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的不斷傳播是促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生命力所在。廣東是馬克思主義早期傳播的策源地和主要陣地之一。廣東較為開放的地緣特徵和民主的社會氛圍,有利於新思潮的傳播,五四運動以後,馬克思主義在廣東地區深入傳播,主要力量來自:先進知識分子、海員工人、海外華工及共產國際、蘇俄共產主義者等。
甲午戰爭以後,大批中國知識分子東渡日本尋求救國圖強之路。其中,代表人物有楊匏安、澎湃等。他們留日期間接觸大量的西方社會主義思潮,主要透過寫文章,書信介紹、回國度假等機會,與親友,青年知識分子進行交流,較早在廣東介紹社會主義、宣傳及普及馬克思主義常識。楊匏安是廣東香山人,是華南地區系統傳播馬克思主義第一人。1919年間,圍繞《世界學說》的主題,結合個人實踐感悟,撰寫了40多篇文章,採取大眾化方式對西方哲學、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及其他社會學說等進行通俗宣介。他較早在《青年週刊》宣言中宣稱“我們最服膺馬克思主義!”。彭湃是廣東海豐人,被譽為農民運動大王。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在工農群眾中傳播做出了偉大貢獻。在留日期間受到十月革命的影響,參加進步團體,逐漸轉變為共產主義者。1921年,彭湃回到家鄉廣東海豐,積極宣傳社會主義思想,在工農群眾中起了很大的啟蒙作用。1922年5月,彭湃在家鄉廣東海豐縣成立了第一個農會,組織海豐工農群眾和青年學生進行集會和遊行。隨後推動廣東各縣如海豐、陸豐、惠陽等很多地方建立了農會,到1923年5月,會員達到20多萬人。他在推動馬克思主義在廣東的傳播過程中,透過開展農民運動,組織農民自衛軍,向封建反動勢力開展鬥爭。
到北京求學的廣東籍知識分子。代表人物有譚平山、譚植堂、陳公博等。1917年,譚平山考入北京大學,在陳獨秀的影響下,十月革命後開始接受和傳播社會主義思想,並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譚平山曾參加籌辦《新潮》、《政衡》等雜誌,經常把進步書刊寄回廣東的親朋好友,宣介馬克思主義。1919年在《新潮》發表文章《“德謨克拉西”之四面談》,該文是中國最早介紹《共產黨宣言》的文章之一。
本地接觸馬克思主義的先進知識分子。代表人物有劉爾崧,周其鑑,阮嘯仙、張善銘、馮菊坡等。在五四運動中,他們高舉馬克思主義思想火炬。五四運動以後,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推動廣東工人運動發展。此外,陳獨秀先後三次到廣東,在留穗期間對宣傳馬克思主義做了大量工作。
(二)來自海員工人等工農群眾的傳播
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的炮響較早透過海員工人傳到國內。廣東海員工人與世界各地工人接觸較為廣泛,當海員工人到沙俄,瞭解到俄國工人階級在布林什維克及列寧的領導下,推翻了資本家和地主階級,建立“工人國”,就格外關注和興奮。海員工人回國後迫不及待地在工人、家屬、親友中傳播俄國的勞工資訊。如香港海員工人蘇兆徵等不少廣東海員專門到了海參威等地,直接瞭解十月革命的詳細過程,透過交談,實地考察,查閱相關的革命書刊,開闊了眼界,認為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社會主義革命將是中國未來的希望。當海員們返回廣東各家鄉時,迅速把在國外的所見所聞及有關十月革命的情況,在親友、老鄉及各群眾中介紹和傳播開來。
(三)來自海外華工的傳播
廣東毗鄰港澳,在19世紀中葉,透過香港、澳門兩地輸送大量廣東籍華工到歐美、沙俄等相關殖民地做苦工,一些華工甚至被派遣到戰場服務。十月革命暴發時,有5萬多華工參加了蘇聯紅軍。從20世紀初,大批華工陸續從歐美殖民地遣返回國,首先逗留在廣州、福州、廈門等沿海城市。這些歸國返鄉者或短暫逗留在廣州的海外華工,在傳播俄國十月革命、馬克思主義學說與世界工人運動方面起到一定作用。他們歸國返鄉後,充實工人階級隊伍,又把西方先進的工運思想、組織工會的經驗和工人鬥爭的情況帶給了國內的工人群眾。這些從歐洲陸續回國返鄉的海外華工,為壯大工人階級隊伍,傳播革命思想,起到了較大作用。
(四)來自蘇俄共產主義者的傳播
1920年10月,俄國的共產主義者米諾爾和別斯林來到廣州,以蘇俄政府代表的名義,在廣州籌建俄華通訊社,並與梁冰弦等無政府主義者等共同成立廣東“共產黨”。出資創辦了《勞動者》週刊,傳播馬克思主義,宣傳勞工神聖,號召工人團結起來,組織工會,反對資本家壓迫。在廣州廣泛接觸青年群眾以後,1921年春,米諾爾、別斯林與陳獨秀、譚平山等組建新的廣州共產主義小組,劃清與無政府主義的界限。此外,還指導籌辦工人夜校,創辦俄語學校,米諾爾及其夫人任俄語教員。在教授俄語的同時一併介紹俄國工人運動、國際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等方面知識和理論。一些蘇俄共產主義者也相繼到廣東開展活動,傳播馬克思主義,並開展馬克思主義與工人運動相結合的革命活動。
作者系華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博士生。
編輯:Giab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