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天有晝夜之分,而人也有臥起之時,這說明,人與天相對應。是個人都需要睡覺,如果不睡覺的話,誰都活不下去。
睡覺就等同於睡眠,它是所有高等脊椎動物都會出現的週期性靜息狀態,它擁有自發性與可逆性。人處於睡眠狀態時,對外界的刺激反應性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降低,與此同時,意識也會暫時性地中斷。
睡覺這種東西,從古至今都是非常常見的現象,它伴隨著每個人的一輩子,所有人都不能不睡覺。晚上睡覺,白天工作,保持良好的作息,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只不過不是所有的睡覺都是好事,老祖宗說的“人睡三覺,命比紙薄”,是哪三種覺?有何科學依據?
如果做到有效睡眠
如果一個人喜歡晝睡夜醒,那麼對於第二天的工作是大大的不利的,因為晚上不睡覺的話,白天哪裡有精力做事情呢,注意力也不能集中。這是短時間內,身體會反應出來的現象。
如果長時間晚上沒有得到很好的睡眠質量的話,就會出現脫髮、衰老、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對身體的臟器也很不好。
畢竟,身體的臟器運行了一整天,到了晚上正要休息,卻因為你熬夜不睡覺,它就不得不超負荷工作,如此一來,臟器能健康嗎?所以大家一定要改掉熬夜的壞習慣。
那什麼才叫“有效睡覺”?有的人認為只有睡覺做夢了才能算是“真正地”睡著了。其實不是的,就算在睡覺的時候沒有做夢,也算是進入睡眠狀態了。
因為人的睡眠分為深睡眠和淺睡眠,做夢是正常的生理現象,它正是屬於淺睡眠。
兩個睡眠時期相互迴圈,如果正好處於淺睡眠,那麼人們就能發現自己正在做夢,而如果處於深睡眠的話,他就完全不知道自己做沒做夢,你問他,他也會告訴你他不知道,但事實上,他確實是做了夢。
為什麼有的人會覺得自己經常在做夢?那是因為處於淺睡眠的時候比深睡眠多,這代表了這個人的睡眠質量並不是很好,只有處於深睡眠的時候身體才能得到修養身息的效果。都說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這是因為白天過得很充實,沒有休息時間,到了晚上精神依然不放鬆,就會把白天的場景帶入大腦裡,同時也帶入睡眠中,形成“夢”。
如果說做夢太多,第二天起床就感到疲憊,一副沒睡醒的樣子,就需要好好地調整作息時間;如果第二天起床依然神采奕奕,那麼就問題不大,不用在意。想要不做那麼多的夢,首先一定要放鬆,不要那麼緊張,多聽一些舒緩的音樂,泡泡腳,洗洗熱水澡,慢慢的睡眠質量就提高了。那到底是哪三種覺不能睡呢?一起來看看。
第一種是“睡懶覺”
睡懶覺是最常見的一種覺,但卻不是一個好習慣。任何人都曾經有過睡懶覺的現象,無論那個人多麼自律。尤其是在冬天時,被窩裡暖乎乎的,而被窩外面的溫度實在是太低了,每個人深覺起床需要莫大的勇氣,能賴一會就賴吧。但是我們不能抱有這樣的僥倖心理,貪戀一時之間的溫暖,因為一旦這種現象成為壞習慣後,就真的很難改過來了。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回籠覺”,就是說有時候起床上個廁所或者是做一些什麼事,然後發現時間還早,就繼續回來睡個“回籠覺”,其實在正常情況下,睡“回籠覺”是在補充睡眠,對身體有好處。但如果因為睡了個“回籠覺”而過度睡眠,造成身體損壞的話,那就太不值得了。其實正常情況下,每個人每天睡覺時間只需要六到八個小時,如果大於十個小時的話就會傷害身體。睡覺時間太長了,反而會讓身體疲累,得不償失。
第二種是“飯後覺”
大家都知道,吃完飯後不能馬上運動,但其實這邊說的運動是劇烈運動。吃完飯後不能劇烈運動,卻可以散散步幫助消化,而不能直接躺下休息。這是因為食物進入嘴巴後,最終會到達胃裡,胃需要分解這些食物,如果劇烈運動的話容易引起胃痙攣導致胃痛。
如果一吃飽就躺下來休息的話,胃就不能良好地消化食物,而且還會導致胃下垂。如果胃下垂的話,以後吃完飯後,就必須躺下來或者坐著,否則的話就會胃疼。而且胃下垂後,它的消化速率肯定沒有正常胃來得好。
第三種是“顛倒覺”
“顛倒覺”就很好理解了,就是我上面說的白天睡不醒、晚上睡不著的情況。顛倒覺會擾亂人的生物鐘,所以我們要倒時差,把生活作息調整過來,畢竟老是睡顛倒覺的話,容易引發身體一系列的疾病,到時候就很麻煩。
只不過我們生活在快節奏時代,有些時候幾點睡覺實在是不能決定。有的人是因為工作白天完成不了,只能夜裡繼續完成;而有的人則是因為管不住自己,自發熬夜,等到想睡覺的時候,才發現時間已經不夠睡了,這是非常無奈的。
然而,睡顛倒覺的話對身體的傷害很深,而且不可逆。如果是第一種情況的話,大家最好還是去找一些白天工作,晚上可以保證睡眠質量的工作,以此減輕熬夜的機率。如果是第二種情況的話,大家一定要約束自己,如此才能有個好睡眠,繼而才能得到一個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