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間盤突出症是目前我國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好發於中老年人群,其主要是因為腰間盤各部位的退行性病變,例如髓核、纖維環以及軟骨板等,尤其是髓核,在出現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變後,遭受某種外力因素下,椎間盤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處突出於椎管內,對相鄰神經形成壓迫從而造成腰部疼痛、下肢麻木等症狀。
是什麼導致腰間盤
突出症的發生?
前面我們提到其主要是因為腰間盤各部位的退行性病變,所以退行性病變是導致腰間盤突出的基本因素,其中髓核的退行性病變較為常見,主要表現為含水量降低從而因失水引起椎節失衡、鬆動等小範圍的病理改變,而纖維環的退變將會引起脊柱堅韌程度的降低,除此之外長期反覆的外力也會造成輕微損傷從而會引起或加重退行性病變,
在基本因素之外,腰間盤自身解刨因素的缺點、遺傳因素、腰骶部先天性異常以及妊娠、受寒等因素也可能引發腰間盤突出症的發生。
發生腰間盤突出後
常發生什麼症狀?
腰痛
大多數患者最先出現的症狀,發生率約91%。由於纖維環外層及後縱韌帶受到髓核刺激,經竇椎神經而產生下腰部感應痛,有時可伴有臀部疼痛。
下肢放射痛
高位腰椎間盤突出(腰2~3、腰3~4)可以引起股神經痛,但臨床少見,不足5%。絕大多數患者是腰4~5、腰5~骶1間隙突出,表現為坐骨神經痛。典型坐骨神經痛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會加劇。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僅極少數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現為雙下肢症狀。坐骨神經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間盤產生化學物質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應使神經根發生化學性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壓迫或牽張已有炎症的神經根,使其靜脈迴流受阻,進一步加重水腫,使得對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壓的神經根缺血。上述三種因素相互關聯,互為加重因素。
馬尾神經症狀
向正後方突出的髓核或脫垂、遊離椎間盤組織壓迫馬尾神經,其主要表現為大、小便障礙,會陰和肛周感覺異常。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症狀,臨床上少見。
腰間盤突出症如何
進行治療呢?
微創減壓治療方法
設計原理的缺陷以破壞和損毀椎間盤的方法,獲得減壓;適應範圍較窄,針對膨出、突出型椎間盤突出,相對存在風險及併發症;醫患均受到放射性照射;遠期可能出現下腰痛的症狀。
手術治療
透過手術介入,術後仍有少數人殘留腰部痛或症狀加重,人們常將這些表現歸因於椎間盤切除後的病理改變,主要是透過節段性融合等方法解決問題,臨床融合率可高達89%,但臨床滿意度只有60%。
保守治療
以非侵入式手段為主,主觀感覺良好,安全性高,患者易於接受,主要集中在藥物治療、按摩、針灸、普通牽引治療等但多數存在復發情況,目前臨床中逐漸應用一種療效明確、體驗感豐富、復發可能小的新型治療方法,脊柱無創減壓治療,主要是模擬失重狀態下腰背肌肉的放鬆狀態,利用人體自身重力,避免椎旁肌肉的抵抗,運用非線性對數曲線減壓力,擴大脊柱間隙,形成持續的高負壓,使機體中的水和營養物質吸入,幫助椎間盤從內向外癒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