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駕仕派立場無關。)
前兩天,駕仕派趙小查給我們帶來了一個車媒界的“重磅”訊息:某些獨立車評人已經拒絕再寫燃油車及發動機技術的文章了;新能源車成了車媒界宣傳的重中之重……
回顧:2022年,你還會買純燃油車麼?|查姐說
乍一看到這種情況,我很吃驚。但很快,我認識到這或許是必然的結果。
首先,純粹的燃油發動機技術演進幾乎停滯了。有車企已經宣稱停止了對燃油發動機新技術的研發。沒有技術革新,沒有新技術應用,哪來的相關評測和宣傳?
第二,整個車界正在全面擁抱新能源的潮流趨勢下,媒體報道必然要馬上跟進。畢竟傳媒業是歷史的記錄者,而絕非歷史的創造者。跟風順潮是他們的職責所在。
這是車媒的行業內部動態,屬於車界技術轉型的餘波影響。而車媒或多或少的關乎消費者對車輛購買的喜好傾向,但不是決定因素。畢竟在現今國內,所有的車輛購買者都不是純白新手了,消費者對車輛的認知不可能是零。甚至在還沒有買車的人群中間,都有人已經在“油電之爭”中選邊站隊了。作為三缸奇駿的車主,本人強烈傾向純油車,但認為基於傳統內燃機技術的油電融合產品,依舊是小型乘用車或家用車的發展方向。
實際上車輛的“油電之爭”早已存在。有史料記錄,最早的車輛驅動之爭,起自於百年之前。那次對決結果是,油車裝上了電啟動機,而電動車型被淘汰。時至今日,純電車型藉助電池和電機等相關技術的大幅進步與政策的強力扶持重回賽場。但這一輪爭鬥的結果,我認為依然可能是油電融合——即燃油仍是主要動力來源,而電驅系統負責驅動車輛。
其實當下,無論是車輛製造,還是市場銷量,亦或是車媒宣傳,油電融合都是大勢所趨。製造方面,之前最“頭鐵”的油車也紛紛掛上了48伏輕混系統,傳統硬派越野車也有了插混車型。在國內的所謂新勢力中,理想ONE一直處於銷量的第一梯隊,並且增程式混動車型越來越多。隨著豐田一代混動技術專利到期,各類重混動力系統將噴湧而出。
至少以我個人的觀察,近期在車媒中,純電已經不是熱點了(或者說不是唯一的熱點了)。針對各類重混動力系統的宣傳可謂鋪天蓋地。“純電不純了,油車也混了”,是最真實的寫照。
在2021年年底,誰也不敢給未來下定論。國內電網改革即將開啟,直接關乎充電樁產業的發展佈局。對於純電車型,充電電價完全市場化定價必然來臨,電價高低將決定純電車型的未來。
對於傳統油車,雖然環境十分不友好,但市場空間依舊廣闊。以長安和五菱為代表的低價微面車型,還擁有廣闊的市場。但這類車型在汽車媒體中沒什麼存在感。而生產這類車型的車企,完全可以用生產銷售微小電動車來化解雙積分政策的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根據駕仕派劉老師在廣州車展上的觀察,在緊湊級車型上,無論是轎車還是SUV,純電車型嚴重不足,而各類混動車型在車價和產能上還不能恰當匹配市場需求,傳統油車依然是該級市場的銷量主力。
基於上述兩方面,傳統油車在輿論不友好、政策強制壓制下,生命力依然旺盛。並且“增電減缸”的新油車不斷出現,增程式燃油技術和重混技術也重回媒體焦點……所有這些都是傳統油車應對新環境,主動做的改變。而純電方面雖不斷推出新車型,傳統車企也不斷宣稱全面轉電,但在技術上仍需重大進步推動發展。
在我看來,純電動的衝擊勢頭可能隨著一些新瓶頸的出現而逐漸放緩,當然仍會不斷推進,進入穩步發展階段。
總之,百年前的“油電之爭”早已蓋棺定論,而現今的“油電之爭”,似乎依舊將以更深入的“油電融合”作為結局。
文|走走看看
圖|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