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人滴水恩,當以湧泉相報!在東北黑龍江,有一姜姓小孩,父親和母親因車禍去世。他是吃百家飯長大的,鄰居都可憐他,所以每到吃飯的時候,都會留他在家裡吃飯。可是大家誰也沒有想到,這孩子長大後竟然有了大出息,而且還知道報恩,真是萬萬沒有想到。
衣衫襤褸的小孩
父親和母親出車禍的時候,小姜剛剛12歲。父親在出事之前,是公社磚廠的司機,收入在當時算是很多,即便母親有嚴重的心臟病,日子還過得去。
不過,自從父親出事以後,小姜的生活徹底改變了。父親多次手術,本來沒有積蓄的家庭負債累累。後來,債主逼債把父母僅有的房子要去。
沒有了住處,小姜搬家到村口一廠房內。村裡打算安排他到別人家寄住,小姜堅決不同意。
那是村辦企業的粉絲廠的廢棄廠房,沒有窗戶和門。常言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懂事的他,去村民家要一些塑膠和破舊的麻袋,擋在沒有玻璃的床上。好心的鄰居為他們找了一個破木門安上。一家人就在那破廠房裡住下。
夏天還好,冬天房子四面漏風,只能靠撿拾柴禾取暖,也經常是無柴可撿,只能忍受著風寒。
那時候,好心的村民們可憐破衣爛衫的小姜,經常留他在家裡吃飯,有時甚至給他一些破衣服。有時候,會把飯送到村口的廠房。那時候家家日子過得都不好,能讓他在家裡吃飯,再給一些破衣服,已經是很大的施捨了。
可憐巴巴的學生
在村裡小學讀書的時候,學校免去了他所有的費用,小姜學習成績很好。所以,他也經常輔導同學做作業。每次幫助學生輔導作業,學生的家長就會留下他吃飯。一方面是感謝,而更多的是可憐他。
村子裡百十多戶人家,他每一家的飯都吃到過。這在他幼小的心靈裡,也種下了善的種子。
後來,小姜考上了初中,學習成績還是在班級名列前茅。由於沒有錢,他選擇報考師範學校。懂事的孩子,他知道,沒錢無法讀高中、大學,所以,他放棄了上大學的夢想。
中考成績公佈,他以全縣第一名的成績,被師範學校錄取。
師範學院雖然不收學費,而且有助學補助,但是自己還是要負擔一小部分生活費。
上學走的前一天,村民都聚到小姜家裡,囑咐他好好上學,將來為社會做貢獻。同時,村民們還拿來了乾糧、雞蛋送給他。知道他沒錢,村民們你家10元,他家5元,3元,1元,湊夠了他上學的路費和學費。
後來小姜回憶說,如果沒有當年大家的“慷慨解囊”他根本上不起學。
辭職下海的老師
在師範學校上學,小姜也是非常努力。老師知道他家庭困難,透過關係讓他在學生食堂打工,賺一點學費。
三年後,小姜從師範學校畢業。當時的成績非常優異,以全校綜合第一名的成績,被縣城的學校錄用為老師。
但是,小姜自己卻強烈要求回到自己的家鄉教學。他說,他是喝那裡的水長大,吃那裡的飯長大,那裡有他最愛的人們。
本來,小姜想做一輩子老師,教書育人,讓更多家鄉的孩子走出大山。那時候,他幾乎把自己所有的工資都用於幫助家庭條件困難的學生。其餘的工資,他全部交給母親。
後來,小姜改變了自己的想法,他想闖出一條路,帶領家鄉的父老鄉親擺脫貧困。最後,他選擇了辭職做生意。
知恩圖報的兒郎
那時是剛剛改革開放沒有幾個年頭,小姜最初是賣山貨。挨家挨戶收山貨,然後到山外去賣。那時候,他寧可自己少賺錢,也想辦法多讓利給村裡的老百姓,因為他知道,沒有他們,或許他早就餓死凍死了。
後來,小姜生意做大,幾年的功夫就賺了近百萬。這時候,他把目光瞄在家鄉的水稻上。於是,他投入了所有的積蓄,建了一個小型的大米加工廠。
從此,鄉親們的水稻再也不愁賣了,而且還要比別人的多賣幾角錢。村民們都十分感謝他,說當年沒有白疼他,這孩子懂得報恩。
生意越來越大,小姜成了遠近聞名的大老闆。在他正好40歲那年,也就是父母離開人世的28年後,他做了一個令所有人感動的事情,投資為村裡每一戶建一棟小洋樓,也就是大家說別墅。
別墅蓋好後,村民們喜遷新居。村民們歡天喜地,家家放鞭炮慶祝,一起到小姜那裡表示感謝。
而小姜的話,卻讓大家淚流滿面,他說:“鄉親們,應該是我感謝你們!沒有你們,就沒有我的今天,你們是我再生父母,我永遠也忘不了你們。有黨的好政策,我今天說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們,以後,我們的日子還會更好!”
編者注:本文是以真實事件為背景改編的故事,圖文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如有侵權,請提醒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