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說,要想胃腸病好得快,腸營養其實是不能忽視的,很多人可能會有這樣的疑惑:“我是胃腸有問題,但是吃點好的補補不就行了?為什麼醫生非讓我吃營養液?是不是坑錢?”
會有這樣的疑問很正常,因為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營養支援的重要性,尤其是沒有意識到用營養液直接補充腸內營養的重要性。
實際上,科學調查的資料顯示,我國現有的住院病人當中,足足有40%~50%都是營養不良,需要迅速補充營養,但實際能獲得這一治療的人不足20%。
一、腸內營養支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說到補身體,大家都有發言權,多少都知道那麼一兩個補充營養的好東西或者小妙方。
那麼,為什麼一定要選擇透過營養液補充腸內營養呢?
胃腸道是人體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一旦胃腸道出現問題,比如:胃腸道瘻或者一些炎性腸道疾病,都會直接引起營養攝入異常,這種時候,身體就會處於營養不足的狀態,而營養不良的後果是比較嚴重的,可能導致傷口癒合延遲、免疫功能下降、住院時間延長等等。
這也就是為什麼生病,尤其是住院期間,醫生都會告誡病人注意營養的補充。
“為什麼要用營養液?”
“我覺得透過食補最健康。”
食物的營養當然很重要的,但是它效率低,不可能今天吃完明天就見效,營養攝入出現故障,這會兒身體正虛弱的病人可能等不了那麼久,直接給予患者一步到位、見效快的腸內營養支援是最佳選項。
因為腸內營養支援:
1. 可以促進腸蠕動;
2. 可以加速血液迴圈;
3. 可以促進胃腸激素的釋放;
4. 可以改善腸粘膜屏障功能,減少腸道細菌易位。
腸內營養支援,不僅見效快,而且優勢非常突出!
因此,只要患者的消化道沒有完全喪失功能,只要消化道還具有一定功能,醫生都會優先應用腸內營養,不僅能取得與腸外營養(透過體外輸液輸送營養)相似的營養支援效果,同時還可以避免長期完全腸外營養造成的胃腸功能障礙、胃腸黏膜屏障作用降低、腸道細菌移位等不良反應,減少腸源性感染。
其次,腸內營養與腸外營養相比,所需費用較低,使用較安全,監護較容易。
所以,“只要腸道有功能,能安全使用,首先使用它”是營養支援的基本原則。
這一原則早已經受過臨床及動物實驗的考驗,證明了實用性,得到了普遍贊同。
二、腸內營養支援的常見誤區
1. 一旦出現腹瀉就必須停止腸內營養支援:
其實腹瀉在接受腸內營養支援的病人當中很常見,不分青紅皂白就把過錯全都歸咎於腸內營養支援是錯誤的。
在停用腸內營養之前,必須先檢查一下,看看是否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瀉,比如:一些液體形式的藥物,醋氨酚、西沙必利、甲氧氯普胺等等,都有輕瀉作用,能夠促進腸道排洩。
2. 高血糖的病人不應該用腸內營養:
管飼病人中大概有10%~30%患有高血糖,佔比並不算少,因為比起高血糖,還是不給予腸內營養支援的後果更嚴重。
不給予腸內營養支援,只會加重這些病人的營養不良。
所以腸內營養支援是非常必要的,如果病人患有高血糖,那麼只需要在營養支援期間注意監測血糖,如果血糖水平很高可以使用胰島素,或者降低輸注速率、濃度。
突然性的血糖升高,大機率是由於營養液輸入過快引起的。
3. 注射營養液比口服效果更好:
醫生還是建議不要用打針或者其它手段,直接將營養液注入腸道,儘量選擇口服。
口服對胃腸道有一定的保護作用,就像老話說得“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如果長時間不去練習,很快就會把原本會的東西忘得一乾二淨,腸道也是一樣,長期的注射餵養很容易導致胃腸道功能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