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春秋霸主,齊桓晉文楚莊自然家喻戶曉,但在他們稱霸之前,還有三位被稱為春秋小霸的風雲人物,儘管霸業不如春秋五霸,但他們的故事同樣值得我們銘記,他們對各自國家民族的貢獻不能被後人遺忘。他們分別是:鄭莊公,楚武王、齊僖公。
鄭莊公
名寤生,鄭武公長子
繼位風波
鄭莊公的母親武姜因生他時難產,所以很不愛他,而偏愛他的弟弟公子段,一直想要鄭武公廢長立幼,但武公最終沒有同意,公元前743年,寤生繼位,是為鄭莊公。
平叔段之亂
弟弟段在母親的支援下,招兵買馬,謀劃叛亂。公元前722年發兵攻鄭,京邑人民反叛叔段,段兵敗出走,鄭莊公的政權進一步鞏固,為鄭國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黃泉見母
在平定弟弟段之亂後,鄭莊公和母親徹底鬧掰了,發出了不及黃泉不相見的誓言,然而沒過多久他就後悔了,可是沒辦法君無戲言。這時候大夫穎考叔給他出了一個主意:挖地挖到泉水,在隧道中相見,還會有誰說不對嗎?鄭莊公聽從了他的建議,母子和好如初。
繻葛之戰挑落周天子
公元前707年,周桓王率領陳、蔡、虢、衛等國的軍隊討伐鄭國,莊公和祭仲、高渠彌出兵迎擊,大敗桓王的軍隊,祝聸射中了桓王的肩膀。繻葛之戰後,周天子的威信一落千丈,鄭國則勢力大盛,逐漸成為中原地區的霸主。
鄭莊公四十三年(前701年),鄭莊公逝世。
名人語錄:多行不義必自斃
楚武王
公元前741年,楚蚡冒死,他的弟弟熊通殺其子而代立,是為楚武王。儘管這種弒君的行為大多被視為名不正言不順,但在楚國的發展史中無論貴族還是平民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軍事首領,而稚君幼主則被認為是於事無補的。
滅權國,創縣制
楚武王繼位不足三年,便揮師渡漢,遠征南陽盆地,攻打周朝設在漢北的重鎮——申,但沒有得手。於是楚武王轉而攻打江漢平原西部,滅掉權國,以權國故地為權縣,命鬥緡為權尹,也就是今天的縣長。
稱霸漢東
《左傳·桓公二年》記:蔡侯、鄭伯會於鄧,始懼楚也。蔡和鄭離楚都較遠,他們斷然不會庸人自擾。果然四年後,楚武王伐隨,漢東諸國,隨國為大,漢陽諸姬,隨國為首。公元前704年,楚國大敗隨國,從此隨成為楚的附庸。公元前701年,楚先後打敗鄧、鄖、絞,確立了其在漢東的霸主地位。
暮年壯舉
公元前690年,楚國創設了一種“荊尸”陣法,此時在位五十一年的楚武王已是古稀之年,為了教訓一下對自己似乎有些冷淡的隨國,他毅然躬臨戰陣。出征前,武王感覺心跳異常,便告訴了夫人鄧曼,夫人坦然說:大王的福壽怕是要到頭了,但只要將士沒有損失,即使大王不幸在途中與世長辭,國家還算是有福的。
武王就這樣出征了,為國家為社稷視死如歸,行軍不久,武王在一棵樹下休息時,心疾猝發,當即去世。
齊僖公
名祿甫,齊莊公之子,公元前730年繼位。在位時期,多次主持多國會盟,平息爭端。
公元前720年,齊國和鄭國在石門會盟,重修盧地結盟之好。
公元前715年,齊僖公出面讓宋國、衛國和鄭國講和。秋季,宋、衛、鄭在溫地會見,在瓦屋結盟,摒棄前嫌。
公元前713年正月,齊僖公在中丘會見魯隱公、鄭莊公。二月,三方在魯國鄧地結盟,五月,會和鄭國、魯國攻打宋國並於六月打敗宋國。冬季,因蔡國、衛國、郕國沒有按照周天子的命令會師討伐宋國,齊、鄭大軍攻入郕國。
公元前712年,齊僖公、魯隱公、鄭莊公聯合討伐許國,許莊公逃亡到衛國。
公元前709年,齊僖公嫁女文姜於魯桓公。
公元前706年,北戎攻打齊國,齊僖公派人向鄭莊公求救,鄭太子忽率齊軍大敗戎軍。
公元前705年,齊僖公聯合鄭國、衛國攻打盟邑、向邑。周桓王把盟邑、向邑的百姓遷到郟地。
公元前702年,齊、衛、鄭聯合攻打魯國。
公元前701年,齊僖公與衛國、鄭國、宋國在惡曹舉行會盟。
公元前698年,齊僖公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