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專家] 龐昕焱心外科主任
[專家單位] 山東大學第二醫院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邊良
年逾七旬的周女士(化名)終於可以躺下睡覺了!因風溼性心臟病導致二尖瓣狹窄,她在過去15年裡飽受病痛困擾,直至只能“端坐呼吸”。
“就是躺不下了,一躺下就憋悶得厲害。”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心外科主任龐昕焱介紹,在體外迴圈下為她進行了二尖瓣置換及三尖瓣成形手術,終於解決了“心頭之患”。
周女士術後恢復得不錯,現在不但不喘了,還能做家務了。她所患的二尖瓣狹窄,在我國是一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病,近年來在心臟疾病中佔比越來越高。很多人對心臟瓣膜病缺乏瞭解,相當數量的患者存在延誤治療的現象。
㈠它是一扇重要的“門”
心臟瓣膜是心臟的重要結構,其功能就像閥門一樣,允許血液前向流動,而不允許血液返流。龐昕焱介紹,當它的生理結構發生改變的時候,就會出現兩種異常——一是血液向前流動受到阻礙,即瓣膜狹窄(開啟不全);二是阻止血液向迴流動的功能喪失,即瓣膜返流。
如果把心臟看作一棟房子,心房、心室就是裡面獨立的房間,瓣膜就是房間上開的門。注意,這個門是單向開放的。“我們前面說的兩種異常,可以理解為房門出現關不嚴或者打不開的情形。”龐昕焱說,人的心臟有4間“房”,即左心房、左心室和右心房、右心室。除了心房與心室之間有“門”,心室與大動脈之間也有“門”。
換句話說,心臟瓣膜共有4個,2個房室瓣和2個動脈瓣(也稱半月瓣)——連線左心房和左心室的叫二尖瓣,連線右心房和右心室的叫三尖瓣;連線左心室和主動脈的叫主動脈瓣,連線右心室和肺動脈的叫肺動脈瓣。
“這4組瓣膜合併狹窄、返流這兩種病理狀態,就涵蓋了所有的心臟瓣膜疾病。”龐昕焱說,比如,二尖瓣狹窄、三尖瓣狹窄合併關閉不全,或者主動脈瓣狹窄合併三尖瓣狹窄等等。
在瓣膜功能發生障礙的早期,心臟是具有代償能力的。透過心肌增強收縮、提高心率等,可以在短時間內保持心臟的輸出量。“這個階段叫作代償期,它是透過心臟更努力工作來實現的。”龐昕焱娓娓而談,“隨著瓣膜損傷的加重、心臟超負荷工作帶來的心肌損傷累積,病程發展會進入失代償期。這意味著,已經不能透過心臟的自身努力,為全身提供正常的迴圈輸出。”
在失代償期,患者會在活動後出現胸悶、頭暈、心前區疼痛、腹脹、下肢水腫等臨床症狀。
㈡錯誤攻擊源於“蛋白相似”
在我國,出現心臟瓣膜病的最主要原因是“風溼性問題”。“這裡所說的風溼與我們常說的類風溼不是一回事,它指的是特殊鏈球菌感染帶來的後遺症。”龐昕焱解釋說,在這種特殊鏈球菌的莢膜中有一種特殊蛋白,其與人體心臟瓣膜蛋白存在相似性。因此,人體感染這種鏈球菌後,免疫系統發起的識別對抗會帶來針對心臟瓣膜的“誤傷”。
而且,這種“誤傷”不會因為特殊鏈球菌感染的消失而停止。於是,免疫系統的長期錯誤攻擊,最終導致心臟瓣膜病變。龐昕焱表示,這就是風溼性心臟瓣膜病的致病機制。
第二種常見的心臟瓣膜病致病原因是退行性變。“由於存在或者不存在先天性的發育異常,長期啟閉正常的瓣膜在某些誘因下,如高血壓,出現了功能障礙。”龐昕焱繼續說道,第三種是先天性的因素,在我國最常見的是二葉式主動脈瓣;正常主動脈瓣由三葉組成。這部分患者由於先天原因,形成了二葉式主動脈瓣,或者因交界粘連導致功能上的二葉,從而導致主動脈瓣的功能不能耐久,容易出現主動脈瓣的狹窄或者升主動脈的擴張。
第四種常見原因是感染性問題,即心臟瓣膜部位的感染造成瓣膜結構破壞。龐昕焱告訴農村大眾記者,“再就是其他原因,比如墜落或撞擊造成的瓣膜腱索斷裂或者瓣葉撕裂、主動脈夾層造成的主動脈瓣交界撕脫等等。”
㈢症狀明顯的“失代償期”
心臟瓣膜病起病隱匿,不容易被察覺。“尤其是在代償期,患者的症狀不明顯。在查體時,透過心臟彩超檢查可以發現瓣膜功能的異常。”龐昕焱介紹,“一旦進入失代償期,患者的症狀會非常明顯,其中絕大多數需要進行外科處理。”
目前,心臟瓣膜病的治療可以分為內科(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外科手術。內科治療主要是透過利尿、擴血管、強心等藥物手段,改善患者受損的心臟功能。藥物治療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主要是針對症狀及併發症的處理。
“外科治療主要是透過手術對受損的心臟瓣膜進行修復或者置換。”龐昕焱說,“介入治療近年來發展迅速,現有成形的介入主動脈瓣膜可以應用於主動脈瓣的介入治療。具體來說,就是經股動脈或者心尖,以導管方式將壓縮的生物瓣膜送至所需位置,透過球囊擴張或自膨方式定位於主動脈瓣瓣環。”
據介紹,介入瓣膜處理二尖瓣、三尖瓣的方法,目前尚在實驗中。針對二尖瓣關閉不全,也有透過介入進行二尖瓣瓣葉夾閉治療的方法。而主動脈瓣介入治療,目前在國外已廣泛使用。龐昕焱指出,其優點是創傷較外科手術小,缺點是費用太高,瓣膜耐久性也有待進一步研究。
龐昕焱提醒,如果活動後出現胸悶、憋氣、頭暈、腹部腫脹、下肢明顯水腫等症狀,以及心臟超聲檢查提示存在瓣膜疾病,就應及時就診。是否需要手術治療,應當由有經驗的臨床專家綜合各方面因素作出判斷。
龐昕焱,主任醫師,醫學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心血管外科主任;山東省醫學會、山東省醫師協會心臟外科、血管外科、器官移植分會委員。
長期致力於心血管外科疾病治療和器官移植、臟器保護的研究。臨床經驗豐富,手術數量、質量在同級醫生中名列前茅。在山東省內率先開展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瘤腔內介入雜交治療,先天性心臟病及心臟瓣膜病的外科微創介入,冠心病的雜交微創治療;較早開展了主動脈內球囊反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