預定,現場預約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