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中的蒙古女子,歷史上並未生育,卻被封為貴妃
這些年後宮劇越來越吸睛,也正是因為我們逐漸關注到了女性的力量。在眾多女性角色的背後,我們總是能看到他們在不公平的環境下,仍然不斷努力的模樣。我們見過許多女人吃夠了苦頭,但也仍然熬不出頭。同樣的,也有些女人生來就好命,起點便是別人的終點,就比如《如懿傳》中四十九部的代表,穎妃。
《如懿傳》中的穎妃,原名叫巴林·湄若。這個角色其實是《如懿傳》中後期相對比較重要的人物,作為如懿的扳手,她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搞定了全劇大boss衛嬿婉。對於穎妃,我們的第一印象大多是直爽跋扈,懟天懟地,啥都不怕。其次便是穎妃有一個傳聞中連乾隆都忌憚的蒙古四十九部,於是在宮裡橫著走,沒有人敢以下犯下。
也正因為如此,穎妃這個人物有極大的衝突感,她明明是乾隆的寵妃,但是乾隆卻對她格外忌憚,處處避讓,這顯然不像是一個皇帝該有的模樣。而穎妃的地位,也並沒有真的超越乾隆,她說白了還是母家送到大清“和親”的公主,不管怎麼樣都不該對乾隆擺臉色。那麼在這裡,我們便仔細分析這種衝突感。
首先,我們就不得不提的是穎妃背後的四十九部。不談及歷史,我們從整個故事背景來看,蒙古四十九部是一個不小的勢力,但是絕對無法撼動大清的地位。如果四十九部和大清發生了爭執,那必然是兔死狐悲,誰都吃力不討好。基於此,乾隆禮待四十九部,一方面希望他們別弄出什麼么蛾子,給自己添麻煩,另一方面希望他們能夠鞏固大清的江山,不受外敵的侵犯。
而從四十九部來說,依附大清是最好的選擇,哪怕是有那個野心,憑藉他們自己的力量也要獨吞大清,這顯然是非常不不符實際的“幻想”,所要付出的代價極大,且未必會成功。而依附大清,不僅讓自己有了背靠背的友軍,還能維持四十九部的和平,這才是四十九部的核心利益。說白了,一個領袖想要拓寬自己的領土,前提是要先守護好自己原有的城池。四十九部做的維護自己的城池。
綜上所述,我們就不難發現,四十九部雖然歸屬於朝廷,但是他們和朝廷的關係是平等互助。雖然互為利用,但是為了彼此的利益,願意給對方留幾分薄面。四十九部確實“貢獻”了一個公主給大清,但是他們這個“貢獻”並非是犧牲,而是希望透過這個“寶貴”的公主,讓雙方合作更為穩固。穎妃進宮並非是為了討好皇上,而是代表四十九部門合作的態度。人家既然願意把公主下嫁,那成了親家關係,關係便更進了一步。
四十九部與朝廷的關係,也映射了乾隆和穎妃的關係。從社會層面來看,我們看到的是女人依附男人,穎妃是乾隆的妾室。但是從政治背景來看,穎妃和乾隆是“共存”,這其中沒有任何諂媚,汙衊,甚至是踐踏的意思。那麼我們就不難分析穎妃在後宮的衝突感了。
所有人都怕皇帝,為什麼她不怕。因為後宮所有人都是乾隆底下的臣子,他們的身家性命都握在了乾隆一個人的手上。當乾隆能夠獨攬他人的人權和性命之時,他們只能討好這個君主。但穎妃不同,她所代表的四十九部是效忠大清,乾隆如果不滿,也無法當機立斷剷除四十九部,他們蒙古有他們自己的生命力,並且足夠團結,乾隆也無法“無腦”摧毀四十九部。而這種母族的生命力,才是穎妃站穩腳跟的底氣。
再說穎妃為什麼敢在後宮作妖,那些太后不敢說的話,如懿不敢挑明的話,穎妃可以大大方方說出來。整個後宮,也只有穎妃敢指著衛嬿婉的鼻子罵她諂媚,哪怕對方是比她高好幾個階級的貴妃,她也絲毫沒在怕的。穎妃不怕得罪人,這其中有幾個底層邏輯。
其一,穎妃出身於蒙古,蒙古女人大多豪放,坦率,他們是那種當面可以幹架也不願意在背後悄悄說人壞話的“大女人”性格。那麼對於穎妃來說,她自然不可能對衛嬿婉留情。這兩個人碰上都還好,但凡交鋒了,穎妃必然是要開炮的。要不是因為後宮不能赤手空拳搏鬥,否則穎妃打一頓都算輕的。
其二,穎妃的母家雖然以蠻狠暴力為生存法則,但是在這種以暴制暴的行為邏輯背後,其實是也能透露出他們為人處世的準則。也正如故事中的穎妃所說,衛嬿婉這樣的女人,但凡在她額孃的身邊,那就必然是要被打死的。也就是說,在蒙古,“人品有問題”就是死罪,被打死也不為過。衛嬿婉不過是仗著皇帝的寵愛,穎妃才沒辦法。她必須要尊重皇帝的選擇,但這不代表她要尊重皇帝選擇的衛嬿婉。
其三,也正如我們所見,皇帝禮待四十九部。既然禮待,那凡事就要講究一個“理”字。要說這穎妃雖然出口跋扈,但是誰又能說她說的是錯的呢?這滿宮上下都知道衛嬿婉如何用手段爬上龍床,如何使用自己的小心計去害人,大家不過是看著她背後有乾隆撐腰,所以什麼都不敢說。但是穎妃可不同,她偏要說,說的那些話,又讓人無法反駁。乾隆又怎麼可能因為這種兒女私情,真的為了衛嬿婉,得罪蒙古四十九部呢。
而第四層隱藏更深的行為邏輯是穎妃對乾隆的認同,她相信他們四十九部依靠的是一個聖明的君主。也正因為如此,所以穎妃才敢去堅持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那是因為她知道皇帝其實是一個心中自有標杆的人。一方面來說,她不可能干涉乾隆的決斷,乾隆寵愛衛嬿婉,必然有其寵愛的理由,而另一方面,她也相信乾隆是一個聰明人,不可能會為了這樣一個小女子,傷了自己的心。孰輕孰重,大家都心知肚明。
穎妃的幸運,其實不僅僅是依賴於自己的孃家,而是她堅持自己的生存法則,勇敢且自信。這其實是魏嬿婉遠不可及的品質,故事中的穎妃深受巴達王寵愛,在蒙古的地位十分尊貴,猶記得穎妃進宮拜見如懿的時候,送的是他們蒙古的兩個吉祥娃娃。從這一個小舉動上,我們就能看出來,這個女孩骨子裡藏著的,是一個天真浪漫,純粹可愛的靈魂。
這是一個在愛中滋養長大的女孩,所以她敢於直面社會的黑暗面,也正如她到了這個吃人不吐骨頭的後宮,她也能行得正做得直。這其實需要極強的自驅力和判斷力,這個可愛的小女孩她並非真的懵懂無知,她逢人遇事也有自己的判斷力。
穎妃遮掩過鋒芒,當衛嬿婉設計勾引皇帝的時候,穎妃自顧自吃肉喝酒,並沒有為自己出頭;穎妃也敢於挑戰權威,當乾隆沉迷於寒香見,怒斥三阿哥時,穎妃大聲質問乾隆,是否是他們聖明的君主,而後被懲罰禁足;穎妃也懂得借刀殺人,以力推力,穎妃在後宮真正施展拳腳的一步,便是告訴琅嬅的女兒璟瑟,衛嬿婉要取代如懿。這也就造就了我們後面所見,璟瑟給乾隆吹耳邊風,示意衛嬿婉行事不正,影響皇子。
衛嬿婉的倒臺必然有穎妃的幾分功勞,但她卻從未居功,只像是幹了一件她認為正確的事兒。後宮的女人大多被童顏同化,到了最後人人均有執念。但湄若好像是那個意外,她總是明白自己該站在什麼位置,也知道該出手就出手,乾脆利落,大大方方。
湄若身上總有一股朝氣,這種朝氣可以抵禦後宮所有的陰暗。我們再仔細品味,湄若身上的這股朝氣,不就是與生活對抗的毅力嗎,這種不服輸的勁兒,才是湄若能夠泯然於眾人的可貴品質。生活無法把她摧毀,皇權不能,人性更不能。湄若始終是那個湄若,她只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只走自己堅持的道路,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