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中介紹了上古時期及三代帝王陵,本篇來介紹秦漢時期的帝陵,這裡面有你熟悉的嗎?
秦朝:
- 1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寢,中國第一批世界文化遺產、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千米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陵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至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座規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徵著帝都咸陽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於內城南部,呈覆鬥形,現高51米,底邊周長1700餘米。據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佈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個,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蹟”中的兵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現了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藝術才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和寶貴財富。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21年10月18日,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 2二世陵【秦二世】
秦二世皇帝陵,位於今西安市雁塔區曲江池南路,是秦朝第二位皇帝胡亥的陵墓,俗稱”胡亥墓”。據史料記載,公元前207年(二世三年)權臣趙高脅迫秦二世自殺,以庶人儀葬於周杜國屬地,即秦時的洲地。陵墓坐落在原坡地帶,環境幽僻,迥異於秦漢以來高峻宏偉的帝王陵墓,同附近的杜陵、少陵相比,殊感遜色。
西漢
- 1長陵【漢高祖】
長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東約20千米的窯店街道三義村北,是漢高祖劉邦與呂后合葬墓。長陵東西並列著兩座陵墓,西為高祖陵,東為呂后陵。陵前曾有清代陝西巡撫畢沅所立的兩通碑石,又因為陵墓附近曾經出土過屬於西漢時代的“長陵東當”、“長陵西當”和“長陵西神”文字瓦當,證實了這裡的陵墓確為長陵。1988年01月13日,長陵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2安陵【漢惠帝】
漢安陵為漢惠帝劉盈墓,2001年6月25日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東18公里處渭城區韓家灣鄉白廟村。安陵為覆鬥形,底部周長725米,高25.22米。陵西北150米處為張嫣皇后墓,因呂后死後張嫣被廢,封丘很小。陵北白廟村一帶有邑城遺址,陵東還有12座陪葬墓。
- 3霸陵【漢文帝】
霸陵,是漢孝文帝劉恆和竇太后(西漢孝文竇皇后)合葬陵寢,有時寫作灞陵。灞,即灞河。因霸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於西安東郊白鹿原東北角,即今灞橋區席王街辦毛窯院村,當地人稱為“鳳凰嘴”。2015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透過考古研究認為霸陵位於“江村大墓”,屬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12月14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線上會議,公佈陝西省西安市白鹿原江村大墓即為漢文帝霸陵。
- 4陽陵【漢景帝】
陽陵又稱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后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位於今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正陽鎮張家灣、後溝村北的咸陽原上,地跨咸陽市渭城區、涇陽縣、西安市高陵區三縣區。陽陵始建於漢景帝前元四年(前153年),至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竣工,從漢景帝始修陵到王皇后入葬,陽陵的修建時間長達二十八年。陵園佔地面積20平方千米。1963年4月,陽陵被公佈為第一批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25日,陽陵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 5茂陵【漢武帝】
茂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興平市東北,東西為橫亙百里的“五陵原”。西距興平市12千米,東距咸陽市15千米。其北面遠依九嵕山,南面遙屏終南山。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寢,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茂陵於建元二年(前139年)至後元二年(前087年)間建成,歷時53年。陪葬墓有李夫人、衛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1961年3月4日,茂陵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08月,包括茂陵在內的29座漢唐帝陵被列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專案。
茂陵
- 6平陵【漢昭帝】
平陵是漢昭帝劉弗陵和孝昭上官皇后的合葬陵墓。陵冢封土為覆鬥形,底部周長2700米,高29.2米。西有上官皇后陵。原有陪葬墓57座,現存23座。主要有竇嬰墓、夏侯勝墓、朱雲墓、張禹墓、韋賢墓等。平陵,是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西6公里處秦都區平陵鄉大王村。
- 7杜陵【漢宣帝】
杜陵位於西安市三兆村南,陵區南北長約4公里,東西寬約3公里。是西漢後期宣帝劉詢的陵墓。陵墓所在地原來是一片高地,潏、滻兩河流經此地,漢代舊名“鴻固原”。宣帝少時好遊於原上,他即帝位後,遂在此選擇陵地,建造陵園。杜陵佔地120多畝,四周環繞有夯土圍牆,牆基寬9米。陵園以殿為大門,殿與配殿共長30多米,寬20多米,門道寬約6米。墓冢在陵園的正中,平面呈正方形,邊長120米,高30米。陵前立有清代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立的“漢宣帝杜陵”碑一通,碑銘清晰可辨。此外還有碑碣十餘方。園內還有寢殿、便殿等遺蹟,四周排水的溝渠仍清晰可見。漢代以來,杜陵一直是長安的遊覽聖地,文人學士常會集於此,登高覽勝,並留下了許多詩篇。考古工作者對杜陵進行了調查,並對其周圍的遺址進行了一些發掘,出土了很多文物。
- 8渭陵【漢元帝】
漢渭陵位於陝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周陵鎮新莊村東南,是西漢第十一位皇帝漢元帝劉奭的陵墓。渭陵始建於西漢永光四年(前40年)。陵園近方形,南北410米,東西400米,四周有夯土築成的垣牆。陵冢位於陵園之中,呈覆鬥形,底邊長約120米,頂邊長50米,高29米。今陵冢頂部已塌陷。在陵北300米,發現一建築遺址,東西長約200米,南北寬約100米。建築牆基、平鋪方磚居住面和路面遺蹟猶存,並出土一批玉雕和其他文物。
- 9延陵【漢成帝】
漢延陵,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北5公里處渭城區周陵鄉馬家窯村。漢成帝劉驁墓。成帝即位的第三年(公元前31年)初春,開始在長安城西北的渭城延陵亭部修陵,因此取名延陵。延陵陪葬墓有東北約600米處,有漢成帝班婕妤墓、許皇后墓、趙飛燕墓、趙合德墓等,當地群眾稱為“愁女墳”或“愁娘娘墳”。
- 10義陵【漢哀帝】
義陵,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漢哀帝劉欣的陵墓。位於咸陽城北6.5公里處渭城區周陵鄉南賀村。劉欣(前25~前1)為漢定陶恭王劉康之子,因漢成帝無子,立為太子。20歲即位,時值西漢末年,農民起義烽火燃至長安,饑民持火上屋,擊鼓呼號。劉欣在位6年病死,葬於義陵。陵冢為覆鬥形,底部周長900米,高30.41米。陵東封土為傅皇后陵。有陪葬墓15座。
- 11康陵【漢平帝】
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咸陽城北7.5公里處渭城區周陵鄉大寨村。漢平帝劉衎墓。劉衎(前9~5)為漢中山孝王劉興之子,9歲即位,在位5年。時大司馬王莽輔政,嫁女為帝后。不久用藥酒毒死平帝,結束了西漢王朝的統治,改國號為新。康陵東西橫距216米,南北縱距209.7米,高30.6米。王皇后在平帝死後不肯改嫁,投火而死,葬於康陵東南500米處。
東漢
- 1原陵【漢光武帝】
原陵,即漢光武帝陵,是東漢光武帝劉秀和光烈皇后陰麗華的合葬陵園,始建於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位於河南洛陽市孟津縣白鶴鎮鐵謝村西南,南倚邙山,北臨黃河,由神道、陵園和祠院組成。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透過考古研究認為原陵位於“大漢冢”。
- 2顯節陵【漢明帝】
漢明帝和明德皇后馬氏合葬的顯節陵,位於河南省偃師市寇店鎮李家村西南。封土呈平頂圜丘形,南北寬91.9米,東西長96.9米,封土高12.5米。封土的夯層極為緻密,夯層每層厚0.08-0.09米。封土東、西、南三面基本完好,北部取土嚴重,並發現有燒窯遺址。封土為平頂,東西邊長最長為26米,南北邊長最長為27.5米,分成三層臺地。東北不遠為一座水泥廠。史書記載,地宮用虛文畫著日、月、鳥、龜、龍、虎、連壁、偃月等,非常壯觀。可惜的是顯節陵早年已遭盜擾。
- 3敬陵【漢章帝】
敬陵是漢章帝與章德皇后合葬墓,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寇店鎮郭家嶺村西南, 皇后陵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偃師區寇店鎮郭家嶺村西北。
- 4慎陵【漢和帝】
慎陵,一稱順陵 ,是和帝劉肇和皇后鄧綏的合葬墓。具體位置存在爭議,清人龔松林認為系洛陽三漢冢之一,當代學者中則仍有不同說法,一說該墓在河南省偃師市龐村鎮閻樓村西一帶,另說可能在白草坡、郭家嶺等一帶。
- 5康陵【漢殤帝】
康陵,是東漢孝殤皇帝劉隆的陵墓,康陵在漢和帝劉肇的慎陵中。劉隆登基的時候剛剛好出生滿100天,改元“延平”。朝政由外戚鄧氏掌權。延平元年八月辛亥日,漢殤帝得了場大病就死在了襁褓之中,可憐一個嬰兒皇帝只做了8個月的皇帝。劉隆死後諡號“孝殤皇帝”,葬於康陵,據記載:“(康陵)陵在慎陵(漢和帝陵)塋中庚地,高五丈五尺,週二百八步。”漢殤帝是中國帝王中即位年齡最小、壽命最短的皇帝。漢殤帝的康陵後來為兵亂所踏,陵丘湮沒。
- 6恭陵【漢安帝】
漢安帝陵,為東漢安帝劉祜之墓——恭陵。陵墓位於河南省孟津縣送莊鄉三十里鋪村西南。作為全國最大的古墓群,洛陽邙山地區擁有的墓冢之多、面積之大、延續時間之長,世界罕見,曾有人稱之為“東方金字塔”。
- 7憲陵【漢順帝】
憲陵,又稱漢順帝陵,是劉保的陵寢。漢順帝劉保(115年~144年),是東漢第七位皇帝。生於公元115年,公元126年即位,在位19年,公元144年卒,死後葬於憲陵。從洛陽市文物局獲悉,繼鄭西高鐵白草坡東漢帝陵陵園遺址之後,洛陽市考古隊在孟津縣送莊鎮三十里鋪村東南的朱倉遺址發掘現場,新發現兩處東漢帝陵陵園遺址和兩處大型墓園遺址。根據考古人員判斷,其中兩處帝陵遺址分別為東漢順帝、衝帝的陵墓。洛陽市文物二隊研究室主任嚴輝介紹,二處墓園遺址,地近東漢陪葬墓區,根據大型夯土基址和庭院遺址的位置關係,結合文獻記載,這裡很可能是陵園遺址的寢殿和便殿或園省。
- 8懷陵【漢衝帝】
懷陵,是東漢帝陵之一,漢孝衝皇帝劉炳的陵寢。
- 9靜陵【漢質帝】
漢質帝靜陵位於位於河南省偃師市高龍鄉逯寨村西南,,西鄰207國道,,北靠310國道,,封土呈平頂圜丘形,儲存較好,南北長86.4米,東西長64米,高10米。夯層明顯,每層侯0.35-0.40米,當地人稱為“架子冢”。在墓冢東側發現兩塊石構件以及一些鵝卵石,墓冢北側和東側被現代墳墓包圍。在帝陵北側約60米處,為后妃陵寢,東西長33.6米,南北寬26.4米,高9米,同樣夯層明顯,每層厚約0.46米,有夾層現象,夾層厚約0.07米,封土儲存狀況不好,四周取土嚴重,東部塌陷,並且形成斷崖。當地人稱為“太子冢”。在東部斷崖發現一處空心磚殘塊,周圍有現代墳。在兩座墓葬東北還三座矮冢,可能是帝后陵寢的陪葬墓。
- 10宣陵【漢桓帝】
漢桓帝和桓思皇后竇氏合葬在宣陵,位於位於河南省洛陽白草坡東漢陵園遺址。其中現存最大的一座墓冢,東西長56米,南北寬55米,高12.2米。夯層明顯,每層厚0.35-0.40米,封土完好,基本呈平頂圜丘形,頂部呈圓角方形,東西長25.2米。南北長23.5米,當地人稱為最大冢。
- 11文陵【漢靈帝】
文陵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送莊鎮三十里鋪行政村劉家井自然村北,是東漢漢靈帝的陵寢。漢靈帝劉宏(156年—189年),東漢第十一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死後諡號孝靈皇帝,葬於文陵。文陵在洛陽西北冢頭村附近。漢靈帝文陵在清代被洛陽知縣龔松林考證為漢桓帝宣陵,陳長安認為是光武帝劉秀原陵,最終文物部門認定是漢靈帝文陵。
- 12少帝陵【漢少帝】
東漢後少帝劉懿陵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北邙山送莊東,東、西山頭之間後溝村南。封土呈平頂圜丘型,底面長寬約50-60米之間,高7-9米,後溝村南這座陵墓的規模和三漢冢的規模比較接近,高度不及三漢冢,但在墓的四周發現了夯土牆垣的痕跡,墓冢西側尤為明顯,在封土西側仍儲存有高度達3-5米的類似陵園西牆和闕門的遺址。
- 13禪陵【漢獻帝】
漢獻帝禪陵位於修武縣七賢鎮古漢村南,南距修武縣城約23公里。禪陵北依太行山,其餘三面皆為平原。陵東南400米處有一低矮山丘,因禪陵在此而得名為古漢山。陵北500米處是因陵而得名的古漢村。