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到過北方的朋友都聽說過有名的絲路十三寶,說的冰川水、五色沙、甘肅藥材、羅布麻、葡萄美酒、蓋碗茶;酒泉酒、瓜州瓜、蘭州百合、羯羊娃、敦煌八怪、老茯茶、甘南蟲草頂呱呱。
透過絲路十三寶,讓我們看到絲綢之路展開的一幅畫卷。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北線矗立著巍峨壯觀的祁連冰川,祁連冰川西端的敦煌鳴沙山灑下一路金黃,五色沙直鋪向羅布泊這片窪地,溼地上成片的野生羅布麻花開爭豔;祁連雪水融化成河流滋潤著甘肅河西這邊狹長的土地,灌溉甘肅最具面積的中藥材和瓜果糧田;成片的葡萄架下勤勞的人民在歡歌笑語,釀葡萄酒、吃手把羊肉,品八寶蓋碗茶,猜拳行酒令,端起酒泉酒,捧起瓜州瓜;蘭州有百合,敦煌有八怪,甘南高原一流的蟲草頂呱呱,酒足飯飽還不忘來一碗羅布麻茶或者茯茶醒酒解油膩。這就是曾經的絲路如今的美景。
“每逢中土興盛,必攜友好交往而來。”這是基於我們民族的發展需要,同樣也是源於我們民族熱愛和平的文化基因。全新的時代,中國正在賦予絲綢之路新的內涵,這裡面有傳承,也有發展。
絲綢之路擁有1700多年的悠久歷史,但其名字的由來卻是近100多年的事。1877年,德國地質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國》一書中,把“從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間,中國與中亞、中國與印度間以絲綢貿易為媒介的這條西域交通道路”命名為“絲綢之路”,這一名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大眾所接受,並廣泛運用。
經過100多年的變遷,如今人們口中的絲綢之路有了更寬泛的指向,廣義的絲綢之路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陸上絲綢之路以西漢首都長安(今西安)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並連線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
絲綢之路十三寶又有海上絲路十三寶的說法:杭州絲,北海珠,西域香料,泉州瓷;廣東面點,海南酒,廣西藥材,雲南茶,福州茉莉,潮州菜,海南咖啡,高山茶,南洋燕窩來一打。
兩千年來,絲綢之路始終主宰著人類文明的程序。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軍隊、商人、學者、僧侶、奴隸,往來在這條道路上,創造並傳遞著財富、智慧、宗教、藝術、戰爭、疾病和災難。
21世紀的今天,讓我們認識歷史,認清形勢,傳承美好,共同推動一帶一路180多個簽約國家的合作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