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最近一段時間的情緒比較差,不太願意交流,甚至有些不耐煩。起初我並沒有在意,想著可能是正常現象,畢竟人的狀態本來就時好時壞,她又是在青春期,情緒有波動挺正常的。直到前幾天班主任老師打電話給我說她這次月考考得不好,年級綜合排名下降了很多個名次。我這才明白,這個應該才是她情緒差的原因,我覺得有必要和她談一談,瞭解一下她的想法以及考試失利的原因。
趁著週末午飯過後的間隙,我開啟了這個話題,問她最近怎麼樣,學習如何?她說月考得不好,說考試時犯困了,狀態不好。我知道狀態不佳不是原因,只是一個藉口。畢竟狀態不佳,不會幾門功課都考砸了,而且也不會有如此大幅度的下降。她接著說,其實物理題我都會。我繼續問她,既然都會怎麼還錯了這麼多呢?她沒有回答我,而是轉移了話題,她說不想上課了,希望假期快點到來,抱怨老師講課又枯燥又快。我意識到也許這次考試打擊了她,她不敢面對失敗,想要逃避現實。過了一會,我又問她,放假不用上課了,問題就能解決了嗎,你的成績就能變好了?你能不能告訴我你的真實的想法?你是不是害怕面對現在這個結果,害怕以後還會考得不好?這時我注意到她的眼圈紅了,說話的聲音也有些顫抖,說她怕同學們會嘲笑她,她覺得非常不公平,她這麼努力成績非但沒有進步還下降了這麼多,說著說著她哭了出來。這一刻她終於說出了內心的真實的想法,也釋放了壓抑已久的情緒。看到她傷心的樣子,我非常心疼,也感同身受。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失敗,沒有人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面對殘酷的現實會讓我們非常痛苦,但是這其實只是一種心理上的痛苦。困難和失敗並不可怕,重要的是我們選擇如何面對它,不同的應對方式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我們主觀上傾向於選擇忽略它,把它藏起來當作無事發生,這樣做可能會讓我們的心理上覺得舒服一些。這是因為我們的大腦中的自我意識障礙的防衛機制讓我們難以接受自己的錯誤和弱點,當遇到困難時我們會去指責他人或者選擇逃避。但是理性會讓我們意識到忽略問題只是自欺欺人,問題不會憑空消失,反而會因為累積而變得更加嚴重。所以正確的做法是選擇客觀的直面問題的真相,雖然一開始一定會很痛苦,但是一旦解決了問題,我們就會進步,也會更強大,自信心也會隨之增強。我們不應該被問題嚇到,反而要相信每個問題都是機會,都是發現自己的缺點,改進自己的機會。尊重事實,客觀地面對真相是我們取得正確結果的基礎,我們要相信事情的發展自有其客觀規律,當我們符合規律行事,我們就會實現我們的目標,如果我們失敗了則意味著我們的做法違背了客觀規律,深刻的理解並認可客觀真相而不是我們期望的真相才可以解決問題並獲得進步。
關於這次考試,在綜合分析了各科成績以及錯誤的部分以後,我發現其實她的主要問題是化學,基礎知識掌握的不好,錯的比較多。溝通下來,其實她也早就感覺化學掌握得不太好,一直都沒有太在意,存在僥倖心理,這次就被現實教訓了。學習新的知識,我們要刻意地練習,在做中學。每次的隨堂測試,週考,月考都是很好地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的機會。把錯題統計出來,透過刻意練習以及反思去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從而解決問題,這樣問題就不會因為累積而變得嚴重。繼續追問我發現最近的化學的錯題也沒有統計和練習。她說是因為其它作業太多了,沒有時間去整理和練習錯題。其實她花了大量的時間去做數學和物理的壓軸題。盲目地追求難題,是一種誤區,因為考試考察的內容絕大部分都是基礎知識,只要基礎紮實就會取得不錯的成績。如果在還有其他薄弱科目的情況下,就是在浪費時間,得不償失。當然如果確實學有餘力,也許可以適當的花些時間。這本質上其實這是一個關於時間的管理的問題,隨著科目越來越多,我們不能憑著感覺走,稀裡糊塗的必然會出現時間分配不合理,我們的學習要有計劃性。按照輕重緩急,按照不同科目的重要性以及個人的整體情況去合理的分配時間。和女兒一起討論之後,我們制定了以周為單位的學習計劃,計劃中按照權重分配了不同科目的時間,同時也適當增加了薄弱科目如化學和歷史的時間。另外也專門安排了用來統計、重做、反思錯題的時間。
失敗並不可怕,換個角度來看在這個時間點反而是件好事。早一點失敗,就能更早地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希望她能夠從這次失利中收穫教訓,客觀的看待問題,真實的面對自己,勇敢的克服困難成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