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往裡轟”的瓜田裡蹦躂了兩天,終於可以消停一下了。安靜下來之後有兩個問題值得認真思考一下。
先說第一個:在當今社會,婚姻制度是否還有存續的必要性?
在我國,婚姻制度起源於父系氏族社會,也就是農耕文明興起之時。男性需要穩定的財產傳承,女性需要穩定的繁衍條件。雙方一拍即合,隨即形成制度,乃至文化,不斷髮展延續了幾千年。總的來說,不管是在漫長的農業文明時代還是方興未艾的工業文明時代,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大體上都是符合或者能夠不斷適應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係嬗變的。
但是,由於我國的工業化程序過快,還未來得及形成成熟的工業文明,半個身子就已經探進了數字智慧文明時代。整個社會結構呈現出一種臘腸狗的形態。然而傳統社會的基礎結構已然逐漸解體,人在社會中的原子化程度越來越深。根本的原因在於男女之間的經濟依賴度越來越低,同時傳統家庭的功能逐漸可以由不斷健全的社會服務或保障所替代。從這個角度出發,傳統的搭夥過日子的婚姻形態將不可避免地走向終結。
另外,從生物本能上來講,個體最終的任務是儘量多而廣泛地繁衍後代,種群最終的任務是儘可能地存續。然而一對一的婚姻制度是違反這一天性的。古代中國以多妾製為妥協,但這在當今時代是不可能公然制度化的。所以我們看到各種婚戀不倫 現象不斷上演,而且離婚率逐年升高。同時,個人已經深刻嵌入社會分工協作的巨大輪盤中無法自拔。不斷加快的社會發展程序必然會不斷侵佔個人能夠投入在婚姻中的時間和精力,這點不是以個人意志甚至是社會群體意志為轉移的。這也是為什麼世界上所有工業化國家的人口出生率都會顯著下降的原因之一。因此,傳統婚姻制度保障繁育後代的功能也在不斷弱化。
當“港灣”不再溫暖的時候,它對於停靠的“小船”來說,就沒有必然存在的意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