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伊評科技
在更新了架構和工藝之後,英特爾酷睿12代處理器“終終終於”迎來了這兩年中難能可貴的翻身當家做主人的場面。目前在主流民用高階CPU領域,呼聲最高的應該就是AMD的R9 5900X以及英特爾酷睿的I7 12700K,那麼這兩款晶片到底孰優孰劣,我們來進行一波詳細的對比,希望可以幫到你。
引數對比以及前瞻猜想
先來看一波引數。
為了方便書寫,下文會簡稱為R9和I7。
工藝:R9 5900X 臺積電7nm工藝;I7 12700K 英特爾自家10nm+++++工藝。工藝上還是R9更好,但是單論電晶體密度,英特爾的也不差。
核心數:R9 5900X 12核24執行緒;I7 12700K 4大核+8小核共12核,20執行緒。架構不同沒有可比性,英特爾首次用上了大小核心體系。
L3快取:R9 64MB/英特爾 25MB
TDP:R9 105W;I7 125W
主頻:R9 基礎頻率 3.7Ghz,睿頻4.8Ghz;I7 大核基頻 3.6Ghz,睿頻4.9Ghz;小核心基頻2.7Ghz,睿頻3.8Ghz。
總結:從引數上來看,R9的綜合素質明顯要更好一些,邏輯核心更多,工藝更強,快取更大,功耗更低,主頻總體也更高。但是畢竟英特爾採用了全新的架構,具體我們還是看跑分。
跑分基準資料:(都以DDR4記憶體為主,現階段DDR5記憶體不是人能買的)
1、CineBench R23:
R9 5900X:單核1613/多核 22076
I7 12700K:單核1941/多核22697(勝)
2、Geekbench 5 64Bit(單核/多核)
R9 5900X:1646分 14650分
I7 12700K:1872分 14992(勝)
結論:主要援引了兩個最常見也是公認最有說服力的跑分資料,從資料上可以看到,I7在單核效能上遠超R9,在兩個平臺的優勢都達到了20%左右,能在單核效能上擁有如此之大的優勢,英特爾的Alder Lake S架構功不可沒。至於在多核效能上,多了兩顆邏輯核心的R9也並未佔到什麼便宜,基本打成平手。
遊戲測試:(顯示卡為RTX3080,1080P 特效全開)
地平線 5:
R9 5900X:166幀 66度 93W
I7 12700K:167幀 52度 69W
大鏢客2:
R9 5900X:179幀 62度 104W
I7 12700K:180幀 53度 96W
賽博朋克2077
R9 5900X:119幀 70度 109W
I7 12700K:137幀 64度 108W
死亡擱淺
R9 5900X:204幀 67度 111W
I7 12700K:193幀 63度 113W
總結:上面主要羅列R9 5900X和i7 12700K在四款較新的主流3A級大作下的表現,大家基本上打成平手,單核效能更為強悍的I7也並未取得特別明顯的優勢。不過我們可以看到,I7在工藝不及R9的情況下,在溫度和功耗方面反倒有一定的優勢。這還是比較讓人驚喜的,看來,英特爾的大小核設計在一定程度上確實優化了一部分功耗表現。
生產力測試:
PR 1080P-4K輸出渲染測試,顯示卡均為3080TI
R9 5900X:8883分
I7 12700K:9904分
Photoshop:圖片輸出,拖拽,綜合測試。
成績如圖,I7 12700K在各個場景中均保持優勢。
總結:在Adobe家族的幾款軟體中,I7同樣保持了領先的水準,在生產力領域得益於更好的最佳化和適配能力,英特爾的CPU確實可以展現出不錯的表現。
總結
總體來看在價位相仿的情況下,I7 12700K在各個方面都展現出了對R9 5900X的絕對領先,尤其是在單核效能方面領先明顯。我們還是期待一下AMD下一代Zen 4架構能夠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