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有的寶寶就像一個小“鼻涕蟲”,經常掛著鼻涕,咳個不停,嗓子裡還呼嚕嚕的生痰,全家人都跟著著急上火。孩子反覆出現流鼻涕咳嗽有痰等症狀,大多和感冒、扁桃體炎、支氣管炎、肺炎有關。家長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護理。
感冒:服用顆粒劑要慢慢減
反覆感冒發燒的孩子大多分兩種型別,第一類是“表虛裡熱”,孩子內有積熱,外感風寒,經常一降溫一受風就感冒發燒。可以給孩子買點中藥顆粒劑玉屏風散服用。第二類是“脾胃積熱”,孩子脾胃裡有實熱,多會伴有大便幹、手心熱、扁桃體愛發炎等症狀。這時吃中藥顆粒劑消積散配上三甲散,效果比較好。無論哪種型別的反覆感冒,服用顆粒劑時,不要病一好就停藥,也不要天天吃。最好是隔天吃,先讓孩子隔上兩天服一次,如果感覺孩子肚子不脹了,不積食了,可以再隔上五天、七天給孩子服一次。
3歲以下的孩子不愛吃中藥的話,也可以試試小兒推拿。
◎捏脊:讓孩子趴在床上,背部保持平直放鬆。家長兩手的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狀。大拇指與食指相對,向上捏起面板,同時向上捻動。兩手交替,沿脊柱兩側自長強穴(肛門後上3-5釐米處)向上邊推邊捏邊放,一直推到大椎穴(頸後平肩的骨突部位),算做捏脊一遍,每天5-9次。
◎補肺經:孩子的肺經在無名指未節的手指肚面上,順時針推即為補法,稱補肺經,每天早晚1次,每次5分鐘左右,可補肺益氣,增加孩子的肺功能。
支氣管炎:三個食療方助清痰
小兒毛細支氣管炎以2-6個月的寶寶最為多見,大部分患兒有溼疹史,或親屬中多有過敏性鼻炎或哮喘等病史。絕大多數不發高熱,以咳嗽、喘息、有痰為主,精神狀態一般較好。中醫認為,小兒毛細支氣管炎主要是痰涎堵氣道所致,多數患兒形體稍胖,加之其特殊的生理特點——脾胃常弱,內易生痰濁,外易被風熱或風寒侵襲,引動體內伏痰,從而表現出喉中有哨音、呼嚕聲等。
在小兒毛細支氣管炎恢復期,家長根據孩子的症狀有針對性地做些藥粥,對寶寶恢復也可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脾虛多痰:這類孩子多伴有大便次數多,飲食不佳、面色蒼白或發黃、咳白痰等症狀。家長可用山藥、雲苓煮粥,對寶寶的恢復有很好的效果。
◎肺熱多痰:此類孩子咳出痰的顏色多為黃稠狀,並且伴有鼻腔乾燥、手腳心發熱等症狀,可以給孩子做個冰糖川貝燉雪梨。選3-5克川貝,把梨從中間挖一個孔去核,將川貝放入梨孔中,放入500克水中煮,再加點冰糖。
◎溼盛多痰:這類孩子多舌苔厚膩、腹部脹滿、咳白痰、喉間有痰鳴、常伴喘息等。可以取適量陳皮、白蘿蔔熬水喝。
扁桃體炎:清清肺熱多活動
很多孩子到冬天,扁桃體會反覆發炎,導致感冒發燒。扁桃體作為呼吸道和消化道的門戶,當細菌侵入時,它首當其衝受害,當孩子有食積、消化不良、便秘時,就會導致身體防禦能力下降,細菌就會大量繁殖,引起扁桃體發炎,經常反覆會形成慢性扁桃體炎。從中醫看,扁桃體炎和肺熱有關,當肺部有熱時,它就會順著這個“大門”往外走,這時熱就會不斷燻蒸咽喉,會使寶寶扁桃體紅腫、扁桃體炎、腺樣體肥大、睡覺時打鼾、感冒、咳嗽。
冬季天氣乾燥,而寶寶們穿衣過多,住房開暖氣,活動又很少,飲食所含熱量偏高,食用的水果蔬菜也少,體內就容易積熱。這時媽媽可以給孩子推拿一下,清清肺熱。
◎清肺經300次:從指無名指根往指尖推為清。
◎按揉合谷1分鐘:這個穴位一是可以通經活絡,二是可以解表清熱。很好找,大拇指跟食指中間那個凹陷就是合谷穴處,用大拇指用力壓一下會有痛感。
◎捏脊9次:可以從上往下6次,從下往上3次。從下往上捏是補,從上往下捏為清。
此外,家長要注意多帶孩子進行戶外活動,不要穿太厚。
肺炎:飲食調理化祛熱
肺炎在兒科疾病很常見,特別是3歲以內的嬰幼兒,呼吸道抵抗力弱,免疫力不強,肺部容易出現炎症。孩子要是肺炎反覆發作,不妨給孩子在生活上進行一下調理。
◎痰溼困脾:這類孩子大多是“小胖墩”,愛吃甜食、冷飲,這些食物易損傷脾胃,加上平時久坐少動則氣血執行不暢,脾胃運化失常。最簡單的辦法,是熬點蘿蔔水喝。白蘿蔔不去皮,切條放鍋中加水煮15分鐘,然後加點冰糖就可以喝了。能消食化滯、開胃健脾、順氣化痰。
◎脾肺積熱:這類證型多見於食積的孩子,小孩脾胃弱,同樣一塊肉,大人吃了沒事,小孩子吃了可能就消化不了。而且“魚生火、肉生痰”,這些高蛋白食物,吃多了會積滯在脾胃裡生熱、生痰,波及肺臟就會導致肺炎復發。脾肺積熱的表現是口乾口臭、大便乾結、咽喉紅腫,愛吃涼食,不愛吃熱飯等。可以給孩子熬點金銀花水或菊花水喝。如果伴有咳嗽,還可以加點蘆根同煮。
◎脾胃虛弱:這類孩子多是先天脾胃就差,不愛吃飯,平時比別人怕冷。家長平日熬粥時可以放點養胃健脾的山藥、薏米、人參、核桃、紅豆等,慢慢孩子就恢復了。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何世楨、馮斌、宋桂華、高山、都修波)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採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