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沙味辛甘,古稱性溫燥,其實性甚平和。
功能:祛風滲溼;解毒化瘀,配以疏解藥,如大豆卷等,善能宣表、滲溼,對時感挾溼,發熱而周身疼痛,多有佳效。
清代王孟英氏盛讚本品為治“諸霍亂之主藥”,乃取其滲溼解毒之功。
凡食物中毒、急性胃腸炎等所引起的嘔吐、瀉利、轉筋,均可配合逐穢安中之品以治之。
對部分肝炎、目疾、面板瘙癢等症,亦可用之。
此外,實症經閉可用其化瘀通經,而崩漏又可用其炭以止漏。
本品含有多量維生素A及B,並含有蛋白質、葉綠素及植物生長激素。蠶沙所含遊離氨基酸,曾找出亮氨酸、組胺酸等13種氨基酸,隨著蠶兒長大,糞中亮氨酸與組氨酸含量亦漸增多,故入藥以“晚蠶沙”之效為佳。
日本吉見子庸著《獨醉醫談》,謂蠶沙為老年常備藥,可預防中風,又是強壯劑,可以參考。
一、霍亂
此症因起病急劇,吐瀉交作,揮霍潦亂而得名。
古代也可能包括真性霍亂在內,但主要是急性胃腸炎、食物中毒之類疾患。
王孟英在其《霍亂論》中,除用單味蠶沙外,並列有“蠶矢湯”,以治霍亂轉筋,肢冷腹痛,口渴煩躁,目陷脈伏,時行急證。
方用晚蠶沙,生苡仁、大豆卷,陳木瓜、姜半夏,薑汁炒川連、酒炒黃芩,焦山梔,通草,淡吳萸,水煎服。
這對熱性霍亂較為適宜,如屬寒者,則宜復入四逆湯以回陽救逆。
另如吐瀉太過,脫水嚴重,又當中西結合搶救為宜。
病案舉例:
蔡XX,女,26歲,工人。
飲食不節亂於中,酷暑之熱侵於外,致胃腸清濁混淆,吐瀉交作,口渴煩躁,腹痛,溲短赤。苔黃膩,脈數大,亟宜逐穢定亂,清暑洩熱,予王氏蠶矢湯。一藥即平。後以藿香正氣丸調理善後。
二、閉經
經閉的原因很多,臨證有虛、實之分,以寒侵溼阻引致衝任失調,氣血凝滯的較為多見。
“蠶沙酒”用於實證閉經,收效多滿意。
處方:晚蠶沙,黃酒,罐貯封口,置水鍋中,文火煮一小時,每晚隨量溫飲一、二兩。服完後觀察半月,如月經仍不來潮,可續服一料。
病案舉例:
陶XX,女,25歲,工人。
經期因淋雨受寒,以致少腹脹痛,月經中止。迄今閉經已七月,平日白沃綿綿,腹痛隱隱而脹。苔白中微膩,脈沉細而澀。
此為寒溼內阻胞宮,以致經血瘀滯不通,予蠶砂酒一料訊息之。服完後十日,月經即行,週期如常。
三、關節疼痛
此症初起,獨用蠶沙,或以其參入“祛風勝溼,溫經通絡”之劑中,多可收效;如纏綿日久,則非重用“蟲蟻捜剔”之品,殊難達到“蠲痺舒絡、追風逐溼”之功。
另以蠶沙炒熱(布包)外熨關節疼痛處,日二、三次,亦頗有助益。
病案舉例:
吳XX,女,36歲,工人。
勞動後汗出當風,致風溼襲踞,經絡失宣;三日來,形寒發熱,周身關節疼痛,艱於活動。苔白膩,脈浮緩。於宣痺湯意損益。
藥用晚蠶沙,木防己、生熟苡仁,片薑黃、川桂枝,滑石,水煎服。連服兩劑,諸象若失。
四、胸脘痞悶
時病夾溼,往往以胸脘痞悶為苦,用蠶沙煎取汁,以布漬藥汁熨胸,日二、三次,可以緩解。
五、崩漏
《濟陰綱目》治崩漏,用蠶沙炒炭,研末,一日三次,開水送下,經臨床驗證,確有效果。
病案舉例:
賈XX,女,32歲。
經事紊亂,此次後期半月始行、量多如崩,雜有瘀塊、腹痛。舌質襯紫,脈細澀。此瘀血阻滯,衝任大失調,血海不固,治宜和瘀固崩,予蠶沙炭,日三次。次日即淨。
按語:蠶沙生用能治經閉,炒炭則能止崩漏,這是中藥炮製的妙用。
六、蕁麻疹
中國人民解放軍楊、張二同志報道,用“蠶沙飲”:蠶沙、丹參,重樓,地膚子、蟬衣,治蕁麻疹,連服二帖即除。
對面板瘙癢症、藥疹、玫瑰糠疹、手部急性溼疹、日光性溼疹等均有一定療效。
附:蠶繭
蠶繭味甘性微溫。
主要由絲纖維蛋白、絲膠蛋白組成,有擬膽鹼作用;並含有鐵、氟、錳、鋅等元素。
煮汁能止渴,治小便過多及糖尿病。燒灰可止血,適用於便血、崩漏以及宮頸癌出血。
民間驗方“蠶繭湯”(蠶繭,豆豉、青蒿),治小兒夏季熱,效果滿意。蓋蠶繭生津止渴,豆豉退熱除煩,青蒿善清虛熱,配伍允當,宜其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